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千古风流人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十六)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十六) 本以为没见过世面的吴氏是个好拿捏的,不曾想竟是个刺手的滚刀肉。 还有那郕王妃汪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歹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出身不低。 净学着一哭二闹三上吊上不得台面的招数。 在老嬷嬷的劝说下,孙太后只好克制着满腔的怒火前往偏殿。 她从不知,女子的哭声能难听成这样。 “吴贤妃,宫廷内院何事哭闹?” 孙太后铁青着脸,一句话就像是被硬生生挤出来似的。 荪歌止住了哭嚎“在为妾的自作多情,感到羞愧难当。” “太后娘娘,妾不贪图仁寿宫的荣华富贵,也不妄想与您的姐妹情深了,你放妾回府吧,吃糠咽菜都可以。” “看来先帝爷当年将妾养在宫外也是明智之举。” 字字不提孙太后,又字字在内涵孙太后翻脸无情出尔反尔。 孙太后只觉得头针扎似的疼,她跟吴氏,真真是两看相厌。 这是她的仁寿宫,她是大明最尊贵的女子。 可如今,却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吴贤妃,哀家心绪不佳,并非是不喜你。” “你既然是哀家邀来仁寿宫小住的,那就是哀家的贵客。” 孙太后有一种吞了屎的恶心感。 贵客? 吴氏也配? 荪歌诧异的睁大眼睛,恍然大悟道“太后娘娘,妾懂了,这叫迁怒,先帝爷教过妾读书习字。” “您是主母,我是妾室,您放心,对您迁怒一事,妾必定守口如瓶,不敢怒也不敢言。” 闻言,孙太后紧紧的咬着下唇,心头的愤怒不断的翻涌升腾,似是再也无法抑制,手臂止不住的轻颤,面颊抽搐,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 吴氏,该死! 先帝爷亲自教授读书习字就教出这么个玩意儿? 还守口如瓶? 那撕心裂肺的鬼哭狼嚎,早就跟长了翅膀的风筝一样,飞出了仁寿宫。 孙太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吴贤妃,既在宫中,就当遵守宫中的礼仪规矩,莫要让外人看笑话。” “郕王妃,你婆母不知宫中礼仪,你却是知晓的,大婚前,宫中也曾专门赐下嬷嬷入指挥使府上悉心教导。” “你在吴太妃身边,还是要多加提点。” “今日之事,哀家日后不想再看到了。” 郕王妃汪氏施礼,纠结犹豫“婆母是长者,儿媳身为晚辈,理应孝顺婆母,聆听婆母教训。” 汪氏绝口不提往日她跟吴太妃对着干的事情。 嗯,那只是她有眼无珠犯下的错。 如今,她要重新将眼珠子按进去了。 “婆母鲜少入宫,还恳求太后娘娘能网开一面。” “郕王府上下都会对太后娘娘感激涕零。” 孙太后正欲找个由头发作,就见一宦官匆匆入内,在孙太后耳边低语。 只见孙太后身形踉跄,险些摔倒在地,也顾不得再与荪歌这对婆媳掰扯,匆匆离去。 荪歌:很不好意思,她耳聪目明。 朱祁镇死了? 朱祁钰下手这么快? 快的有些令人发指啊。 不对,朱祁钰的手还伸不到瓦剌大军里。 谣言? 这个谣言好,谣言妙,糊弄不了这些上位者,但民间的百姓富户大抵是会信的。 孙太后决定以冒充为由解决朱祁镇叩宣府城门一事,朱祁钰抓住时机一不做二不休横插一脚。 甚好,甚好。 今日晚膳,她又能多用两碗饭了。 “母妃,喝口茶水润润嗓子吧。” 汪氏给荪歌斟茶,杭氏给荪歌捏肩,偏殿里又是一派祥和氛围。 …… 孙太后身子瘫软,紧紧的攥着老嬷嬷的手腕,眼睛死死的盯着来报信的宦官,目露凶光“可知晓此谣言源头在哪儿?” 宦官低垂着头,小声道“未查到。” “可恨!” “简直可恨!” 孙太后重重的拍了拍桌子。 “幕后之人,其心可诛!” 孙太后喘着粗气,也不再顾及仪态“哀家要立太子!” “哀家要立太子!” 孙太后就好似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断呢喃重复着。 只要立储君,祁镇的正统位置就绝对不会被动摇。 “传哀家懿旨,宣郕王、百官一个时辰后文华殿议事。” 该是祁镇的,就必须得是祁镇的。 她可以让朱祁钰代管,但绝不会允许朱祁钰取而代之。 孙太后强自镇定下来“给哀家更衣。” 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文华殿内,朱祁钰不慌不忙。 如今,京师内外,万千消息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条。 其一,天子北狩,命丧瓦剌之手。 其二,瓦剌狼子野心,命人冒充天子图谋甚大。 其三,孙太后强行将郕王府女眷孩童接入宫中为质。 舆论在他啊。 朱祁镇就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他知晓,孙太后慌了。 别慌,慌也没用。 珠帘后,孙太后开口了“瓦剌野心勃勃,天子北狩,民心慌慌。” “哀家有意立陛下皇长子朱见深为大明皇太子,诸卿可有异议?” “立储,内可稳定民心,外可让瓦剌知晓我大明不会被随意拿捏。” 她一定要想方设法用伦理纲常来约束限制郕王。 郕王只能是暂理国政,空悬皇位以候天子归来。 群臣并没有孙太后想象中一呼百应的情况,甚至不少人都支支吾吾。 王直左右看了看,叹息一声“太后,此一时彼一时,立太子恐不能安民心。” “有人冒充天子叩宣府城门,是朝廷传达四方的官方消息。” “如今,京师和边镇,都传天子已死,所以瓦剌也先才刻意找人冒充天子,以混淆视听,谋求利益。。” “若想安稳民心,只立太子怕是无用。” 这消息,来势汹汹,堵也来不及。 孙太后横眉一挑“吏部尚书此言何意?难不成就要被这种别有用心的谣言裹挟?” “文华殿内的所有人,对真相心知肚明。” “天子北狩,活的好好的。” “如今我等只需要立好储君,来日迎天子归来。” “太后,臣子心知肚明安不了百姓的心啊。”王直颇为无奈。 难不成现在跳出去解释叩关的就是天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