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双港策略生效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船队在晨曦中入港,南洋的热风带着海盐与香料的混杂气息扑面而来。三艘商船稳稳停靠码头,舷梯搭起,商旅齐聚甲板,村中带来的南洋口音翻译忙碌穿梭。此行目的,是稳固早先合作关系,更要接洽新的当地势力,以签订长期贸易协定。 叶长歌穿过码头人群,步入与港口当局协商的会议厅。这次则是南洋“香屿港”主商会为主办方。厅堂深布藤编花纹墙,顶上挂着象牙船模,镇守两侧的是两位当地商帮要员。他们打量过来,自然流露出试探与评估的神色。叶长歌沉然开口: 多谢香屿商帮提前预定会议,我们带来了第二批岭南红木、丝绸、茶叶、陶器,还有香杉木样品,愿换取香屿本地香料、珍珠、红珊瑚等长期合作。 对方沉思片刻,其中一名商会长者站起,双目如渊: 二批货可抵偿首期货款,但更重要的是,岭南银票能否直接换成香屿币?若可,双方贸易将达双赢。 叶长歌微笑,应诺已与苏锦瑟细谈过该事。他转身示意苏锦瑟登台,她轻稳推开货柜展品,将丝绸摊平、红木挂样揭出、茶叶束排列整齐。她娴熟介绍:这是岭南黄梢丝,手工染色,适合南洋夏热保暖。此为红木雕样式,已邀请古山匠人参与设计;茶叶中未加工香料可与本地香料搭配。岭南银票将配合现货实体储备,使其兑换可验。 南洋商人眼神变化。会议桌的香屿商帮代表看向桌角的苏锦瑟,语气缓和:若你们能保证银票兑换实物且无故障出现,可行。 商会旁有一名眉头紧锁的中年商人,他并未先前来谈判。他从随行使者报告中得知岭南意图,就是老族中某派:他们支持银票,但倾向小范围运用,害怕过度扩张,冲击已有香屿本地币体系。他虽无身份亮明,但话锋已露:交换可以继续,但银票规模必须有限,若泛滥会抬高岭南货物价格,侵蚀我们的控制。 谈判僵住几息,叶长歌起立,声音平稳却坚定:岭南银票倍受我盟信任,让其流通于香屿三有港,是为了稳固贸易,而非颠覆现行币制。初期我们可承诺"银票兑换限额",由双方代表共同监督发钞量。待三个月后共同评估,再决定是否放宽额度。你的担心我理解,也欢迎参与监管。 中年商人点头,此方案可行。他又补一句,若你们能提供货样透明单据,并对赤字负责,我将在港港货给予一定税率减免。 此时厅中气氛和缓。会议继续细化合同条款,一项项输出输入货量、频道限制、监管条款被逐一商定并最终形成初步协议,双方现场盖章。苏锦瑟不紧不慢,步步深入地促成这一局,令叶长歌心中暗许,这是她谈判实力最精彩一役。 无论贸易合同如何确定,顾清霜此刻正坐在港口角落的茶坊里,埋首情报图纸。她把地图分为田地港区、南洋内陆腹地与西侧海岛三大区域。最新情报:南洋数个商帮领袖正在筹划在本港争夺“香杉木出口权”,并试图绕开岭南银票,使用本地币和其他外来货币体系交易,以重构南洋自由交易秩序。这意味着若贸贸然扩张贸易币,易招致对立势力反制,有可能被实施商路跳缴、限制码头通行等策略。 顾清霜召集随行情报员,将其中数条情报翻译成图版与条列,呈给叶长歌与苏锦瑟。她言简意赅: 两大势力已表态,一为香屿原生商帮,支持我们但要求限制银票;另一为新兴海商联盟,他们愿意接受银票但倾向高兑换率。此事关系局势平衡,建议我们采用"一港双轨"政策:在香屿维持限额监管,在另一口岸(如南湾)加大银票通用;同时在南湾私下部署哨塔,监测海商联盟动向。 