多年以后,每当我站在楼顶露台,眺望被霓虹灯映射得五光十色的城市夜景时,总会不经意的想起我去逛露天市场的那个遥远的上午。
我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阴天,初秋的天气,有些凉,所以临出门前,我穿上了一件黄色的外套。
没想到,正是这件黄色的外套,却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离家不远处的一个露天市场。那个市场,只有周六、周日的时候,才会开业。
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条马路两边的流动摊位,大多是摆地摊的临时商贩。
我到的时候,是早上九点左右,正是人多的时候。我很喜欢这种氛围,即使不买东西,在市场里溜达溜达,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况且,这里有很多“便宜货”,比正常的商店、超市里或网店里的价格便宜很多。当然要看自己的眼力,有些便宜货,其实是冒牌货,那根本不便宜,是一种骗术罢了。
当然,逛这个市场的,半数以上是中老年人,以男性为主。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是比较少的。我算是一个“另类”吧,也算是“少年老成”了。
我的习惯是,顺时针绕着市场转一圈,这样每个摊位,都可以逛一遍,不会有遗漏。
当溜达到一个古玩为主的地摊前时,我停下了脚步,因为我对古玩,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也深知,古玩的水很深。所以我遵循的原则是“多看少买”,不是特别有把握的,一般不会买的。
这个古玩的摊位呢,是地摊,直接摆在地上的,当然,提前在地上铺了一块垫布,然后把自己的商品一件件的摆放在上面。
凡是这种“随机生成”的地摊,商品没有固定分类,什么都有,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五花八门的。所以看着也挺有意思的,常常会有“意外惊喜”,就是遇到那种“从来没见过的物件”。
但是,凡是摆地摊的,是有一个规律的:就是,离得摊主越近的商品,一般来说,价值越高,相反的,离得摊主越远的商品呢,价值就越低。换句话说,摆在摊位最前方的那些商品,一般来说,都不值钱,即使被“车压脚踩”,也不心疼。
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马路边摆摊,被车压脚踩,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摊主一般把那些不值钱的,凑数的商品,摆在摊位的最前方。
我由于经验丰富,所以蹲下身子(注:因为是在地面摆摊,想看清,一般需要顾客蹲下),直接往离摊主最近的那些商品看去。
摊主的脚边,有一枚大号硬币,装在硬币专用盒子里的,估计挺值钱,因为还有别的钱币,都是很多个一起,随便扔在摊位上的,堆做了一堆儿。只有那一枚,是装进盒子的,而且就在他脚边,离他最近了,所以我认定,那枚应该比较“真”。
因此我拿起了那枚钱币看着。我并没打开封装盒子,封装盒是透明的,我是透过盒子看的。因为钱币如果直接用手指去触摸,会被手指的油污等污染,从而损害钱币的品相。
这枚钱币上面的字,是外语,看来这是一枚国外的钱币。那外语字体比较小,所以看不清写的什么。不过上面有阿拉伯数字,印的是“1.5”。
这个好玩,一般钱币的面值,1元、2元、5元、10元这种整数的居多,这个钱币,却印着“1.5”。
物以稀为贵,玩古玩的,都“深谙此道”!这种带零头的面值的钱币很少见,因此我动心了。
但是,我又怀疑,这个钱币是“臆造”的。所谓臆造,是指这件物品,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是人为的做出来的。结合到这枚钱币呢,就是这枚钱币,根本就不是国外的合法货币,只是一些爱好者自己制造的工艺品。
在钱币行当里,这种“臆造钱币”太多了,所以才会有“钱谱”,以及所谓的“在谱”。
因此,我拿出了手机,查询着“有没有1.5元面值的货币”。答案果然如我所料:不存在1.5面值的货币。
那么,这个货币上面的“1.5”,会不会是发行的日期呢?比如“1月5日”之类的。但是吧,一般来说,硬币上,只会印年份。除非是特定的某个纪念日。
或许这枚钱币,是为了纪念“1月5日”发生的某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吧。
总之呢,这枚钱币,我越看越喜欢。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对一件商品,看到后就特别喜欢,这叫“有眼缘”。
于是我问道:“这钱币怎么卖?”
“八千!”摊主说。
我勒个去!八千?
我看了他一眼,怀疑自己听错了,问:“多少?”
他重复了一遍:“八千。”
我忙给他把钱币放下了,这价格太离谱了。
摊主说:“喜欢的话,给个价儿。”
我说:“还是算了吧。”
摊主说:“这钱币少见,所以就贵。”
不是贵,是太贵了。我想长长学问,于是问:“嗯……这是哪个国家的货币啊?”
摊主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又问:“这上面的1.5,是什么意思?”
摊主又说:“不知道。”
我问:“那这钱币什么材质的?”
摊主还是说:“不知道。”
得,一问三不知!啥都不知道,就敢卖八千?还是算了吧。
我站起身,假装看了看别的商品,其实我对别的商品没啥兴趣,只是看中了那枚钱币。无奈价格太高啊。
看了看别的商品后,我就慢慢从这个摊位“撤退”了。然后又继续沿着我的“顺时针”路线,继续往前逛着。
如果是在某个正规的古玩商店里,其实,钱币卖到八千的价格,并不罕见,但是,这里是啥地方?这里是地摊啊!卖的都是地摊货,再值钱的东西,放到地摊上卖,也得掉价很多啊。
所以说,那个摊主把一枚硬币卖到八千,我才会认为很离谱。
我的心思,全在刚才那枚硬币上了,也没心情逛别的摊位了。所以虽然脚在走,眼也在看其他不同的摊位的商品,但是都没有入脑,只是机械的走着、看着。
说实在的,哪怕那个摊主对刚才1.5面值的硬币,报价是800,我都觉得可以跟他谈谈。但是吧,八千,这价格真的是没有谈的必要了。
摊主要八千,我给太少,那不是拿别人开涮吗?所以我刚才没有出价。但那枚硬币,就像印在了我心里,抓心挠肝的。
所以,转了一圈后,我又转回了那个卖硬币的摊位,想再看看。总之是不甘心啊。
到了那个摊位一看,有个男人,正在拿着那枚1.5面值的硬币看呢。
这也不错,看看这次,如果这个男人问价,摊主会不会还说“八千”。
那男人似乎挺专业的,反反复复的看着那枚硬币,许久才问:“多少钱?”
摊主说:“八千。”
我忙去看那个男人的表情,因为我觉得,他听到这个价格,一定会咧嘴或者皱眉之类的。
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个男人听了后,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问了一句:“这枚硬币,你哪儿来的?”
摊主皱眉:“啊……呵呵……这钱币不错吧,喜欢就买了吧。”摊主并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其实呢,在这种地摊交易中,是比较忌讳问商品的来路的,看来这个男人是“生手”啊。
这男人拿出手机,说:“我买了。我给你转账。”
啊?我简直惊呆了,这个人啥情况?都不划价的?他是不是听错了啊?听成八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