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1章 刘备是乱臣贼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所以刘备沉默了。 庞统这时也对刘备说道:“天子绝对不能来,来了咱们一切都白搭了。宁愿不要这些朝臣。” 刘备默默地点点头。 这都是明摆着的。 反正能占点便宜就占,不能占就走,很简单的事。 杨彪暗自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事实上,只要知道天子在曹操那里的,都没法说话了。 因为他们就算能够去到刘备那里,一旦曹操真的将天子送过来,他们同样会被刘备扫地出门,还不如…… 朝臣们都沉默了。 曹操这一招,真正击中了主关节。 刘备是不要天子的! 这一点被曹操抓住了,就没办法破解了。 这时候,陈宫站出来了。 他对着刘备拱手道:“刘使君,你是汉室宗亲,维护皇权,维护大汉宗室是刘使君应尽的使命,宫还是恳请刘使君先收留我们,如果天子回来了,也是一桩美谈。到时候刘使君如果觉得不方便,咱们再议都城定在何处也不迟。” 曹操和程昱一听这话,立即神色凝重。 “陈宫,真的是高手啊!上一次,也是他出的主意,搞得我们掳回天子那么多年一点作用都起不到……” 程昱这是真心话,陈宫,太牛叉了! 曹操更是感叹。 这么厉害的人物,原本会是他曹操第一个谋士。 可惜啊! 当年…… 曹操也知道如今不是怀旧回忆的时候,连忙看向程昱。 程昱向着刘备方向示意了一下,曹操看懂了。 如今选择权不在自己这边,而是在刘备。 刘备愿不愿意接受陈宫的建议,这才是关键。 刘备也确实犹豫了。 他知道,陈宫的说法也是可以的。 先接纳朝臣,万一天子被曹操送过来,那就让他们另立城池做都城,就像谯城一样,也是可以的。 不过庞统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想法。 “主公,不妥!不能上当了!只要天子一回来,不管在哪个城池立都,跟我们都没有关系了!我们到时候还得保护着天子,最终呢?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倒过来,会被这些朝臣给拿捏了!多一个祖宗拿回来供着,何必?” 刘备一想,是啊! 天子回来了,他刘备能怎么样? 杀了他么? 不能。 那不就得了? 天子一句话,朝臣们是听天子的还是听刘备的? 这都不用说的。 到时候,这帮老家伙就会不停地用汉室宗亲来要挟他刘备了。 想到这里,刘备立即决定放弃了。 这他奶的,本来是想来拿好处的,结果发现请了一尊老祖宗回去,那岂不是哭死? 于是刘备道:“我等原本就是来迎接天子的,既然天子已经离开,我刘备作为刺史,擅自迎接诸位朝臣去地方郡地,实在有失朝廷礼仪,备深感不妥,就此别过!” 说完,刘备下令大军快速后撤,一时间稀里哗啦地走了个干净。 这下,朝臣们傻眼了! 他奶的刘备! 没见过这么现实的! 曹操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样! 看还能不能拿捏住你们? 陈宫长叹一声,道:“刘备,终究还是乱臣贼子啊!” 陈宫才是真正的大汉忠臣,想当年眼见董卓乱政,可以毫不犹豫地跟随曹操,指望建一方事业,救大汉于水火,等他发现曹操是个奸贼时,果断选择了离开。 之前他一直的心愿就是想要将曹操这个乱臣贼子给灭了,所以不惜投身吕布门下,帮助吕布出谋划策,为的就是想要剿杀曹操。 哪知,这曹操越打势力越大,到了如今,谯城朝廷反而都被曹操给打散了。 原先还想着吕布指望不上,那就指望刘备这位汉室宗亲,看看行不行。 没想到,这所谓的汉室宗亲,也是个乱臣贼子。 这天下…… 陈宫已经完全失望了。 董璜就更不用说了。 陈宫知道,自己去董璜那边,别说什么扭转董璜的想法,辅助天子理政,估计他连董璜的面都见不到。 在这一刻,陈宫真正明白自己的无力,真的挽救不了。 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想到还身陷徐州的汉献帝刘协,陈宫依旧还准备再尽一份力。 “赵大人,没办法了,天子独自在郯城,也该我们一起去尽忠了,去帮帮他吧,站在他身边,即便是死,也无憾啊!” 赵温沉默了。 孔融也沉默了。 他们都知道,陈宫这些话,其实并没有意义。 也许陈宫可以不去曹操那里,可以趁机离开,可是他们几个不行。 除非真的放弃了,真的去松兹养老,否则,都还是要去徐州的。 因为汉献帝在那! “走吧!” 赵温和孔融心中一片茫然。 他们不知道自己过去徐州,是为了天子而去,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而去。 当然,后者他们是不会承认的。 想都不去想。 所以就只剩下前者,那就是,真的是为了天子而去的。 “诸位放心,曹操再无理,也不会对我们动手的,他要的是我们给他撑场,而不是为了带回去斩杀。” 陈宫这话说的,大家心里就更安定了一些。 这话说的没错,正是因为他们还有价值,曹操才会不遗余力地过来掳回去。 要是没有价值,估计送上门去曹操都不会要。 就这样,原本已经到了苦县的诸位朝臣们,又全都调转方向,往东面徐州而去。 这一路上,曹操忍不住开怀大笑。 这把夺了刘备到嘴边的肥肉,可是太舒爽了! 这下总算是大功告成了! …… 这一边,谯城,很快就城门大开了。 因为这里将迎来新的主人。 董承和魏续率领着城卫郡兵全都出城列队迎接。 大部队郡兵已经全都出城,重新回到城外营地。 留 在城门这里的,也就是三两百维持城门秩序的。 朝臣们走了,吕布也走了,留在谯城的,最大的武官也就是董承和魏续,最大的文官,就连他俩都不知道是谁。 不过是谁都不重要了,新的主人进来,自然会任命的。 “不知道这次会是谁来主持这边的事务,我们会不会认识?” 董承没话找话说着。 魏续沉默了一会,事实上他也不知道会是谁来。 “反正太尉大人应该不会过来……” “说不定……” 董承脑海中想到的,是皇宫中的绝美皇后伏寿。 还有伏寿手中的那一枚玉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