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娶娇妻,夜里被病娇权臣亲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自在解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旁边几个杯子也随之散落得到处都是歪歪斜斜。 这一动静让路河川以及路大年顿时受惊抬眼注视着苏云婵。 后者则习惯性地先行安抚怀中小孩将其送出去玩耍再转身询问起状况:“发生什么事了吗?” 同时心里还挂念着腹中胎儿安危。 “出什么事?你自己那个"好妻子"已经出门游玩去啦!显然压根就不把你的感受放在心上!” 云婵没好气地答道。 闻言河川也显得十分惊讶不解,连忙收拾好散乱杯子:“她真的离开了?今天不是说好了要搬回到咱们屋里来的吗……” “真是的,连门都不让我进!难不成我会偷偷溜进去!更别提你娘了,说我们带来的东西这儿不对那儿不好,祈三丫根本没去,却一句话没说,这不明摆着瞧不起我们吗!” 她万万没想到,在正式拜访第一天,就一再丢脸。 “不会吧,应该是有什么误会……” 见路竞阳不信,苏云婵一怒之下把杯子狠狠摔在桌上,委屈得眼泪直流。 路河川连忙上前安慰。 “我不管,现在你就给我去,立刻让咱们的人进来,我要马上见到腊梅。” 她的尊严已经几乎丧失殆尽。 “好的,好的,你先照顾好肚子,我去看看。”他怎么可能真会离开? 除非是不想见云婵。想到这里,路河川脸色愈发阴沉。 原来,祈语笑真的走了。确实有要事缠身,为昨天答应纪缺和昀阔的事。 即使不提这事,祈语笑也觉得自己到了该行动的时候,最近甚至已经在悄悄为此做准备。 否则无从解释,为何早不晚不要偏偏在半年前,让她旗下各个戏班、说书艺人乃至街头影戏都上演《西游》,甚至还用上了她现在能提供的最逼真后台布景。 而且恰好今日是《西游》的最终章首演之日。 而破解"桎梏"的关键,早已暗藏在那个经过不断修改的结局中。 严格来说,这是她首次正面对抗这个封建帝国所进行的试探。 “夫人,是去范楼还是静馆?”听到问话,祈语笑轻轻掀开车帘看。 街上人流汹涌。即便以二十一世纪标准来看,首都的繁华依旧让人惊叹。 沿途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穿梭其间的小货郎,茶馆里高谈阔论的声音,以及每隔几步便有一家的戏曲茶楼里传出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许多少与她有关。 在这个制度严苛、管控严密的皇朝里,赚取人生第一笔钱并不容易。 经过一番考量后决定卖些民间小调作为零成本生意。 初次创作,赚了五文钱。 尝到甜头后,便指使路昀阔前往秦楼楚馆售卖作品。 因为其姐姐成为了县令新纳的侍妾身份帮助,才使得二人没有因写作日夜劳碌而被关入柴房,并未受到竞争对手的恶意对待,确保歌曲来源得以保全。 就这样他们开始打开了财路。 随后逐步取代旧有的戏曲班子,最终掌控了整个娱乐行业。然而谁都不会甘心受制于人。 那些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在见识了巨大的市场利润后迅速采取行动,创造出更美妙动听的旋律及引人入胜的情节。 这也是祈语笑第一次亲眼见证,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内容更新换代的速度有多么快, 远非科技至上社会所能想象得到的程度。 所幸她还握有一些独家技艺,也已完成早期资金积累,至今已在这一领域奋斗十几年了。 即使是如今走在街头巷尾时也会发现,总有更有趣更新奇的作品吸引眼球。 汴京城的茶楼戏馆里,各种剧目琳琅满目,令人大开眼界。 而《西游》更是为她打开了京城演艺界的门户。 祈语笑放下车帘:“去静园。”她希望能亲临现场评估表演效果,便于后续的优化。 静园内人山人海,就连雅座附近的走廊也被围得满满当当。 这份取经之旅的神秘与诱惑力,丝毫不亚于传说中的不死仙法。 在这个信奉佛教的大周国度,这无异于期盼的精神盛宴。 祈语笑径直登上了三层楼。戏码,已近尾声。 师徒四人的身影出现在了一道飘渺虚幻、云雾环绕的石阶上,四周随即金光四射,佛光照耀。 蒸腾的云烟、璀璨夺目的光芒,一尊尊若隐若现的神圣造像,在观众面前缓缓展现开来,让许多心怀敬畏之人目不转睛、震惊不已。 更有甚者立即跪地祈祷,低声诵念经文。就在这个当口,一尊大肚弥勒现身云雾中。 祂眉间一点朱砂格外温暖慈祥,为四位徒弟送上教诲:清心寡欲守志向,方能领悟最高真理。 就像磨光镜子一般,清除污垢后自显明净本质;舍弃所有贪念杂欲,则终将实现宿命所定。 阿弥陀佛。 在上好的座位区里,某些地位尊贵的来宾轻捻着他们手中的佛珠,嘴里低诵“法力无边”以示敬意。 第二位佛陀亦随之登场,并传授了另一条修行之道:倘若心灵无牵绊,便是自在解脱人。 即使身处纷扰尘世之外,仍可超越世俗存在之上。 这是通往永恒生命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南无阿弥陀佛。” 此言并非出自台上演绎故事角色口中,而是来自于场下聆听众生的自发响应。 接下来,第三尊欢喜佛出现了,随着背后幕布被拉起的同时,这位圣贤一步踏出便似移山倒海般改变了一切,引得在座众人连连称奇叫绝。 紧接着他又留下了一句话供人们思考:身体是觉悟之路的基础,心灵犹如清晰如镜般的平台。 必须经常加以清理擦拭,才不会让它沾染上杂质。 这就是关于保持内心纯净和不受外界干扰的核心教导所在。 佛法理念一次次地融合渗透进人们心中,在追寻真正自我旅程上步步迈进。 全场鸦雀无声,沉浸在这一刻深刻的启迪之中。 第四位如来出现取代之前那位菩萨的地位时,用更加柔和且充满怜悯的态度面向世人发言,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悟道之树,也没有什么反射智慧的镜面;本来世间空无所有,哪来的东西能够污染清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