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粤味争锋:厨神系统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人间烟火气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林记夜市暂时停业的消息迅速传开,原本喧闹的摊位顿时冷清下来。老街的邻里议论纷纷,有人惋惜,有人幸灾乐祸。对于林家来说,这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林粤生的合法经营计划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资金。申请摊位经营许可证、改造摊位设备,甚至是购买更加环保的油烟处理装置,这些都不是小数目。 林家一家围坐在小饭桌旁,母亲面露愁容:“我们刚赚的那点钱,大部分都用来进货了。现在进货的钱都被锁住了,剩下的哪够应付这些支出?” 父亲点点头:“粤生,爸是支持你的,但钱这事,咱们家实在没底气。” 林粤生笑了笑,心里却已经在飞速盘算。他从上一世的记忆中调取了一条重要信息:岭南老街附近有一个小型手工制品市场,专门收购民间工艺品,价格相对公道。 “爸妈,您们忘了吗?咱家以前的那个老木匠工具箱还在吧?我记得里面还有不少雕刻工具和木料。” 母亲一愣:“那些东西不是你爷爷留下的吗?你打算……” “我记得爷爷以前教过我一些雕刻手艺。既然食材和摊位现在用不上,不如试试做点小木雕,拿到市场去换点启动资金!” 林粤生搬出爷爷的工具箱,里头的工具虽然生锈,但依然锋利。他细心地打磨每一件器具,脑海中自动浮现出系统提供的“岭南手工技艺”模块。这技能虽然是免费的,但需要亲自操作才能逐步解锁。 系统提示音: “宿主解锁岭南手工技艺(初级)。当前技能熟练度:0%。是否开始强化学习模式?” 林粤生点头:“是!” 系统瞬间激活,脑海中如电影般涌现出无数雕刻技法:花鸟、山水、人物,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木雕技艺仿佛早已烙印在他的手上。 他找到一块形状独特的木料,决定先雕一只“小龙鱼”。雕刻的过程比想象中更耗时,但一刀刀下去,木头渐渐成型,鳞片的纹理与尾巴的曲线都被刻画得生动自然。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当他最后打磨完一片鱼鳞时,整条“小龙鱼”仿佛活了一般。 母亲看得目瞪口呆:“粤生,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些的?” “以前看爷爷做多了,现在手艺生疏了些,但还能用。”林粤生笑着将成品递给母亲,“妈,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步。明天我拿去市场试试看。” 第二天一早,林粤生带着几件木雕成品前往市场。这个手工制品市场规模不大,却汇聚了许多游客和小商贩。 摊主们看着他手里的木雕,有人笑着调侃:“小伙子,这雕得不错啊,不过你头一次来,定价别太高,要不卖不出去。” 林粤生却充满自信:“谢谢提醒,不过我的东西,不会贱卖。” 他将小龙鱼摆在摊位最显眼的位置,标上了68元的价格。 很快,第一批游客便被吸引了过来。 “这鱼雕得真好!这价格还算公道。” “老板,这鱼是纯手工的吗?怎么这么细致?” 林粤生微笑回答:“这是岭南传统雕刻技艺,整块木料手工雕成,不掺假。” 很快,第一条小龙鱼被一位游客买走了。而他接下来的“木雕小鸟”“岭南山水摆件”也都卖出了好价钱。 短短一上午,他赚到了近千元。虽然距离筹备夜市摊的资金还远,但这第一桶金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回到家后,林粤生将卖出的木雕款项递给母亲:“妈,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会越来越顺利。” 母亲一边收钱一边感叹:“粤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能这么沉得住气,妈真是服了你!” 傍晚时分,几个老街的邻居突然登门拜访。 “粤生啊,听说你们家的摊位被停了?我们都觉得冤得慌!” “是啊,林记的东西这么好吃,结果被人打压成这样,真是不公平。” 林粤生微笑着招呼邻居们进屋。 “别担心,我们正在准备申请合法摊位,等到一切办妥,林记一定会比以前更好。” 邻居们纷纷点头,甚至有几位表示愿意帮忙筹集资金。 “粤生,这点钱不多,是我们一点小心意,你别嫌弃!” 林粤生心里一阵感动,但他摇了摇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不能收。我相信林记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撑下去。” 晚上,林粤生再次研究系统新解锁的技能模块:“岭南风味创新菜单”。 他发现,系统不仅能提供传统岭南美食的配方,还能结合现代口味进行创新。 他在厨房里反复尝试,研发出了三道适合夜市的新品: 1.黄姜烧猪脚:用黄姜腌制猪脚,再加入独家香料焖煮,浓郁香醇,入口即化。 2.椰奶糯米糕:将椰奶与糯米结合,蒸出细腻香甜的糕点,是解腻的最佳选择。 3.炭烤豆腐串:独特酱料腌制的豆腐串,再用炭火慢烤,外焦里嫩,咸香四溢。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如何让林记的合法摊位更具吸引力。 “既然要改造摊位,那就要走得更远。不只是环保和卫生,更要有岭南文化的特色。”林粤生暗自思索,决定设计一个兼具岭南风格和现代感的摊位布局。 