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之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找李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尽管莫秸卖力"推销",李持盈却只微微摇头。 她并不是恪守清规戒律,而是作为公主有皇家仪态,多年以来养成了习惯。 清雪见李持盈拒绝,莫秸的手却没收回去,便出手一把夺了过来,“不就是蒜吗?说得那么与众不同,要是没有别的吃食,把早上银饼还我,还什么挚爱亲朋...” “没问题,你等着。” 莫秸回答得很干脆,起身便向草庐走去。 这举动,让三女为之一愣,特别是公主李持盈,对莫秸更为疑惑。 年纪轻轻隐居在此,说话做事都不像普通人,但身形肤色又像真隐士,究竟是寒门子弟,还是山里普通的百姓? 一年都吃不上肉,讹二十两却说还就还?是畏惧我的身份? 李持盈想不通。 忽听清雪在旁嘟囔:“这厮虽被我拆穿,但却不是个老实人,我们吃了他几块肉,估计最多能退一半。” “我看他挺坦诚的,要不要赌一赌?” 飞燕的搭话帮腔,让李持盈也来了兴趣,好奇问道:“你想怎么赌?” “嘿嘿,如果莫秸等会全退,姐姐就吃他一瓣蒜?” “要是不全退呢?” “那我吃。” 清雪这时犹豫起来,她想拿了银子催促离去,心说如果再吃他的蒜,不得一直待在这儿? 已经知道是狗肉,再香也不好继续吃,这吃得半半拉拉的,不如早些下山饱餐。 就在这时,李持盈拍了板。 “这赌得有趣,我给你们见证。” “主子...” 清雪本想不赌,但话还没说出口,就看到莫秸出现。 他大步流星走来,将那银饼轻轻放在桌角,端碗拿筷同时说声"收好。" 早上讹清雪二十两,只是回应她的嚣张跋扈,也想为家里添点农具、种子,现在见过贵人玉真公主,认为她不会不讲理。 再说吃了我的肉,还好意思逼我搬家? 至于没钱买农具与种子,莫秸心里一点也不慌。 既然选择在此隐居,就该像天上云般自在,日子怎么舒适怎么来,要是到这里还继续卷,岂不白白重活一回? 他在原来世界,努力学习、拼命工作,为了在向往的大城市立足,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裁员失业就马上去送外卖,几乎一刻都不得闲。 当生活变成生存,整个人就麻木了。 到了这半山草庐,没有老板的责骂,没有同事勾心斗角,没有生活鸡零狗碎,睡觉睡到自然醒,每天时间反而变长了。 在此虽然过得清贫,但耕种自乐、身体健康,低欲望却在享受人生。 两世为人,莫秸很有自知之明,就是有【谷神命格】加持,那也只是种地好手,但本质上还是普通人。 回到古代,就比别人聪明?或者说掌握先机? 这里是大唐,他对这朝历史止步课本,其实算不上多熟悉,如何去纵横捭阖? 能背出几篇唐诗宋词,写诗写得过李白杜甫?或许就这么简单过一生,未必不是一种圆满。 当然,在自己的隐居之处,有美人赏心悦目,也是一大乐事。 所以莫秸归还银两,并没有与清雪计较,反而热情招呼众人,说道:“即便世人对食狗肉有偏见,你们就说香不香吧,另外我这里没外人说三道四,几位姑娘可放心品尝,这会肉炖得更烂也更香,我也不收钱...” “你会这么好心?” 清雪带着质疑追问,并伸手抓住一块蒜瓣。 赌输了,她得认。 “银两不还了么?我刚才就说过,若这锅肉吃不完,最后是要扔掉...” 莫秸话到一半戛然而止,因为看见清雪居然在吃蒜? 喂!这不符合你的人设。 “姐姐,如何?” “有点辣...” “刚挖的新蒜自然辣,你不妨再吃一块肉。” 清雪对狗肉反应最大,莫秸原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这姑娘竟真听话,就着蒜又吃了一块肉。 “果然滋味独特,他真没骗人...” “是吗?我也尝尝。” 看到飞燕也来抓蒜,莫秸再次对李持盈"推销": “贵人姑娘,我们两人都吃了蒜,没闻到刺鼻气味吧?这生蒜有助吃肉解腻,真建议你试试。” “等一会,另外,别叫贵人姑娘,这听起来很奇怪,你不知道我是谁?” “我第一次见你,知道不更奇怪?” 莫秸听得云里雾里,暗忖你是贵人了不起,我就该知道你是谁? 李持盈满脸狐疑,扭头看向北方山下,喃喃说道:“你既隐居此山,可知山下道观来历?” “我孤身在此,实在不知...” “呵...好吧...” 莫秸表情不像伪装,李持盈不想继续试探,同时看到飞燕对她点头,便补了一句"我姓李",之后也拿起蒜瓣尝试。 “李姑娘好...” “莫先生,敢问你今年青春几何?隐居在此多久了?” 飞燕接下话腔开口第一句,就难倒对李持盈打招呼的莫秸。 只见他抓脑袋,半天憋出一句:“山中不知岁月,我不知来了多久,年龄也记不起了...” “哪有自己年龄都不记得的?” “我真不记得...” 不是莫秸打马虎眼,他前世活了快三十岁,但这具身体显然更年轻,只是穿来全无记忆,原主隐居多久根本不知道。 看到众人表情各异,他又笑着打起了哈哈,“你们就当我十八岁好了。 “十八?” “对啊,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对于不知道对方年龄的,都一律默认十八。” “那我呢?” 旁听的李持盈,也被勾起兴趣。 莫秸笑曰:“你们要是不便说,我都会当作十八。” “呵呵,先生真会打趣...” 李持盈竟被逗乐了,飞燕又连珠炮发问: “先生刚才说狗肉滋补,你莫非懂岐黄之术?” “先生不记年龄,总记得父母家人,或者家乡何在吧?” “栅栏上的花很好看,是先生特意栽种修剪么?不知叫什么名字?” ...... 飞燕人美嘴甜,莫秸都一一作答。 李持盈与清雪,则在旁边吃边听,偶尔也搭上两句,气氛又变得欢快。 莫秸炖的这一锅狗肉,最后都进了大家肚子。 什么以食狗肉为耻,什么不食韭蒜荤物,都没逃过真香定律。 在草庐待了两个时辰,直到别馆的扈从找上山来,她们才在莫秸的指点下,从他下山的路径离去。 临行之前,清雪借着进屋倒水,将银两又偷偷留下。 三人根据指点,先下到沟中小道,再一路向北而行,于黄昏前出到峪口。 玉真公主的别馆,就在就峪出口附近、延生观下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莫秸的话,真假难辨。 飞燕刚一回到别馆,就奉命去寻仆从问话,这些人久居此地、耳听八方,或能知晓莫秸底细。 而李持盈略作休息,便漫步来到别馆诗板屋。 她仰着头,在悬着的诗板丛翻找,同行的清雪疑惑问道:“主子找谁的诗?奴婢帮你一起。” “记得叫李白,他也来自蜀地。” “啊?哦...” 清雪闻言一愣,但马上帮忙寻诗。 莫秸说他家乡在蜀地,主子真对莫秸上心了? “李白是吧?我找到了!” “嗯?拿来我看。” 李持盈接下诗板,只见牌板上刻着: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