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激荡197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诗名远扬,横压当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振云当即不敢动了,生怕惊吓到魏明的灵感。 这时魏明问他:“带纸了吗?” 刘振云一怔:纸?莫非你有的是粑粑? 魏明又道:“还有笔,快记,要溜走了!快!” “哦哦!”刘振云非常庆幸,为了记录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片段,他是随时都带着钢笔和小本本的。 然后魏明开始了一段诗朗诵,刘振云本以为只是一小段,没想到记着记着,十几分钟过去了! 他的手速快要跟不上魏明的口速了,这竟是一首长诗! 用了好几页纸才写完! 而魏明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首诗的创作,几乎没做停顿! 念完,魏明拂一拂并不存在的衣袖,留下一句“打完收工,记得请客。”然后就飘然远去,且一字未改。 好一派名士高人风范啊! 刘振云看的目眩神离,他知道这是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境界。 回宿舍的路上,他低着头看那个小本本,眼睛就一刻没有离开过,看一句被震撼一下,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进了32号宿舍楼,他还不小心撞到了77级法律系的强哥,还好他人随和。 中文系的男生住在三层和四层,刘振云的宿舍是406号楼,他们这个宿舍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基本都是农村来的学生,踏实刻苦,一心向学。 还没进宿舍,他又碰见了79中文的师弟骆一禾,也好写个诗啥的。 小骆虽然是燕京人,但从小跟随父母在河南农村劳动。 所以他跟刘振云比较投机:“咦,师哥,你低着头看啥嘞。” “看宝贝呢!”刘振云笑道,“小骆,你不是喜欢诗歌吗,进来一起品鉴品鉴吧。” “谁写的啊?老熊吗?” 进了屋,刘振云才宣布:“我拿到了魏明的一首诗。” 昨天一天,“魏明”这个名字在中文系几乎已经人尽皆知了。 “啊,不是小说啊,我喜欢小说。”老田道。 宿舍里的小杨道:“先别念,我去叫一下老熊,他跑了好几趟了。” 于是刘振云就一直没有打开那个本子,任凭其他人怎么恳求都没用。 很快,熊光炯过来了,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77中文的几个师兄,如高贤均、黄子平、苏牧以及梁左。 老熊拍着刘振云的肩膀道:“小刘你可以啊,是诗对吧!” “对。” “你来念。” “好。” 刘振云清了清嗓子,郑重道:“《理想》,作者魏明。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熊光炯点点头,有点意思,这种格式整齐的排比句式现在不太流行了,大家都喜欢那种毫无规则的诗。 不过这种首尾衔接句式想要做到不俗气,其实很考验功力,魏明显然做到了,而且很有气势。 这还没完,刘振云继续道: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嚯,又是一段结构工整的段落,用到了顶真修辞手法,虽然都是平淡无奇的字眼,但却直指人心最根本的念想。 “小刘,我来一段。”熊光炯有些技痒,从刘振云手里拿过了小本本。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念完之后,熊光炯若有所思,问道:“谁还要来。” 年纪最小的骆一禾接过了本子。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他只念了四句就被人迫不及待地抢走了。 个子不高,有些微胖的梁左用严肃的京腔念道:“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马上又有人接过了本子: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下一个人一边朗诵,一边挥舞着手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一段段,一节节,情绪不断上扬,全场陷入了一种有些狂热的气氛,哪怕是那位说喜欢小说的同学也非常激昂地朗诵了一段。 406宿舍也因为这场临时诗歌朗诵接力赛吸引了周围宿舍的注意,全都围了过来。 因为诗很长,大家轮了一遍,最后又落到了刘振云手上。 就剩最后一页了,他来收这个尾。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周围人喃喃着最后这句“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持久的,仿佛要把宿舍楼顶掀开的掌声。 一位78级同学问:“这是谁写的诗啊,太好了,我听了感觉全身都充满力量!” “煌煌大气,真是雄篇!” “我也有感觉自己被鼓舞到,身上暖烘烘的,恨不得现在就投身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 刘振云宿舍的一个同学道:“这是南门保卫员魏明写的,而且他的小说即将被《收获》发表!” “这人太有才了,这诗太好了,麻烦传过来,让我们抄一下吧!” “对啊,我也要抄,我要贴在墙上!” 而机智的骆一禾现在已经掏出了纸笔,开始了奋笔疾书。 这时刘振云压了压,他还有话要说:“同学们同学们,请容我讲一讲这首诗的创作过程,魏明这个人比你们想象的还有才! 本来我是代表《未名湖》向他约稿,一开始他是拒绝的,因为他的小说要投给杂志社赚稿费补贴家用,我就说,那写首诗吧,短诗就行。 他说,写诗是需要灵感和激情的,我要的主题他现在没有。 我就告辞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在所有人都期待后续的时候,他战术性地喝了口水,然后才慢悠悠道: “我刚刚走出七步,就七步啊!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就听魏明叫住我,他说:卧槽,有了,有了有了! 随后,他让我掏出纸笔,幸亏我带了,他一边念,我一边记,一气呵成,毫无停顿,最后一字未改,他也飘然远去。” “嚯!”全场哗然,包括正在抄诗的骆一禾,他的下巴几乎要掉在地上了。 这首诗,再配上这个故事,无敌了卧槽! “真的假的啊?”有人提出疑问,虽然古有曹植七步成诗,可曹植那可是才高八斗的古今第一才子的有力竞争者啊! 而且那是首几十字的五言,而魏明这首,粗略计算也得有600字了吧! 这么长的诗都没打草稿就倾泻出来了? 这也太神了! 面对部分人的质疑,刘振云信誓旦旦道:“我敢拿项上人头作保,字字是真!” 见刘振云这么说,大家信了一大半。 熊光炯站出来道:“虽然我等做不出来,但我相信世上存在天才,魏明显然就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天才,我决定了,这首诗就放在《未名湖》第一期了!” “啊,不是已经排好版了吗?”有人道。 身为《未名湖》的总编辑,熊光炯认真道:“这首《理想》之歌,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者对我们这些年轻大学生的谆谆教诲,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理,如果能放在《未名湖》创刊号上,肯定会鼓舞到更多青年一代,不惟是北大人,而是全中国之青年,我以为这极有意义。” 刘振云举手道:“我同意!” 熊光炯:“好,那就把你那篇小说拿掉,把版面留给《理想》。” 刘振云:“啊?” …… (这一章提前更吧,月底了,该清票了啊~老佛or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