叶长歌点头:布局合理。不要一次打垮他们,而是形成两极吸引,让他们彼此制衡。 苏锦瑟默然信息,口齿生风:我明晚就与那个中年商人再面谈,争取放宽限额,并在南湾设立独立全币驾照点。 第二天凌晨,三人在南湾小港登岸。这里是岭南银票的试点市场,码头上无香屿本港的刻印,但已有人排队兑换岭南票据。几户茶商、木贸商正等待领取标签和运输证明。商港负责人约翰,一位混血商人,脸上带着笑意迎接苏锦瑟。 欢迎来到南湾。他握手道:我这正等你来谈扩限方案。我们愿让岭南银票直接兑换香料及木材,但需先给我港口商人一定商业自主权——如在本港继续流通本港票。 苏锦瑟正色:合理。可每月回报兑换量,我们以合同保证额度,同时愿在南湾设立"兑换基金",如遇通胀或黑市,我们补偿兑差。并承诺每三月合作评估。 约翰满意起身,商量交替领导兑换点,制定双方监督代表,以及合同格式印章和海关申报系统。 他当下下令:明日开始正式执行商业内通银票方案。 第一波南洋谈判的高潮在此:香屿港达成“限额通用”协议,南湾港确立“额度扩大兑换”制度。两港共用岭南制银票体系,既维护了当地商帮体系,又实现依附岭南商盟的新秩序。这一胜局,将带来连锁效应: •岭南商盟短期收入激增; •南湾港定价体系被拉入岭南监管; •此次协议便是未来“南洋统一商圈”合作雏形; •当地反岭南派尚未出手,但已开始感到威胁。 当夜,三人再次聚会于船尾甲板上,海风吹着三人衣襟。顾清霜报告西侧海商联盟近期的商贩渗透人头名单;苏锦瑟将香屿港、南湾港的合同草案摊开,叶长歌笑言: 这就是我们的谜局。商会扩展,不只需货物,还需结盟与维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酝酿更大棋局,让那些反对者也陷入漩涡——因为依赖我们,也因为不敢撕裂。 苏锦瑟笑道:那就让他们尝到与我们合作的甜头。我们掌控了两个主要港口,一旦他们接受银票,就无法脱离商业秩序。 顾清霜却道:留意情报,不要高调展示达到两个港口主导。给反对派留一条生路,不然他们会走极端行为。 叶长歌点头附和:好,接下来们继续环绕南湾扩容、搜集情报,把香屿那边打造成"围棋中坚",靠软硬实力并存。南洋之路,不在于边界,而在于你说是什么,别人就怎么合作。 三人凝视漆黑海面,一艘艘帆影如约而至,新的风波在悄然中生成。 傍晚的南洋港风轻云淡,泊岸的商船在夕阳下微微晃动。岭南商盟三艘旗舰与多艘中小航船整齐排列,码头上聚集着各方商人、岛主代表与岛民小手,气氛既热烈又带着微妙的戒备。 就在交易已基本稳定之时,夜间靠岸的第三舰队带来了一支意外访客——一半是中东血统、一半是南洋原住民混杂组成的“赤月海号”船队。领队是一位叫萨哈卜的青年商人,怀里攥着一份签名文件:他代表新兴海商联盟,要求与岭南商盟进行“三方合**议”。 萨哈卜年约三十,穿传统绣花长袍,脸庞阳刚而机警。他开门见山: “我们在东南海域已有小规模合作社,想借助岭南银票与贵商盟的换汇系统,但希望在香屿与南湾之外,也能进入岭南兑换流程。” 苏锦瑟虽然心中警惕,却表现得从容不迫: “欢迎你们参与,但需理解两点:我们已与香屿商帮达成限额协议,中期内若要进入兑换系统,需经过商盟理事会审批;并且贵方需提供风浪保险与商队护航队伍。” 她立即安排顾清霜布置换票点,获取适当兑换比率与额度,并通知萨哈卜留宿三日,参加合同细节谈判。 此时,顾清霜在南湾岸边开设的“渡口哨”不断有箭矢暗投入海,虽不伤人,却可传达“此处已被注意”的意味。