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阳看向夏天,问道:“你这个法子还挺新鲜,说说看,具体该怎么办?”
对于夏天,尽管下面人传说他怎样厉害怎样有才华,但许正阳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所以感觉不详。
到目前为止,他这么看重夏天纯粹只是因为他背后的关系。
官场嘛,自然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虽然还不知道该怎么用,但先把关系搭建起来总是好的。
这会儿知道是夏天提出办学习班的法子,他忽然就来了兴趣。
一是这个法子如果好,的确能解决居委会的问题。
第二嘛,他想看看这小子肚子里究竟有多少干货。
夏天没有迟疑,直接答道:“主任,首先你得搞清楚,咱们办学习班跟街道办的目的不一样,他们是考学,咱们只是渡过这段时间而已。”
看着许正阳没有异议,夏天接着往下说:“所以咱们办的学习班不是为了考学,或者说不光是为了考学。比如说,办个高考班,那些有点兴趣可又没什么信心或者没条件的可以参加,不能考大学还可以考中专嘛。还可以办技能班,搞点儿车工、裁缝或者铁匠啥的让他们学学,就说为了以后就业方便。”
“至于学习班的老师,咱们居委会肯定没有专门的经费,也就没多少钱可以发工资。那咱们就把学习班办在晚上,高考班就请一些参加过考试的人,技能班就去各个工厂请几个师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挣点儿零花钱,肯定愿意。”
“另外呢,咱们可以跟上头申请申请,弄点儿经费过来,或者给愿意来当老师的一点政治奖赏,比如评优评先方面就可以把这些事情考虑进去。”
“我粗略算过,咱们居委会一百多个待业知青,用不了几个学习班就能全部容下。到时候咱们搞签到,就说满勤能优先推荐工作,他们肯定愿意来。这样的话,咱们就能每晚追踪他们的去向了。另外,万一里面出了个大学生啥的,居委会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夏天讲得很笼统,但大部分关键点都讲清楚了。
不过许正阳的考量跟夏天不一样,夏天纯粹只是为了完成维稳的任务,许正阳却在想一直以来待业青年就是各级政府最头疼的事,夏天讲的这种学习班,尤其是技能学习班不仅能让这些不安分的年轻人安分下来,还能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是个可行的长久之计。
这么想着,许正阳忽地停下脚步,认真对夏天说道:“夏天,交给你个任务,周末之前把这个想法形成文字,要条理分明,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要写清楚,能做到吗?”
今天是二十二号,离周末还有两天,不过夏天不打算接下这个任务。
“主任,不太好吧,我就是个临时工,写这种报告名不正言不顺。要不让张干事来吧,我来协助她。”
许正阳闻言看向一脸懵的张淑芳,随后点点头,“行,那小张,这件事就你来负责,夏天给你打下手,报告务必在二十五号之前出来,下礼拜一我要交上去。”
张淑芳还愣着,夏天立马捅了她一拐子,回过神的张淑芳这才点头答应。
可是片刻过后,张淑芳又为难起来,“那个~~主任,我和夏天还得登记名册呢,吕组长那儿~~”
许正阳马上明了,“没事儿,我跟他说,这两天你俩就专心完成这件事。”
下午上班之后,许正阳就来到吕荣智办公室,当众宣布了他的决定。
尽管许正阳和张淑芳都没有拆穿他的谎言,但吕荣智还是有些恼羞成怒,尤其是许正阳让他这两天不给张淑芳和夏天派活了,这简直让吕荣智怒火中烧。
“不是主任,你看那桌上的简历都堆成山了,不赶紧登记完的话,咱们的任务可就拖后了。”
许正阳才懒得管这些,这种形式化的书面工作也就是上头硬性安排下来的,相比之下,他觉得开办学习班这种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荣智,克服一下,他俩不做不是还有你吗,咱们可千万不能当了领导就不做这些具体工作,再说就是两天时间,实在不行放一放也没关系。张淑芳,夏天,抓紧点儿,二十四号下班之前必须交给我。”
两人立马站起身,各自答了声“是”。
说完许正阳就走了,吕荣智一肚子气没法儿发泄,只能愤愤地瞪两人一眼。
张淑芳冲夏天吐了吐舌头,马上把办公桌清理出一块地方,摆上材料纸就开始写起来。
把一个说法变成报告张淑芳比较拿手,尤其是写报告那种一二三条、因此、综上所述什么的,夏天没怎么接触过,也就没法儿写出来。
连着两天,两人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废了快一整本材料纸,总算形成一份足有十四页纸的报告。
二十四号下午,两人将报告带去许正阳办公室。
看了十多分钟,许正阳才把报告看完,他很满意,里面条条框框写得都很清楚。
“不错,小张,笔力提升不少,这份报告都可以做范本了。”
张淑芳乐开了花,“主任您过奖了,主要是夏天提供思路,我也就是执执笔而已。”
许正阳严肃地点了点张淑芳,“不要妄自菲薄,我知道思路是夏天提供的,但我说的是报告。行了,你俩就先忙其他事吧,我给书记看看去。”
周末,居委会放假,夏天也就不用上班。
他迫不及待地跟徐二妮一起出摊,想了解生意到底怎么样。
这几天,徐二妮每天都能交给自己三块多,这让夏天感觉有些不真实,尽管他知道以后的生意肯定一天比一天好,但这也好得太快了吧!
哪儿知道刚摆好家伙,就有两个人小快步跑过来冲徐二妮一笑,“二妮,我俩一人来一个,要熟透的啊。”
徐二妮赶紧揭开盖子,给两人一人挑了一个,一个两分钱,立马就挣了四分。
两人接过红薯就迫不及待给掰开,呵哈着边走边吃。
见夏天一脸惊讶,二妮笑道:“他俩算是常客了,卖上红薯后他俩天天都来,当早饭吃呢!”
就像是为了印证徐二妮的说法,刚刚说完,又跑来一个人,买了两个红薯。
但是这之后,就没那么多人来了。
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客人再次多起来,不少人直接叫了一碗茶和两个红薯,直接在板车上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