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门长姐重生,带飞全家种田暴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定亲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门外站的正是宋春请来的媒婆,王桂花开门一看那笑就再没从脸上下来过。 “苏大姐可是贵客,快进来坐。” 吴家两兄弟当初还是这位苏媒婆保的媒呢,王桂花对她可不陌生。 “王妹子是个有福的,找了两个好儿媳,如今又有喜事上门啦。” “看大姐说的,这福气还不是托你才得来的,我还得好好谢谢你哪。” 两人互相恭维着进了堂屋,赵春菊两妯娌是认识这位的,忙站起见礼,王月虽不认识但也跟着一起叫了人。 “哎呦喂,快让我好好看看,这就是你那位侄女吧,看着就是个好孩子。” 王桂花拉着王月的手,笑着道:“我这个侄女的确是个能干的,就是到现在还没定人家,以后还得苏大姐给张罗一番才是。” 苏媒婆笑的开怀,她今天就为这事来的,既然话头都递过来了,她就把宋家求亲的事说了出来。 虽说之前王桂花急的火急火燎,但这时她却很能拿的住,毕竟女方多推辞两番才能显出对此女的看重。 苏媒婆懂其中的门道,虽然对方不松口应承,她依然笑盈盈的劝解,将宋家从里到外夸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得了自己要的答复,又和王桂花寒暄了两句这才出了吴家。 而里间的赵春菊两妯娌已经听的目瞪口呆,看着王月的眼神都变了。 只因刚刚媒婆介绍宋家情况时说宋家有五十八亩田地。 “娘呀—表妹你要过好日子啦!” 进来的王桂花急忙跑过来捂住赵琴的嘴。 “叫唤啥?让人听见了不得笑话咱家没见过世面。” 赵琴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婆母你那嘴角咧的才明显好不好。 王桂花心里当然高兴,谁能想到这宋家有这么厚的家底,起码以后不用担心侄女会过苦日子了。 宋春得了苏媒婆的回信,收拾收拾便去了码头找裘海。 因为定亲需要家中长辈出面,她家没了长辈但也要有能压阵的男丁才行。 码头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甚至因为在盖坊市的原因人来人往更多了些。 码头摊贩都对宋春熟悉的很,看到她还打了几声招呼。 她穿过去这才来到一排茅草间,这里是码头外租摊位的地方,因为坊市未建成,裘海带着人在这里租了几间暂做小作坊。 里面正忙的热火朝天,时不时还能听到张黑虎骂人的声音传出来。 她望了一阵没看到裘海,便转身绕到了茅草间的后身,果然一排排粉条后闪出来他的身影。 “义兄—” 裘海看到宋春高兴的迎了过去,“你咋来了?快进来坐,那帮臭小子看到你指不定咋高兴呢。” 果然,两人一进去,众人便一口妹子两口妹子的喊上了,正在压粉条的骆驼更是忘了干活,傻兮兮的看着宋春笑。 张黑虎一巴掌拍了上去,“瞅啥瞅,那是我妹子,你妹子在家绣花哪,赶紧干活。” 骆驼摸摸脑袋心里不服气,那是三爷的义妹,跟他张黑虎有啥关系,哼—我就叫就叫! 宋春一一打过招呼,又看了一圈这才跟着裘海去了里间。 裘海收起散乱的纸笔不好意思的笑笑。 “地方有点乱,你坐这儿。” 这个里间应该是隔出来算账的地方,只有一个小窗户里面显得有些昏暗。 地方也小的很,只摆了一张四方木桌,两把椅子,恐怕多来两个人都坐不下。 宋春拉着裘海坐下,笑意盈盈道:“义兄,我今天来是有件喜事和你说。” “啥事?” “大弟的亲事定下来了。” 裘海欢喜道:“这是好事啊,是哪家的小娘子?春娘你这速度也太快了,我都没听到风声。” “此事说来话长,以后慢慢跟义兄解释,我今天来是求义兄帮个忙。大弟这不是要定亲了吗?我想着定亲那天请义兄跟着走一趟。” “说什么求?这不是我该做的吗?放心,那天我一定到场。” 裘海此时内心说不出的高兴,他也是有家人的人了,他得好好想想给大弟添点啥做聘礼。 宋吴两家通了气,将定亲这日定在了十月十八。 这日吴家木门大开,院子里摆着两张圆桌,上面摆着糖果和茶水。 不少听到消息的人都围在吴家门外看热闹,前阵子他们还议论这王桂花的侄女以后日子难过,没想到今天就要和宋家定亲了。 这时宋家也传出了动静,只见穿着红色布衫的裘海挑着一副担子走了出来。 若不是提前知道是宋家大郎定亲,众人还以为新郎官是他呢! 裘海面色讪讪,他哪里知道这些,都怨那帮不靠谱的兄弟出的馊主意。 幸好看热闹的人也没啥坏心思,笑过两声就过了,他们好奇的主要还是这聘礼。 但不管是担子还是后面宋家人端的木盘子都用红布盖着。 苏媒婆喜笑颜开的走在最前面,心里也不得不叹一句这宋家虽无长辈在,可规矩却讲究的很,她今天也算是开眼了。 围观众人见从前到后十几个人肃穆的向吴家来,不知为何竟有种庄重之感。 吴家人听到动静都站在院门处相迎,还不待宋家人走近苏媒婆的笑声先传了过来。 “大喜—大喜啊,宋家大郎上门求亲送聘礼来啦—” 苏媒婆喊的异常大声,她有预感今天这亲定完来找她说亲的生意肯定会多不少。 吴大勇迎上前回道:“同喜同喜,吴家迎聘—” 晒聘礼是定亲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 宋家人进入院中站定,苏媒婆开始一样物件一样物件的唱名。 酒肉、红枣和花生是聘礼中必不可少的,接着宋夏把盖着红布的木盘一一放在桌上,这就是所谓的聘金。 “聘金八两八钱—” 吴家人一惊,没想到宋家会给这么多的聘金,乡下人家娶妻不过二、三两,镇子上会给的多些但也不会超过五两,当然富贵人家又是另一番规矩。 赵春菊两妯娌也看着盘子里的银子,想当初她们两姐妹的聘金都收到了五两银子,当时在村中里还出了不少风头。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桌子上还有三个盖着红布的木盘,不仅吴家人好奇,就连围观的人都踮着脚伸着脖子望个不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