每当夜半,微弱火把便点亮水面,暗示“有人正在监视或威慑你们”。 她将这一情况上报叶长歌,附上暗号图表,指出这可能是香屿境内某派不满扩银行为,试图用恐吓手段施压。 叶长歌沉眉: “无法公开反击,但也不能无视。顾清霜要安排秘密护航小艇护送商票车队,苏锦瑟你不能在两个港口都展示实力。策略要换为"微扩换证",就像你说的那样给他们甜头,避免太快触及底线。” 苏锦瑟点首表示同意,开始在萨哈卜那里推动分期兑换,而非一次性启动,同时邀请他参与商盟金库评审委员会一席之位,用既诱人又可控的方式融入体系。 夜深人静,码头的灯火依旧闪烁。苏锦瑟走上甲板,与萨哈卜隔着水线交谈。 “贵方愿意派人参与我们理事会,我们非常欢迎,但条件是信守三个月协议,任何弃兑需支付两倍累计价值。”她声音柔和,却无容退让余地。 萨哈卜沉思良久,最终点头。他强调:“若岭南商盟商票在我们网络通过率高于本地币5%,我们将把北岸港口也纳入体系。” 这等提议,是将双方网络融合走向更深,也意味着岛上两股力量对抗将激化,但岭南有底线、也有战略。 苏锦瑟送他至船舷,薄唇微笑:“欢迎arrival,期待山海共通,我们不会让你们白白投入,也不会让你们被利用。” 随着“赤月海号”纳入兑换机制,与萨哈卜签订了限期合同,岭南商盟在香屿、南湾及赤月三港拥有三家官方兑换点,井然有序地运转。 顾清霜安排三支护航队轮值防护彼此商旅,秘密暗旋在海面巡逻,确保商票车队与来往货船不受暗箭威胁。 令香屿商帮颇为意外,他们发现岭南银票在赤月号一带越发畅通,以至他们的限制逐步松动,整个限额推迟到一倍限额后才执行。令派系内部颇有议论。一些看护团体建议重新施压,另一些要求先观察长远流动效益。 此间,顾清霜也发现香屿境内部也多次密集交换情报者。她截获密信,指中央商帮底下有人准备“再一次阻扰”,并可能利用赤月港关系牵制双方。但通过岛上的“小赦令”,她也掌握了几份暗誓联合计划,被她悄然封存下来,作为后期战略博弈的筹码。 正当局势趋于平衡,南洋的季节风也开始转向。海面浪涌增高,容易掀起小规模海盗行动。更关键的是,几个岛屿正准备在次月召开“海峡商会峰会”,一些香屿商帮派系已计划在会上出手,打击岭南商盟的银票使用率,重整己方存在身份。 消息由顾清霜透过内线传回岭南,而苏锦瑟已启动备战,她命令南湾港场留存额外银票、签订合同增加法律条款防护违约,并让岭南情报组织“赤月联谍团”主动向南湾民间大派,收获更多真实反馈信息。 一个月后,“海峡商会峰会”将开,而岭南商盟三港的兑换率与通关通道已打通扩容成功,银票流通率上升20%。这种介入加深了岭南商盟对南洋货物与商贸结构的影响力。 而在峰会召开前一夜,码头传来特派信号:岛屿将有数艘火箭船驶来,或是来谈判、或是图谋干扰。但那晚,风平浪静。三人在岭南海图室中低语: 叶长歌点燃烛台:“接下来,是要对"火药桶"加盖,还是坐等引爆?” 顾清霜递上情报档案及航图:“香屿、赤月可能将发声挑战我们,但他们也怕我们断他们货源。我们只需调整兑换力度与策略,就能让局势平衡斡旋下去。” 苏锦瑟猛抬头,神色淡定却决绝:“我说过,风浪是我们的测试。从来不恐。《峰会》上,我们要让他们看见一个村庄如何织出整个南洋的商网。那不是挑战,而是昭告。” 夜色深沉,波涛在夜航中微微吟唱。无人惊扰的南洋海面看似安宁,却弥漫着暗潮奔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