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恋综之后,才收到心动信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短篇征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舒艳玲正要拒绝,刚上车的带队老教师突然回头, “真想去也不是不行。” “但我们这中巴车只有19座,你想去的话,只能坐在过道上。” “那我也要去。”乔文华回道,人已经朝客车走去。 “孙老师,这不是合适。”舒艳玲依然不同意。 “舒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难得他自己说对素描有兴趣。”老教师说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要是他成绩糟糕,也算吸取一个教训,让他知道人不能好高骛远,必须脚踏实地。” 同事都这么说了,舒艳玲只能同意。 “乔文华,去的路上好好听带队老师的话,不要乱来给其他人添麻烦。” “不然不仅仅是素描这门课,你其他课也可能会被挂科。” 乔文华点头,上车。 车上并没有他的位置,他就坐到自己同班同学的座位边。 “出发。” 本届全国大学生素描竞赛考场在浣冬艺大。 距离丰田市大概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不算太远。 这回参加的人数大概在一千五到两千之间。 其中只有前一百人有奖可拿。 前十——金笔奖。 前十一到四十名——银笔奖。 前四十一到第一百名——铜笔奖。 每个奖除了奖杯和一张证书是没有其他什么奖励的。 可奖项在业内认可度比较高,拿到哪怕是铜笔奖,社会上也比较认可。 他们十七人中,一人是大二,素描有童子功,从小学就有接触艺术类,但不算精通,不然也不会报名丰田大学这种非艺术专校;六人是大三,在班内素描成绩一直不错。 最后的十人全是大四。 他们参加这次竞赛算是孤注一掷的赌博了。 拿奖了,就业;没拿奖,继续待业。 整辆车上,就属他们最紧张。 老教师回头看学生们的状态,或多或少脸上都能见忧色。 就坐在过道上的乔文华一脸轻松,还从背包里拿出零食分享。 ——这是去竞赛,不是小学生春游。 老教师无奈地在心里叹气,亏他那一瞬间还对乔文华抱有期待。 这么轻松肯定是没把竞赛当回事。 算了,他也没进过集训,不指望他拿什么奖。 乔文华请假,正好陈嘉美有事找他,就去了茅安屋。 两人在办公室。 “陈秘书呢?”江朗问道,他进来并没有看到人。 “他们学校搞什么素描竞赛,她要监考,之后还得改卷评分。”陈嘉美说道,“估计要个三五天时间。” 江朗点头,然后问道:“陈总找我有什么事?” “上次妮妮跟你说过吧,公司发展缺钱。” “不会又缺了吧?”万腾影视的歌曲酬劳分了四百万到茅安屋的账上,这没几天就又花光的话,江朗要报警了。 “不是缺钱的事。” 陈嘉美把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转到中间,让江朗和他都能看得清楚。 “这是茅安屋后台的数据。” 陈嘉美指着一条比较平稳的波浪线道, “近一个月来的访问茅安屋的用户。” 江朗看了看,回道:“这不是挺稳的吗。” “问题就是过于稳了。”陈嘉美忧心忡忡道,“初创的公司就像埋在地下的种子,前期发育的时候是不能稳的,必须有往上冲、往上突破的势头。” “茅安屋一开始还有,流量一天比一天高。” “但现在十天半个月都没什么大波动。” “这种稳,就是慢性死亡。” “如果再这样下去,茅安屋就会从半死不活到彻底凉透。” 江朗琢磨了下,问道:“还是缺钱?” 陈嘉美摇头:“有你上次打来的资金后,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 “是知名度。” “《盗墓笔记》,还有楼云鹏他们的网文都是一种商品。” “而茅安屋包括着它们,表面上看是一个网站,其实也是一个商品。” “只是一款不卖的商品而已。” “那只要是商品就需要知名度。” “产品好不好,一码事;受众人群知不知道产品,又是另外一回事。” “《盗墓笔记》挺出圈,但现在连载到第三季,该消化的热度也都消化得差不多了。” “楼云鹏他们的网文没有破圈,可能是字数还太少,加上又不能用原来的笔名,一切从零开始。” “他们只能巩固茅安屋的基本盘,不能对外拓展。” “可现在茅安屋就需要有一个作者去跟士夫子拼杀,抢作者、抢知名度、抢合作。” 江朗听明白了,再看陈嘉美的神情,应该已经有了对策,不然不会只喊自己过来重复问题。 “陈总是有高见?” 陈嘉美点开屏幕上的网页,是士夫子的。 首页偌大一个【短篇征文】广告。 “这是?”江朗问道。 “士夫子第二十九届,还是第三十届的传统文学短文征集活动。” “每年一次,所有人都可以参加。” “非要说的话,它有点像女团出道赛,一帮人写好短篇投稿到士夫子,然后由读者投票,最终只选出一个【短篇新人王】。” 陈嘉美还切出一份她之前调查好的相关资料。 上面显示,这士夫子的【短篇征文】活动,每年都有特别作者参加,也有很多读者关注。 获奖的名头虽然有【新人王】几个字,但参加征文比赛的基本没什么新人。 要么是网文作者想转职成传统作家,弄到这个奖项就可以换马甲重生,不再受传统文作家的鄙视; 要么就是传统文老作者心血来潮注册个新马甲参加,证明证明自己的文学水平。 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可读者投的票数是实打实的,谁更被大众喜欢,谁在圈子里就更有面。 一些过去得奖的传统文作家少不了到同行面前炫耀。 那些被炫耀的作家耿耿于怀,就会参加来年的征文比赛,若得奖就炫耀回去;若无奖,就说自己没参加。 如此循环,士夫子的短篇征文年年都激烈,除了唯一的【短篇新人王】外,其他作品质量也相当不错。 这种口碑反吸引了大量读者。 然后读者又吸引更多的作者下场。 如此循环,士夫子的【短篇征文】一年比一年热度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