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小坤道力挥大狼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问道院外。 一道修长身影探出头来。 容貌娇俏,睫毛细长,气质灵动。 蓝色道袍下窈窕身姿若隐若现。 此女正是长宁子。 玄素亲女。 求真观养鸡大户。 最重要的是,这段时日玄明与长安子前前后后吃了此女三只灵鸡。 如今债主突然上门,两人都有些心虚,只是两道皆非常人。 一个心思灵活,内里虚得可怕,表面笑容可掬,愈发可亲,看不出丝毫端倪。 一个年老成精,养气功夫十足,外表道袍白发,气质脱俗,仙风道骨,像极了高风亮节、高洁出尘的有道真修。 “弟子参见师伯。” “大门没关,所以我就进来了。” “失礼之处,望师伯恕罪。” 轻挥拂尘,打出一道法力,托起稽首行礼的年轻女冠,玄明和蔼可亲道: “长宁师侄不必多礼,老道这院子少有人至,不知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 他态度相当和善。 当然,也是真好奇。 观中诸道皆知他喜好清净。 后辈弟子不敢轻易打扰,同辈众道无事也不会上门。 玄女峰距离藏道峰较远,明面上他与此女并无交集,长宁上门,是另有原因,还是真查到些许蛛丝马迹,知晓灵禽丢失真相,前来兴师问罪? 可不应该啊! 鸡是长安子偷的,也是他吃的。 该去他院门外才是。 跟自己这个被迫吃鸡的纯良无辜老道士有啥关系? 他又没偷鸡!!! 脑海思绪翻涌,玄明表面不动声色,神色淡定。 “师伯,师侄此前参悟了一篇妙法,略有所得,可众多疑惑也纷至沓来。” “母亲称赞师伯在此法上造诣深厚,她不及万一,弟子这才贸然上门,前来求教。” 轻捋长须,放心之余,玄明略微颔首,疑惑问道:“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懒寸功,你有此向学之心,贫道甚慰。” “只是,玄素师妹可知晓此事?” ——— 长宁所说妙法,应是阴阳筑基篇。 在新八卦剑术没显露前,他只在此法上独树一帜,冠绝求真观。 要他指点长宁,不是问题。 师长本就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 他这个师伯,不能白担名头。 只是玄素师妹是不是应该提前给他通个气,打声招呼。 长宁子蕙质兰心,听出言外之意,告罪道:“师伯勿怪,非是母亲有意怠慢,而是她旧疾复发,事出突然,不得不闭关疗伤。” “师侄是瞒着母亲前来,若是我能堪破妙法,修为更上层楼,或许便能帮她治愈旧疾,免其遭受苦楚。” 玄明恍然大悟。 十五年前,玄素师妹怀长宁时,遭遇妖祸,虽顺利逃过一劫,但身受重伤。 不仅长宁先天不足,需要精心调养,时至今日,都未曾踏入第二境,玄素师妹也留下病根,每年都会旧疾复发,需闭关一段时日。 这么多年下来,众道皆已习惯。 他们不是不想帮忙,而是众道不及玄素师妹精通药术医理,她都没办法,他们更束手无策,有心无力。 乖巧懂事的孩子总是惹人喜爱。 玄明没打击小姑娘积极性,更没泼冷水,说她不行,答应教导。 “百善孝为先。” “你有此心,这是好事。” “每过三日,你可来藏经阁一趟,老道会为你答疑解惑。” 长宁欢天喜地。 声音如出谷黄莺般欢快清脆。 整个人身上洋溢一股青春活力。 “多谢师伯。” 玄明笑容满面,捋须点头。 待其离去,他立刻变脸,对长安子吹胡子瞪眼:“日后莫要再去素女峰,欺负这么好的孩子,你于心何忍?” “若让老道知晓你不知悔改,定让你亲手抄录八百经卷。” “另外,适才那套剑术,要勤加练习,若敢懈怠,贫道可不会饶你。” “还不快走,待在此地作甚?” 瞧着翻脸如翻书、开始赶人的师叔,长安子心中发出土拨鼠般的狂叫,表情委屈,之前心中那点儿感动,荡然无存。 说得好像您老没吃一样! 您吃的可比我多,比我凶! 可辈分如山,师叔道理又硬。 长安子不敢反驳。 内心吐槽,表面乖顺。 行礼过后,匆匆离去。 瞧着长安子背影,玄明自言自语地笑骂道:“臭小子,别以为我不知晓你在心里偷骂贫道。” 见长宁拦住长安。 他立刻挥袖,平地起风,问道院大门砰然关闭。 正好扭头求助的长安子:…… 你可真是我的好师叔! 缓缓扭头,长安子咧嘴一笑,干巴巴地问道:“不知师妹为何拦住贫道?” 轻哼一声,六尺长宁随手从腰间如意囊中取出一根九尺狼牙棒,眉眼弯弯,甜甜笑道:“长安师兄,师伯为何说要将你交给我?” 别以为自己忘了这件事。 她自小嗅觉敏锐,从长安子身上,长宁嗅到一抹熟悉气息。 每次丢鸡时,这股气息都会出现。 偷鸡贼是谁,已然清楚。 想到自己辛苦养的灵禽,被眼前狗贼吃了,长宁嫩白小脸上露出一抹凶狠表情,小虎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长安子顿时头皮发麻。 ——— 藏经阁,问道院。 对长安子的惨叫声,玄明故作不知,转身回屋,坐在书案前,拿起一本经卷,默默翻阅,很快心外无物,沉浸其中。 求饶声与喊叫声都随之远去,仿佛一墙之隔,便是两个世界。 墙外喧嚣,男女追逐打闹。 墙内静谧,道人阅经悟道。 一动一静,老少之间,皆是道,均有理,又有几分岁月静好。 日落月升,昼夜交替。 次日一早,采集完朝阳紫气,玄明重登藏经阁二楼。 煮茶焚香,伏案品卷。 他重新过上以往生活。 茶香扑鼻,书香沁心,玄明内外俱安,道心清静,观经悟道,渐入佳境。 当天傍晚,喧哗声传来。 被打断思绪,玄明并不恼怒,皆因是长安子在指挥道士搬动道经。 这些是朝廷嘉奖之一。 上午长安子已经核对过,五百经卷中有两百多经卷重合,可也有两百多经卷,求真观藏经阁正好没有,算是一半对一半。 道藏是各道脉底蕴之一。 是以长安子与诸道皆喜气洋洋。 玄明高兴,是因能看更多道经。 众道高兴,是因宗门蒸蒸日上。 等搬完道经,长安子一瘸一拐地走到玄明面前,龇牙咧嘴。 一半是真疼,一半是假装。 见师叔埋首经卷,不理自己,清楚他老人家不吃自己那套,也就不装。 凑到桌案上,神秘兮兮道: “师叔,你可知昨日朝廷那位钦差临走前,承诺了我求真观何事?” 淡淡地瞥了眼记吃不记打的便宜师侄,玄明伸指,轻轻戳穿三寸厚的桌案,又探掌轻轻拂过,转瞬复原,后继续观经。 咕咚! 艰难地吞咽一口口水,长安子立刻不卖关子,老实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