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此人会妖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啊!” 魏国丞相府内,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正扶着木椅痛哭流涕。 此人,正是魏国两代功臣,丞相李子平。 说起劝大魏天子攻打齐国这件事,他已经默默筹备半年之久了。 也终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几日前,在他和群臣的苦谏之下,大魏天子苏颜逊,在几经思量后,决定先起三千精兵,袭扰齐国边境。 怎料,如此精心布置的一切,却被那个杨川搅黄了! 李子平怎么也想不明白,凭着杨川一封信,为何却能让大魏天子亲自乘坐龙车,只为前往边境与他洽谈商贸一事? 此番待遇,即便是再往前推五百年,也是头一遭的事! 府内,除了丞相之外,另有御史大夫、大将军、相国等一众一二品官员在场。 说起大魏天子今日的行为,群臣皆满面愁容,总感觉天都要塌了! 在这个七国争雄的时代,不管是大康国,还是周边的燕赵等国,朝中群臣都很难做到似魏国这般忠贞。 魏国群臣从不自立帮派,每遇国家大事,皆是勠力同心,同仇敌忾,不曾对当今天子有半点虚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国家,天子却偏偏不爱顺从群臣建议,总是喜欢自作主张! 御史大夫:“丞相,那个杨川到底会什么妖术?竟能接连让三国天子皆对他言听计从,莫非我等群臣的忠心,还不能让陛下安心坐稳这江山吗?” 李子平:“唉!” 相国:“...” 大将军:“我看,莫不如趁陛下在边境接待杨川,我亲自领重兵前往,守株待兔,若那杨川敢踏入魏国一步,便举兵诛杀,此计若成,定能折损齐国几十年运势,助我大魏再拓疆土!” 相国:“不可,老夫早就听说,那杨川文治武功皆在万人之上,若他稍有了解我大魏臣子之心,此行必然多设防备,你此番私自行动,若是再折兵马,到时觊觎我大魏江山的,可就不止齐国这一个国家了!” 大将军:“难不成,就这样眼睁睁看着陛下之心被杨川蛊惑?任由他慢慢蚕食我大魏国土,最终让齐国称霸一方?” 李子平:“唉,为今之计,当先看看杨川是否诚心与我大魏做生意,若边境贸易在他的计划下得以迅速发展,则对我大魏并无坏处。” 关于杨川想要施行边境贸易之事,李子平倒是不怎么反对。 毕竟能让一个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坏事。 而他之所以会苦恼,乃是杨川攻心之策实在是无解。 此人明明在边境打了胜仗,按理来说,当以此战果断敲诈魏国一笔钱财,以此来补充齐国亏损的国库。 可他呢,却反其道而行之。 非但没有以战胜国的姿态对魏国百般羞辱,反倒在信中以低姿态谈论两国利害关系,从而赢得了大魏天子的倾心。 再反观他们这些大臣,这些年可谓凡事都对苏颜逊实话实说。 可偏偏是这种言语方式,却屡遭天子的反感,使得这些忠心之臣也屡次寒心。 若那杨川没有觊觎大魏国土之心还好,他一旦有一丁点这样的思想,按照如今的事态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年,大魏早晚成为齐国囊中之物! 眼下,群臣苦思冥想,也实在想不出可以应对之策,也只能先任由天子去接见杨川了。 ... 忙完了新城这边的事,杨川又以临时都督的身份,重新设立了新城文武百官的职责。 顺便将大将寇唯举荐到了皇城。 难得能为田月莹挑选一位忠诚的武将,杨川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当即写了一封书信,希望能以自己的名义,保举寇唯为骠骑将军。 俗话说,饭不能一口吃饱。 这寇唯打仗虽然勇猛,但碍于读书太少,在用兵谋略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 为此,杨川又专门写了一封书信,让翰林院大学士郭安作为辅导老师,专门挑选几本兵法之书,教给寇唯。 做完这些事后,他便一路快马加鞭,再往萧城而去。 彼时,萧城知府李允山,历经半个月的管理,每日励精图治,终是将萧城的商贸一条街,发展到了半座城市。 此外,他还专门派官员到全国各大城市宣传。 齐国商贾听说了萧城的商贸政策后,也纷纷来此处做生意,瞬间将整个萧城的财政生产值又拉至历史新高度。 再次与杨川相见之时,他亲自准备了两箱黄金,向杨川报喜。 “杨王爷,您的此番政策,当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决策啊!下官只是按照您的吩咐,依令整顿萧城商贸一事,没想到才过了半个多月,这钱财便大把大把地来啊!” 望着那两箱黄金,至少也有个几千两,也让杨川心满意足地笑了笑。 不过,一座城市的贸易值倒是上去了,他可不想让周遭只能靠种地为生的百姓继续受苦。 于是,当即指着这些黄金说道:“李知府,我今日再交代你一件事情,国家强盛,也莫要忘记百姓之苦,若周遭仍有穷困之人,如今用这些银两,每日开设免费粥铺,让劳苦之人也能享受一下国家福利。” “王爷,您前些日子总说,国库太过空虚,如今萧城在您的政策下发展如此迅速,何不先拿这些钱财...” “李允山,本王说的话,你是不打算遵从了吗?” 见杨川脸上多了几分怒色,李允山立马吓得跪在了地上。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啊!” “起来吧。” 瞧了他一眼后,杨川背起手,意味深长道:“李知府,我当初之所以帮你,乃是看你为忠厚之人。” “今日,你也理应记住一句话,若想国家强盛,当以民为首,民若时常抱怨国家政策,那即便这个国家再强盛,也不过是一张薄纸,一捅便破。” 知道李允山是个明事理之人,他也没有过多强调此事,只简单教育三言两语后,便开始策划接下来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