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朕的傻儿子有大帝之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他们效忠的是太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运河之上,无数船只正在靠岸。 一艘艘战舰上面,无数宋人禁军正在翘首看向岸边。 一些禁军士卒更是说个不停。 “直娘贼,总算要到了!从七月拖到八月,也不知道上面怎么想的。” 这一只船队数日前便沿着长江不断逆行向上,到了扬州府的时候,船队终于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眼看着北方的城池,船舱当中的禁军军士们纷纷出来。他们污言秽语不断,都对这一趟旅程心怀忧虑。 早在出发之前,有钱的禁军已经托关系到了其他禁军当中,不需要北上。 像他们这些没关系的人则是被派遣到了北方,在淮河一线添补已经出现空缺的防线。 对寻常军士而言,这一次北上无疑是死亡之旅。 他们早早便找人写好了遗书,愁云惨淡的北上。 好在,此行一路上都不需要走路,大小士卒都窝在船舱当中,日子过得也算惬意。 尤其是吃这一块,往日吃半饱到现在变成了吃饱,每天中午还有鱼虾可以吃。 这些蒸煮的鱼虾有油有盐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美味。 现在到了淮西,他们心中比之前还要忐忑积分。 之前他们便听说淮西军队在太子爷手底下听命,吃的好,待遇好。可待遇如何,吃的好不好,还得看了才知道。 万一都是谣传怎么办? 死太监的话,当兵的一个字都不信。 他们早就习惯了那些死太监在军队当中作威作福,一旦临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这些人的话,他们一点都不信。 “靠岸了靠岸了!都排队准备下船了!” 在甲板上面看着扬州城的大小军士忽的听到一声声呼喊,那是船长在嚷嚷。 这些漕运的船只不大,适合在运河当中航行,运载量却不小。 随军运输而来的不仅仅是士兵,还有大量的粮食! “扬州府倒是比上次来的时候繁华了许多,居然有这么多船只。” “那是你昔日不曾在汴梁当差,没见过樊楼那等奢靡之地。” 一个禁军都头看着人声鼎沸的码头,也是吃了一惊。 毕竟扬州府长期处于战争前线,在战火当中被摧残得不像话了。 此地民生凋敝,千帆相竞的场面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哪怕是本地人都要感慨万千,更别说这些外地来的士卒,他们大多数并未感受大宋繁华,只看到了残破不堪的大宋。 说到底还是大宋败的太快,百万禁军损失不知多少。放在以前,汴梁的禁军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别说眼前的繁华,就算是更繁华的景象,他们都见过不少。 他们是真正开过眼的人。 他们说着话,看着码头上面旗帜猎猎作响,似乎有军队在训练。 “哪也是禁军?” 忽的,他们注意到一支步伐稳健,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队在码头上面集结。 顷刻间,一个营的五百禁军已经散开,打出来的旗帜,也显露现在众人面前。 “是忠义军,昔日就在我们隔壁当值。” 这一军的统帅更是凝神,扒拉着自己的副手到:“你看到没,这些禁军跟之前的面孔差了许多,也比之前彪悍了许多。” “依我看,比咱们的弟兄强得多。” “难道传闻是真的,忠义军真的破了三百金人?” “莫要开玩笑了,你我都是禁军出身,还能不知道禁军是什么鸟样?咱们这一军三千人听到要北上,立马又近千人都想调换到其他禁军当中。最终走了的人有四百三十一人,若非是赵相公给咱们补了五百又臭又硬的榆木脑袋进来,咱们这一军早就没人了。” 他们发着牢骚,作为禁军本部人马,他们反而不相信自己旧日的袍泽弟兄杀敌立功,摇身一变,成为了精锐。 “下船!” 也就是这个时候,随着一声令下,远处的呼喊声想起。几个都头级别的军官记载人群当中,方才下船,便被呵斥:“各军尽快整军,前往城外军营当中集合。现在是辰时三刻,在一个时辰内不能抵达的人马,军官尽数免职!” 此言一出,谁也没料想到自己方才加入太子爷麾下,便被来了一个下马威。太子爷所做的目的,军官们心知肚明。 同事,也没人傻乎乎的认为太子爷赵裕在此事上面软弱可欺,自己可以违背太子爷的意思。 这些人精儿构成的禁军战斗力一般,但他们做买卖,以及审视时度却是一流的。 “都他娘的给老子动起来!” 于是,禁军军官们开始呵斥,从上到下,军都指挥使,军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以及都头,马军的军使都立马动了起来。 人精儿们都心知肚明,要是自己完不成任务,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太子爷说的目的地的话,那自己就得滚蛋。 大宋现在什么都少,唯独不缺军官。 下面随便拉一个人上来,就可以取而代之。 这是下马威,但谁也不敢违背。 当然,人群当中也有几个人仗着跟负责此处的的禁军军官相识,想要打探消息:“翟凯,你怎么升了?你不是都头吗?怎么成一营的指挥使了?” “废话那么多干嘛,不能尽快赶过去,老子把你撸成大头兵,日后上阵做排头兵。” 翟凯经过一个月的集训后,已经不是当初的禁军军官模样。在岳家军的言传身教下,他懂得了规矩。 当然,究其根本还是太子爷给的太多。自己真的平地升了一级,现在是指挥使(营长)。 若是这一次的集训之后,自己麾下的一营人马可以超过其他人,自己还能网上爬,担任一军的军都虞侯。 眼下见到几个想要攀关系的人,他笑骂两句,便将其赶走。 这不是他不念旧情,而是太子爷做事一板一眼。 他老人家只要听话的人,不听话的全都滚蛋。 禁军也好,新募的新兵都有忍受不了,被赶走的。 但禁军当中,武人愿意离开这一支军队。 无论是吃饱的诱惑,还是有少量的俸禄,伤残战死的抚恤,都让他们嗷嗷叫。 这是乱世,寻常百姓吃饱肚子都难,不然也不会有人为了吃饱肚子,便懵懵懂懂的从军,过上刀头舔血的日子。 但现在,他们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 现有太子,后有天。没有太子的话,自己吃不饱,也没有抚恤,更没有俸禄,以及太子爷许诺的北伐后按照军功赏赐土地,自己耕种不完,就当地主! 这样的许诺,足以让禁军为之动容。 诚然,禁军压根不知道现在随着战乱,中原河北等地的人口锐减,到处都是没人耕种的土地。 但这些土地名义上,都是属于国家的。现在看似没主人,但不管是谁耕种,都会面临战争。 这是赵裕灌输给他们的另外一个东西——只有天下太平了,才能好好种地! 朝廷才能不收苛捐杂税,少收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