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火与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满场唤我张千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京师的柳树长得很快。 张顺初来的时候,才刚吐嫩芽,如今却已经碧玉妆成,丝绦万条,点缀了大街小巷。 这些日子前来参加会试的武举人,也都陆陆续续的赶到了兵部。 其中那个叫王来聘的汉子,来了之后还特意前来拜访了张顺。 王来聘是一个三十四五的汉子,身长七尺,满脸胡须。 虽然他身高不过中人,但是长得却极为壮实,一身肌肉只撑得他身上的衣服鼓囊囊的,活脱脱一副后世矮人模样。 “哎呀,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王来聘一见张顺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先是一愣,随即不由感慨道。 原来那日,他在考场上听得张顺马上九箭六中,步下箭九箭七中,不由惊为天人。 虽然不知为何,后来他的考试成绩变了,排名也落到了最后一名,他仍然忍不住想过来亲眼见一见他本人。 “比不得,比不得王......王世兄正是当打之年!” “兄弟,你不必谦虚。为兄过来参加这一场会试,目的就是要压过你!” 不意王来聘拍了拍胸脯,豪气冲天道。 “若论马上箭、步下箭,我确实差你一筹;若论大刀、掇石,我却是当仁不让!” “好,那感情好,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 ----------------- 崇祯四年四月十二。 暮春方去,初夏伊始。 天气不热不冷,校场绿草如茵。 张顺搁衣服上搓了搓手心的汗水,望着台上的考生。 “哈,哈.....” 只见那考生拿起百斤大刀,笨拙的舞动了几下,一个不小心差点跌倒在地上,也不知道闪没闪到腰。 “赵玄坛,你要不要换轻一点的?” 尼玛! 那人一听这话不由大怒,只把大刀一扔,上前理论道:“请问今日选将才乎?选家丁乎?” 张顺一听这声音,倒识得了此人。 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那日故意找茬,撺掇张顺和徐彦琦比试大刀之人。 “今鹰扬盛典,以应主上拊髀之求,何云选家丁耶?”监考官倒是个好说话的。 “既选将才,须存将体,须识将略;为将者全在机警,胜负所争在毫芒疑似之间。” 果然那人一听考官这话,不由开口喷道。 “即《武经七书》,犹患其为陈言,但以科目久沿,不得不应此常套。” “至于骑射,虽武人所有事,然亦特武人之余事。聊复试之,窥见其一斑耳。若在临阵之时,全不恃此。” “况复增此刀石,无论力有强弱,未必能胜。即真能举石五百斤,舞刀一百二十斤。有力则诚有力矣,一旦遇敌,安所用之,以为战将且不可,况大将耶?” “以将才选而与选家丁者,不异此武举之所不能应也!” 言毕,那人竟扬长而去,监考官留之不及,只留下一干考官在风中凌乱。 不是,兄弟,你是来干啥的啊? 咱们都是这么抽象吗? “下一位,王来聘!” 就在张顺无力吐槽之际,另外一个抽象人也上了台。 “我辈武人,上阵杀敌,当以冲锋陷阵、马革裹尸为荣,岂可效法腐儒,舞文弄墨为要?” 他上来先反驳了赵玄坛的“谬论”,这才走到大刀跟前,选取了一把一百斤大刀,呼呼的舞动了起来。 不是,兄弟,你这么勇吗? 上面坐着的两位主考官出身翰林,两位监试者是侍御史,哪个不是文官? 你这么骂他们,真的没问题吗? 且不说张顺如何吐槽,且说那王来聘拿起了百斤大刀连舞了数十个刀花,这才放下来。 然后,又掇起了三百斤大石,一时间赢得满场喝彩。 原本被赵玄坛打下去的士气,又重新振作了一些。 “怎么样,赵兄弟,我可胜得你?” 然而,刚刚完成试力的王来聘并没有下台,反倒向台下嚷嚷了起来。 “咦?这赵兄弟是谁?” “南直张长道嘛。就是前两轮比试中,马上九箭中七,步下九箭中八那人,刚巧胜过王来聘马上九箭中六,步下九箭中四!” “哦,原来是他!”主考官一听这话,连忙下令道。 “快,快把他喊上来,活跃一下气氛。” “下一位,张顺!” “到!”张顺哪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连忙应了一声,跑到了台上。 台上正摆着三把大刀,通体黑黝黝的,由浑铁铸成。 上面分别写着:重八十斤、重一百斤和重一百二十斤。 张顺伸出右手抓住了那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中间,猛地往上一举,一把把它举了起来。 “好!”众人不由喝起彩来,刚刚走下台的王来聘也不由瞳孔一缩。 张顺选了一百二十斤大刀? 而且还单手举了起来? 他连忙定睛看去,只见张顺已经双手举起了大刀,一刀力劈华山,从上面劈了下去。 王来聘见了,不由为之骇然。 你道为何? 原来这大刀看似沉重,其实舞起来也有技巧。 一般而言,都是抓住大刀中间,借助惯性舞动。 看起来挺能唬人,实际上由于大刀的重心就在中间,所用到的力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也就是这一次武举搞了个突然袭击,很多武举人没有准备,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 等到后来,大家都么摸索到技巧了,别说一百二十斤,就是舞动一百八十,甚至二百斤的都大有人在。 比如清末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殿试选用大刀就重一百八十斤。 直白点来说,这不是一把大刀,其实是一副特型的杠铃。 当然,这并不是说舞动起来这个不难。 实际上,无论是舞动一百斤,还是两百斤,都得是天赋异禀之人,经过积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做的到。 但是,无论舞动者拥有多大的力气,总归不能脱离物理规律。 张顺倒好,大刀他倒是舞了。 但是不像前面的王来聘、徐彦琦那般,尽量把重心控制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试图做出一些攻击动作。 比如劈、砍、撩、挂、斩、抹、截、拦、挑、刺...... 这就意味着大刀的重心要离开身体一段距离,他这个力量就十分恐怖了。 “好家伙,这厮身上怕不是有千斤的力气!” “是啊,这厮好大的力气,以后怕不是又多了一位"张千斤"!” 明代喜欢称呼力大无穷之人为千斤,比如明代猛将王邦直因为能使三十斤大刀,被人称之为“王千斤”。 明朝中期荆襄流民民变首领刘通,因为能够举起县衙门口的石狮子,被称之为“刘千斤”。 如今张顺能忍不所能,舞一百二十斤大刀,自然被懂行的呼之为“张千斤”。 “张千斤,张千斤!” ...... 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满场都呼喊了起来,声震云霄! 切,什么张千斤? 端坐在高台上的两位翰林,闻声先是一愣,随即脸上不由露出不屑之色。 不过有一把死力气罢了,值得什么? 岂不闻“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