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激荡197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父亲送我进北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愣着干啥,快点下车啊,搁那思乡呢!”老魏催促儿子魏明。 见他跟刚睡醒似的,老魏干脆抱起所有行李:“读书都读傻了,赶紧跟上…欸欸,前面的麻烦让让…” “哎呦喂,踩我脚了!” “谁家的大公鸡啊,抓住喽,这都成飞鸡啦!” “别挤别挤,我蛋都要碎了!” 车厢内你推我挤,沸反盈天,像是把一百只蛤蟆丢进了开水锅里。 看着已故父亲的背影,魏明选择跟随,此时他三分害怕,六分喜悦,还有91分的麻木。 他就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眼前的一切,父亲、乘客、公鸡,包括他自己,如同黑白老电影里的人物一样,像素模糊,衣着老土,说的话也早已过时了四十多年。 伴随着“列车已停靠燕京火车站”的喇叭声,父子俩挤出了闷热嘈杂的绿皮车厢。 这时黑白电影开始上色,世界变的多彩且清晰,而魏明的灵与肉也彻底归位合一。 回头望了一眼还在突突冒烟的蒸汽火车,以及车站上那些时代标语,他轻轻掐了自己几把。 疼! 所以,自己真的回到过去了?! 犹记得那晚是在酒店里,他的公司在为短剧《霸道川宝爱上白宫当保洁的我》成功出海创汇开庆功会。 一千万啊,还是美刀! 那些快要吃不上饭的传统电影人都要羡慕死自己了,一个个围着他打转,恨不得纳头便拜。 最主动的还是那个外国女主角,她因为过于仰慕自己的财华,于是开了个房间继续探讨下一部的剧本。 所以,一颗万艾可就把我整重生了?! 现在是……1979?第三次高考的那年! 这年,我18岁! 这算不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男人致死是少年”呢? 十八岁的自己各方面都强悍的一塌糊涂! 没有肚腩,没有发腮,而且头发很多,DuangDuang的贼茂密! 旁边梳麻花辫的阿姨甚至还会偷偷看自己,看的魏明有些飘了,走路越来越快。 “兔崽子,跑跑跑,不知道帮老子拿行李啊!”魏解放抹了把汗。 “爹,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买两根冰棍。” 站台上卖东西的不少,有报刊、煮鸡蛋、北冰洋、各种烟,他问了下,冰棍五分钱一根,绿豆口味的。 “可解暑了,来一根呗!” “来…” 摸着兜,魏明怔住了,这时后面冒出一个戏谑的声音:“掏啊,接着掏啊~” 尴尬了,他有钱,但被老娘缝在内裤里,日下掏鸟不太好。 然后他就看见老魏得意洋洋的脱了胶底鞋,从里面抠出一毛钱来。 “来两根解解暑气!”魏解放豪气道。 卖冰棍的拿了三根,他也需要冰棍儿压压火气,他觉得自己脏了。 ~ “爹,接下来咱们怎么走啊?”魏明嗦着冰棍东张西望,完全把自己交给老爹。 毕竟初来乍到,1979年什么玩法他早忘了。 魏解放叼着尚有滋味的棍儿,开始显摆自己:“这燕京城我来过好几趟了,老燕京没别的,就是地道多,等会儿走那个地道口,先出站。” “爹,这个我来吧。”魏明拎起两个包裹健步如飞。 魏解放欣慰地在后面追:“轻点,慢点,里面是酒!” ~ 走出这座始建于光绪年间,翻新于二十年前的火车站,魏明看着身后的一对巍峨钟楼,好像几十年后还是它们吧。 十八岁出门远行,这也是他对燕京城最初的印象。 又走出一段距离,他们看到了各大学迎接79级新生的大巴车。 魏解放一辆辆看过去:“清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在那!北大接新生的车!跟着走!” 北大有两辆车,他们随机上了一辆,负责接待的大学生也没查看录取通知书。 车上人还不多,父子俩找了两个空位安置妥当,前排是一个女生,样貌中上。 很快一个小眼睛,穿布鞋的男生上车,眯眼一扫,然后坐在了前排女生旁边。 等车子启动,男生终于按耐不住了,慢条斯理地问:“同学,你是哪个系的啊?” 女孩像是听出了他那普通话里难掩的乡音,笑道:“恁是河南哪儿嘞?” “咦,”男生喜出望外,“还是个老乡嘞,俺延津嘞。” “俺滑县嘞。” “那咱们是亲老乡啊!” “是嘞,近邻!”女孩,“介绍一下,郭见梅,79法律系。” “刘振云,78中文系。” 听到这个名字,魏明波澜不惊,他一早就认出来了,这货跟40年后变化不大。 郭见梅反应就大了:“你就是去年的省文科状元刘振云!” 魏明心里吐槽:你还是他老婆呢。 