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82:从上山挖宝开始致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捡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哎,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卖鸡苗的摊位前,一对年轻的夫妻在那里唉声叹气。 男人抓了抓头发,愁眉苦脸的说:“谁能想到这段时间鸡苗忽然比以往多了十几倍。” “是啊。”女人也是无比的烦恼:“也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说鸡苗好赚钱的。 突然就多出了一大堆人卖鸡苗。 现在我们一只鸡苗一毛五都卖不出去。” 两夫妻都快要愁死了。 他们手中有几百只的鸡苗。 晚一天卖出去,损失都是无比巨大的。 因为每天都要给这些鸡苗喂吃的,还要花费人工去看护,免得出现损失。 王顺看到了上次卖鸡苗的那对夫妇。 对人家的老婆印象深刻。 很有实力的一个女人,估摸着是D级强者。 不过,王顺很敏锐的发现了这两夫妻的状态,跟上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上次他们摆摊的时候还是笑容满面的。 这次,却都愁眉苦脸。 王顺没有立即就过去,而是眼神快速的扫描了起来。 这对夫妻的摊位前,一个个鸡笼里面,都装满了鸡苗。 现在都已经快要到中午了,貌似是一只鸡苗都没有卖出去。 要知道,一般来摆摊的,都来得很早,才能占据一个好位置。 也就是说,这对夫妻,在这里可能四五个小时了,但没有生意。 要么是这批鸡苗有问题,要么...竞争对手变多了,导致生意不好做。 王顺脑子一转,很快就分析出了原因。 十有八九,还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多了。 因为远远地看,那些鸡苗都很活泼,质量上是不太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的。 对此,王顺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在国内就是这个鸟样子的。 卖包子能赚钱,不出一个月,整条街全是卖包子的。 王顺带着王青青跟杨蓓蓓,又逛了一下。 果然,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街上卖鸡苗的,比上次买的时候,多了七八家。 问了一下价格,最高的才一毛八,最低的都到一毛四了。 要知道上次王顺买鸡苗,讲得口水都干了,才讲到两毛钱。 “嘿嘿嘿。”王顺搓了搓手,这次倒是运气不错。 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鸡苗了。 他又折返来到那对年轻夫妇的摊位前。 两人见到王顺,顿时大喜。 自然是记得这个顾客。 不过,还不等他们两个开口,王顺就率先说道:“哎呀,现在多了好多卖鸡苗的啊,刚才有人最低都卖一毛二了。” 两夫妻顿时脸色微变。 得了。 这下子就没办法忽悠王顺了。 男人最先反应过来,笑呵呵的说:“是啊,最近同行多了起来。 不过,我们家的鸡苗,质量绝对是最好的,买我们家的准没错。” 女人也反应过来,在一旁使劲的点头。 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客人,说什么也要成交出去一些才是。 “那老板。”王顺蹲了下来:“你们打算一只鸡苗卖多少钱? 可得想好了哈,我只给你们一次报价的机会。” 现在可不比上一次了。 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王顺手里。 他肯定是要用最小的代价,买一批回去的。 不能因为老板娘甘大各波就多给钱。 除非...嘿嘿嘿... 王顺的这番话,让这对年轻夫妻都感到了压力。 两人对视一眼,男人一咬牙,说道:“要是你买一百只,我算你一毛一一只。 买两百只,算你一毛钱一只。 买三百只,我算你九分钱一只。” 他也是狠下心了。 这样做虽然基本上不赚,但起码不会亏。 不然每天光是饲料钱,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老板是个有格局的。”王顺竖起大拇指:“好,我要三百只。” 三百只,才27块钱。 要知道上次买两百只,都花了他40块。 赚了赚了。 这对年轻夫妻也是大喜。 终于把手头上的货给出了。 王顺开始一只只的挑选。 挑到最后,还剩下十只鸡苗,老板索性就全部都送给王顺了。 这一趟下来,收获还是挺大的。 “嫂子,青青。”王顺看着两人:“我去办点事情,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下。 要是饿了,就自己去买吃的。” 说完,就拿出二十块钱,塞王青青手上。 这钱要是给杨蓓蓓,她估计就不舍得花了。 随后王顺就先去买了三条香烟,都是大前门香烟。 一包是三毛六分。 一条二十包,总共花了21.6元。 接着,又在一个摊位上,买了一串楠木手串。 齐活。 先来到钢铁厂,跟门卫打了声招呼,让他请王德发出来。 “王经理。”王顺见到对方,上前很是热情的伸出手。 “是你啊。”王德发有点意外:“是又有什么好东西要卖吗?” “不是。”王顺笑着摇头:“这次是专门过来感谢您照顾生意的。” 说完,就拿出一条大前门给递了过去:“一点小小心意,请您务必收下。” 这年头,大前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已经是比较好的香烟了。 像王德发,平常也只是抽两毛钱一包的黄金叶。 王德发眼睛一亮,但并没有去接,而是推开:“你这太客气了。” “一点小小的心意,请您务必收下。”王顺又给推了过去。 双方你拉我推,如是三五次之后,王德发才"勉为其难"的把东西给收下。 看向王顺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 这个年轻人不错,会来事。 也懂得怎么去维护双方之间的关系。 “对了王经理。”王顺忽然问道:“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每天用的鸡蛋数量多吗?” “挺多的。”王德发点头:“鸡蛋相比较肉类更便宜,加入韭菜、葱之类的,可以炒出很大一盘。 我们这边每天得用两三百颗鸡蛋。” 王顺心中一动,继续问道:“那我能冒昧的问下,你们收购一颗鸡蛋的价格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点私密的了。 不过看在王顺刚刚送了一条烟的份上,王德发还是回答了:“一颗实收六毛钱。” 实收,意思是往上报的话,就不止是六毛钱了。 听到这个价格,王顺就知道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