就在林家忙着复盘的时候,天香楼内部也在密谋新的计划。 “大少爷,这林记居然没倒下,反而越来越火,您看怎么办?” 天香楼的老板冷笑一声:“哼,区区一个小摊位,我倒要看看他能得意到什么时候。” 老板召集了几名当地的黑心供货商:“从明天开始,给我联合涨价,尤其是猪肉和蔬菜的供货。我要让他林记的成本高到无法经营!” 夜深人静,林粤生坐在院子里,盯着刚研发出的三道新品。他的眼神满是坚定,脑海中飞速推演着接下来的计划。他知道,对手的阻击远不止于此,而自己若想在这片竞争激烈的老街夜市生存下来,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还要有一场真正的“惊喜”! 翌日清晨,林母提着篮子去市场采购,却发现不少摊贩的菜价都涨了。 “王大哥,这猪肉怎么一下涨了三成?昨儿还不是这个价。” 摊贩叹了口气:“嫂子,不是我想涨啊,是供货商那边统一提了价,咱也没办法。最近好些人都在抱怨呢。” 林母心头一沉,赶紧回家告诉林粤生:“粤生,咱的食材成本又涨了这么多,接下来怎么办?” 林粤生心中冷笑。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天香楼的手笔。他前世就见过类似的手段,先是用价格战把竞争对手逼上绝路,再通过垄断市场收割利润。 “妈,您先别急。既然他们敢涨价,那我们就换条路走。” “换路?难道你还要改做别的生意?”林母疑惑不解。 “不是换生意,而是换供应渠道。您放心,今晚之前,我一定解决这问题。” 林粤生骑着自行车,穿过老街,直接去了附近的几个村庄。他知道,这些村子里有不少农户自产自销,而这些人往往与城市里的供货商没什么联系,只能靠小市场零散售卖。 到了村里,他挨家挨户拜访,把自己的想法跟农户们说清楚。 “大叔,您看这样行不行?我长期采购您家的猪肉、蔬菜,只要您能保证质量,每个月我直接预付部分货款,价格按市场价算,绝不会让您吃亏。” 农户一听,立刻眼前一亮:“小伙子,这事要是真成了,那我们可太乐意了!之前那些中间商压价太狠,我们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林粤生抓住机会,直接拟了一份简单的合**议:“您可以找村里其他人一起供应,咱们多签几家,大家一起赚。” 短短一天时间,他便谈妥了三家猪肉供应商和五家蔬菜农户,既保证了食材品质,又成功绕开了天香楼的供货商垄断。 当晚,林家小院里热闹非凡。林粤生不仅把三道新菜改良得更加精致,还专门制作了全新的摆盘方式。 “爸,妈,今晚我们不只是卖夜市小吃,更要让客人记住"林记"的味道。” 摊位重新开张的消息早已传开,老街的居民纷纷赶来围观。刚开摊,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 “黄姜烧猪脚”香气扑鼻,咸香入味,入口即化; “椰奶糯米糕”软糯香甜,椰香浓郁; “炭烤豆腐串”外焦里嫩,酱香四溢。 第一批尝试新品的客人直接惊艳了。 “这猪脚怎么这么好吃?完全没有腻味!” “这糯米糕比我在茶楼里吃的还精致,价格还便宜!” “这豆腐串绝了,连孩子都爱吃。” 口口相传,林记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不少游客甚至拍下视频发到了社交媒体上。 与此同时,天香楼的老板正满心以为林家会因为供货问题焦头烂额,却没想到当天晚上,林记的摊位生意爆棚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怎么可能?他们不是被我们断了供货吗?” 下属小心翼翼地回答:“少爷,听说他们换了村里的农户直接供货,不仅食材新鲜,价格还更便宜了。” 老板顿时脸色铁青:“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他们不是想合法经营吗?那我们就盯紧他们的许可证。我不信他们每一步都做得滴水不漏!” 林粤生忙碌到深夜,终于结束了当天的营业。他数着手中的收入,笑容满面。 “爸妈,今天的营业额是平时的两倍!看来咱的新品方向是对的。” 父亲点头:“粤生啊,咱们夜市确实有了点起色,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以后竞争更激烈,咱们还能怎么赢?” “爸,夜市的竞争从来不只是味道的问题。”林粤生目光深远,“接下来,我们要打造的不只是美味的摊位,而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到岭南文化的体验。” 他决定融入岭南特色文化,在摊位旁边设置一个小型展示区,向游客讲述每道菜背后的故事,比如“黄姜烧猪脚”是如何在岭南传承数百年,“椰奶糯米糕”与南洋文化的结合,又比如“炭烤豆腐串”是如何体现岭南人的烟火气息。 “食物不仅是味道,更是文化的传递。只要我们把文化打出去,林记就不仅仅是一个摊位,而是一种品牌。” 然而,就在林粤生雄心勃勃规划未来时,一个黑影悄然靠近了他们的摊位。 第二天早上,林粤生接到了一封“举报函”,指出林记的摊位存在“食品卫生隐患”,要求街道办立即停业整改。 林母气得脸都红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咱们的卫生怎么可能有问题!” 林粤生冷静地看完举报函,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看来,天香楼终于按捺不住了。不过,这一次,他们打错算盘了。”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王主任,是我,林粤生。我这里有些关于夜市摊位管理的问题想咨询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