看到对方惊叹的眼神,刘振云挺直腰板,故作谦虚态:“应该是我。” 魏明:行了,想笑就笑吧。 不过郭见梅下一句就让刘振云的腰塌了:“不是新生和家长也可以坐这辆车吗?” 魏明:呃,貌似不可以,起码不合适。 刘振云这不是想省个路费吗,但是在女孩面前不能跌份儿。 他指了指前排负责迎新的男生:“我们系的师哥非拽我上车,没办法,关系太好了。” 刘振云毕竟有状元光环,又是老乡,女孩很快就忽略了这点道德小瑕疵,两人快乐地聊起了文学。 “你们中文系的是不是将来都会当作家啊?” 刘振云:“其实这是世人对我们中文系的误解,中文系不生产作家,我们的教育是奔着培养文学评论家去的,不过……” 紧接着刘振云话头一转,他表示自己的小说处女作不日将发表,再次收割了一波小师妹崇拜的眼神。 这年头搞文学的确实招女孩喜欢。 这点魏明承认,整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文学最好的年代,文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人民对文字的饥渴达到顶峰。 去年创刊的《十月》《钟山》。 今年的《当代》《花城》,以及复刊的《收获》。 还有各种省级市级杂志刊物陆续推出。 会写作的人可以大展拳脚,他们有地位,收入高,还轻松,只要不是长得特别困难,别说女大学生了,女明星都能娶回家。 现在最红的女明星是谁来着? 大巴车一路向西,然后转北,繁华被甩在身后,魏明靠着窗户神游户外。 除了明星、电影、文学,还想到了去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前世的诸多遗憾。 身处这样一个铁幕初开,波澜壮阔的激荡时代,自己前半生竟然无所建树。 直到进入21世纪,蹉跎到了40岁,才蓄力而发,至60岁后才达到人生巅峰,身家破亿,喜提“大器晚成”称号。 可是能早成,谁汤姆的愿意晚成啊! 见儿子不吭声,魏解放只当他是坐火车累了,但自己不累呀,而且相当精神,甚至兴奋。 “同学,你们大学生一个月领多少补助啊?” 身为一个社交悍匪的老魏硬生生插入了前面这对才子佳人的交流,他丝毫不觉难为情,并且很快和同样农村出身的刘振云叔侄相称了。 而郭见梅则有些隐晦地扭头瞄了一眼魏明的英俊侧脸,想开口却不好意思问。 直到刘振云问出了她想的那个问题:“叔,小魏是哪个系的新生啊?” 窗外人烟渐渐稀落,魏明也回过头来,听老魏怎么说。 魏解放大言不惭道:“现在还不确定分哪儿呢。” “啊?”刘振云一脸懵,录取通知书上不都写着的吗?这有啥不确定的? 魏解放哈哈一笑,神秘莫测地来了一句“你不懂。” 随即他扭过头,又去搭讪后面的学生家长。 刘振云对后面这对父子的好奇心更盛了,甚至漂亮的同乡小师妹都没那么吸引人了。 他竖起耳朵,后续还听到老魏对魏明小声嘀咕: “你说是中文系好还是法律系强啊?” “学好外语是不是就能出国啊?” “咱以后能出也不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屋……” 刘振云听得大为震惊,莫非这位老农模样的大叔有通天本事,中文系、法律系、外语系想上哪个上哪个?! 带着这样的怀疑,刘振云的雷达死死锁住了这爷俩儿。 将近两个小时车程,北大终于到了,学生和家长兴奋地鱼跃而出,丝毫不以周边的荒凉为意。 这会儿西门对过还是大片农田和池塘呢,北大清华都属于燕京郊区。 而他们面前的正是北大标志性的西大门了,著名打卡圣地,古建筑、牌匾、石狮子,要素很齐全。 大家都往里走,可魏解放和魏明却背道而驰,提着行李要去马路对过。 “叔,你走错方向啦。”刘振云提醒道。 魏解放指着对面的一个园子:“对面是蔚秀园吧?” “对啊。” “那就没错,嘿嘿,我们先找人,我兄弟是北大的领导。” 魏明也朝他们俩笑了笑:“很快还会再见的。” 郭见梅:笑起来更好看了! 说完,老魏带着小魏朝蔚秀园的北大教职工楼走去。 对于这种走后门的行径,刘振云是有些义愤的,领导的侄子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真是岂有此理,羡慕不已! 他撇撇嘴,一扭头,郭见梅已经提着行李走了,赶紧小碎步追上。 “诶,等等我啊师妹,我帮你提行李!” 跨进北大西门前,刘振云最后看了一眼那对父子的背影。 想进哪个系就进哪个系,难不成你也是高考状元? …… (ps:丢掉包袱,重新出发,如果觉得比上一版好,还能看得过去,请支持一下吧,老佛拜谢or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