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6:从鉴宝捡漏开始逆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二章 将这场闹剧给平息下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是为什么?就凭这件产品来看,盛唐玻璃厂的制作水准不差的。” “唐老板,话虽是这么说,如今厂子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贸然答应您的合作,万一厂子有一天倒闭了,又该当如何?” “我是个讲诚信的人,也懂得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心存顾虑是一方面,更害怕的是辜负了唐老板的信任!” 这话一出,倒是让唐东明心中诞生出几股暖意来。 商人内心大多冰冷,鲜有人会像刘大海这样,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不过,只要盛唐玻璃厂跟着自己干,是绝对不会迎来倒闭那一天的。 “那好吧,就先拿成品出来说话,若需求大的,再在刘厂长这里下订单!” 话音落下,他立刻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来。 双方拟定了一份简单的合同,互相签上名字,合作就算是达成。 “御物阁,唐老板你难道是做古董生意的?” “对!本人在鉴宝方面略有建树。” 看到合同之上的落款,刘大海忽然兴奋地抬起头来,目光紧紧的盯着唐东明,似乎是产生了什么想法。 “订单谈完了,若唐老板不急着走的话,我倒是想和您好好聊聊!” “不急,下午也没有什么安排,若刘厂长有事就直接说吧。” 唐东明抿了一口茶,清新淡雅的感觉在唇舌之间散开。 见竟用上了这么好的西湖龙井,看来面前这位厂长的确十分实诚,为了日后的合作,若有他能帮得上的,帮一把就是。 听到这话,刘大海的神色当中多出了几分感激,随后长舒一口气。 “唐老板,就像你知道的,厂子没什么收益,但工人们总是要发工资的,而我这个当厂长的,手头已经没钱了,所以就想着,将家里的几件古董给卖出去!” “不瞒您说,我本人对收藏古玩还是很有兴趣的,早些年凭借厂子赚钱了,家里也有不少藏品。” “前几日联系上了一位买家,他看中了一件天青汝窑,本想直接买下来的,只可惜没有带够钱,可等到下次见面的时候,这人的态度就发生了很大转变!” “他开始尝试用各种方法压价,后来好不容易付了钱,没过几天又找上门来,非说我这东西是假的,这找谁说理去,这两天正为此事发愁呢,唐老板能否帮个忙,拿个主意?” “若是可以的话,订金只给六十块就行了!” 刘大海一咬牙,快速的说道,在他看来,这些瓷器书画之类的古玩,还是得找专人来拿一个鉴定结果出来,才能将这场闹剧给平息下来。 这御物阁前些日还上了霞山晚报,公信力可见一斑。 而唐东明是这家店的老板,若是他能陪着自己一起去为瓷器站台,对方也就没有了继续闹下去的理由。 听完了事情的经过,唐东明微微一笑,还以为多大的事。 俗话说,买定离手,一概不管,这刘大海性子老实,对方找上门来,竟还真的搭理…… 若换作是他,恐怕几句话就给怼回去了。 买古董本就带着些许赌博的性质,既然怀疑东西是假的,那么当初为何还要付钱? 他不慌不忙的抿了一口茶水,随后缓缓地开口:“定金就不用减免了,这件事我可以帮忙,但是刘厂长,鉴宝师必须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若宝贝真的是假的,你可就要赔人家钱了,我还是建议你不理他为好!” “这怎么能行呢?无论是对是错,我刘大海都认了!” 刘大海再叹了一口气,心中情绪复杂,不过回想起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有关御物阁的新闻,他忽然又有了底气。 “天青汝窑,可是十分难得一见的宝贝,刘厂长,你当年是多少钱拿下的?”为了多获取一些信息,唐东明再度开口问。 “有些记不清了,只记得这东西是从海外的拍卖会上买回来了,费了好大的劲,才运回到国内,不过唐老板说得没错,这汝窑的外观细腻,是件珍宝!” “那位买家也有可能是听了其他鉴宝师的蛊惑,若能认定你的这件天青汝窑是赝品的话,不仅刘厂长你需要赔钱,而且东西也需要交给对方来销毁,这是行内规矩,对方说不住想要白嫖这件瓷器!”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就事实分析了一番,唐东明心中的怀疑不断扩大。 如今世间仅存的汝窑可不多,有一大部分几乎都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只有很少几个会落在私人收藏家的手里。 据刘大海所言,这件汝窑是从海外买来的,或许并未收藏在录。 也正因如此,才会被人钻了漏洞,一口咬定是赝品了。 想到这,唐东明心中越发好奇,甚至有预感,这次的鉴宝之旅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见他沉默,刘大海心里有些打鼓,难不成是想反悔了? “唐老板,你要是觉得实在为难,不去也没事,在下也不是在那合作绑架……” “不存在为难,只是第一次碰上这样的事,感觉有些奇怪,就算是不冲着这次的合作,刘厂长亲自到御物阁请我帮忙,也是绝对会去的!” 唐东明摆摆手,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到桌上,露出一抹笑容。 “往大了说,你我是合作伙伴,而往小了说,是朋友,朋友间帮忙是应该的!” 这刘大海性格倒是不错,人也实诚,他也愿意跟他交个朋友。 事情谈妥之后,两人也没有耽搁时间,坐着汽车就抵达了买家所给出的 一下车,唐东明就认出了这是什么地方,八零年代的霞山县,不少富商靠着建厂吃国家的红利发家。 在拥有了雄厚的底蕴之后,都喜欢在这里安定下来。 换句话说,如今他们脚下踩着的地方是妥妥的富人区。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栋房子的门前都停着一辆小汽车。 或许整个县城百分之八九十的车子都在这里,而也只有家境殷实的才会去考虑古董需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