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6:从鉴宝捡漏开始逆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 有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小伙子,你帮大姨看看,这瓷碗也有很多年了,你收旧物件,给个价吧!” 目光落在瓷碗上,唐东明忽然觉得很奇怪。 因为这碗看上去十分普通,但也正是因为太过普通,什么花纹都没有,反而充斥着一股大道至简的感觉。 “大姨,你这碗挺好看的,一直在用吗?怎么这么光滑!” 听到对方夸赞,大姐顿时喜出望外,脸上笑容更盛。 有戏! “这碗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家里老人一直都不让动,但自从他们去世之后,这东西留在家里也没用了,所以就想着能换一点钱是一点!” 听到这话,唐东明心中有些举棋不定。 若买下,就像是那些玉石翡翠客赌石一般,在没有彻底切开之前,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想要鉴定瓷碗的年份属性,就必须得借助一些其他工具才行。 他没有立刻回答,不过对上大姐热忱的眼神后,立刻就释然了。 就像先前那位大哥似的,这小小瓷碗只是寻常物件,要么逐渐被遗忘在某个角落当中,要么就卖给收破烂的换点钱。 而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唐东明轻轻将瓷碗给举了起来,在阳光照射下,光滑的表面立刻反射出一层七彩的光华来。 虽然还是无法断定此物的归属,但他还是决定将这看不出门道的瓷碗给先收下,等到日后有时间了,再细细研究。 “这样吧,大姐,我给你一百块如何?”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你啊小兄弟!” 大姐将百元大钞给细细折好,小心翼翼收到一块布帛当中,密密麻麻地折了好几层,才心满意足地收入怀中。 转过头又向身前的唐东明道了一声谢,随后就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至于接下来,倒是没有什么能令人眼前一亮的物件。 而经过这两位大哥大姐的宣传,后面来排队的工人们,纷纷将自己家里的老物件都给取了出来。 像什么旧钟表,还有生锈的铁器。 当然了,像这种东西,唐东明可不会盲目收下。 不过碰了一鼻子灰的工人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拿来各种东西尝试。 毕竟在他们眼里,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可不是每天都有。 唐东明就这样从中午一直坐到了傍晚,可小院前依旧还在排着长队。 不多时,孙爱琴就下班了。 看到自家门前这般“盛况”,心头疑虑之际,忙向儿子取证。 明白了事情缘由之后也没有反对,儿子大了,想做什么也拦不住,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 而李婷玉收到邵卫国的消息,也跑过来帮忙。 这些天,她一直都在四处打零工筹钱,为父亲所欠下的那些钱做好准备。 毕竟事情还没有发展到最坏的地步,无论如何都得打起精神来面对才是。 一直忙碌到快九点,这才送走了最后一批工人。 唐东明回到自己的房间,立刻就迫不及待的将那只瓷碗给拿了出来。 只不过和之前一样,无论他如何观察,这瓷碗都普通至极。 可它那内壁却光滑无比,探出头来,都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五官被映照出来。 若这是赝品,可依据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似乎还造不出来。 而对于古代,人们无法看到被历史尘埃所掩盖的东西,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是鸭子滩陵墓里的那些宝贝一样,无论拿出哪一件都令人叹为观止。 盯着看了一会,唐东明摇摇头,并没有继续执着。 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 将瓷碗妥善收好,他再度将战国铜香炉给拿了出来。 这表面的铜锈厚厚一层,里面还藏着不少灰尘,清理起来是件麻烦事。 唐东明手里拿着两个小刷子,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索性放弃。 他轻轻旋转着炉身,仔细端详着外面被铜锈遮盖的花纹。 复杂的纹样,精巧的设计,无一不让人赞叹。 能投身古玩行业的,自然都会这些喜爱至极,唐东明也是,越看越是忍不住嘴角的笑意。 改日得去市里一趟,找赵文卓要上一个透明玻璃柜,将遮铜香炉给好好保护起来。 回想今天一整天的鉴宝经过,唐东明眼中迸发出一股期待的光芒来。 八零年代的古玩市场似乎才刚刚起步,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一片蓝海。 “不知道明天那些工人们,又会拿出什么好东西来……” 翌日,唐东明照常在自己家门口帮助工人朋友们做鉴定,不过这次是免费的。 而今天来的人比昨天还要多,看来那两位尝到甜头的大哥大姐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导致这些工人们带来的东西种类也很多。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但工人们的热情依旧没有半分衰减。 以要吃饭为理由,唐东明总算是勉强赢得了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不少工人害怕错过这次“捡漏”的机会,纷纷向厂里请假,以至于厂里不少岗位都出现了空缺。 就算是各大车间的组长以扣钱为理由威胁,这些人依旧不带怕的。 要知道,若是他们拿出的东西被唐东明看上,卖个百十块,那可就赚大发了。 一天的工钱,比起这飞来横财就有些不够看了。 唐东明忙着鉴定,自然是不知道厂子里发生了什么事。 正好今天,化工厂的厂长史彪到车间视察,但整个车间都没几个工人在,让他都有些懵了。 回到办公室后,他立刻就把厂里的负责人给找了过来。 “史厂长,这真不能怪我啊,你看看,这些都是厂里工人的请假条!” 负责人将那些书面请假申请表,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厂长的性格他是很了解的,严肃且认真,对生产目标抓得很紧,不容有任何一丝疏漏。 如今厂里大部分工人的请假式罢工,让化工厂短暂陷入了停产停工的境地。 他虽令各大车间主任开出了奖惩制度,可也并未起太大作用。 就好像是有什么更大的利益吸引着这些工人似的…… 而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而去大范围地辞退工人,要知道,这样会更容易引起所谓的逆反心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