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反败,为胜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箕谷的北谷口,秋风萧瑟,寒意渐浓。 褒水岸边,连绵的山峰像是被大自然泼上了浓重的赤色颜料。 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得夺目,在风中瑟瑟发抖,好似知晓一场血腥厮杀即将来临,也跟着紧张起来。 蜿蜒的道路上,一片狼藉景象。 各式旗帜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还被踩踏得满是泥污; 辎重车歪歪斜斜,车上的粮草、物资滚落得到处都是; 寒光闪闪的刀兵、厚重的甲胄随意丢弃,与路面的沙石混在一起; 甚至还有不少财帛,在夕阳余晖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却也无人问津,被扔得满地都是。 目光再往远一点的地方投去,还能瞧见一队魏军士卒正乱哄哄地逃窜着。 好似没头苍蝇,彼此推搡,慌张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而就在道路两旁的树林之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魏军弓弩手早已严阵以待,弓弩架起,箭头在阴影里闪烁着冰冷的光。 身旁甲胄齐整的同伴们,一个个呼吸细腻而沉稳,紧握兵刃,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将利箭如雨般射向敌人。 一处视野开阔的山坡上,郭淮与戴凌等人正神情紧张地盯着箕谷深处。 早在收到司马师的传信那一刻,郭淮便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没有丝毫迟疑等待,立刻拟了八百里急报上奏洛阳朝堂,将前线的危急状况火速传达。 与此同时,更是雷厉风行地集结起麾下精锐魏卒。 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朝着司马懿所在方向奔去。 一路疾驰,终于在赤岸边,遇上了逃到此处的司马懿。 彼时的司马懿,境况凄惨至极,已然抛却了中军大队,只带着数百亲信骑兵一路奔走。 神色狼狈不堪,往日的从容淡定消失得无影无踪,惶惶然犹如一只丧家之犬。 见到郭淮的第一句话,就是:“吾头还在否?” 然而,就在不少人心中鄙夷的时候,司马懿忽然又哈哈大笑起来。 他瞬间像是换了个人一般,眼神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迅速安定了下来。 “诸葛匹夫,谁胜谁负,还说不准呢!” 司马懿就是老谋深算之辈,稍一打量周边地形,脑海里便有了应对之策,当即设下了伏兵之计,打算在箕谷的北谷口给追来的蜀人先锋致命一击。 在他看来,只要能把这支气势汹汹的蜀汉精锐成功伏杀。 蜀军锐气必折,己方士气定然大振,紧接着,还要再次杀回箕谷。 郭淮已来,费曜必然也在路上,而大魏的各路人马肯定也在调动。 此刻的箕谷之中,还关押着数万魏军俘虏,这可是他们绝佳的内应。 若是魏军精锐趁势再次杀到,里应外合、内外夹击,蜀人必然陷入绝境,遭遇大败。 而一旦计划成功,他司马懿不仅可以反败为胜,一扫之前的颓势,甚至还能借着这场大胜的东风,顺势长驱直入,直接挥军杀入汉中,彻底扭转整个战局。 郭淮等人刚听闻这个计划时,原本还有些犹豫。 毕竟蜀军势头正盛,己方才经历大败,此时主动出击,风险不可谓不大。 但在司马懿条理清晰、信心满满的讲述下,众人脑海中仿佛已然浮现出胜利的画面。 心中也渐渐变得火热起来,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跟随司马懿大干一场。 此刻,郭淮眉头紧皱,眼神里透着几分疑虑与不安,时不时转头和身旁的戴凌低语几句。 戴凌更是坐立不安,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脚下的泥土都被他来回踱步碾出了浅浅的痕迹。 唯有司马懿,靠在一块巨石边,神色平淡如水。 仿佛这场大败、仿佛长子司马师被杀、仿佛此刻在此精心布置的伏击,都和他没有丝毫关系,外界的慌乱紧张丝毫影响不到他。 “蜀人怎么还没有来?” 戴凌终究还是没能耐住性子,有些焦躁地说道,声音里满是急切与疑惑。 郭淮也摇了摇头,目光依旧紧锁着前方,道:“按照斥候之前的汇报,现在应该来了呢,除非他们不想要……” “不想要老夫的头颅!” 这时,司马懿慢悠悠地接口道,眼神里闪过一丝笃定, “若是诸葛亮随军,他生性谨慎,权衡利弊之后,肯定不会再追。 但除了他,老夫想不到任何人能够拒绝这么大的功劳。 魏延虽然悍勇,但向来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见到这般景象,必定按捺不住。” 说罢,他微微仰头,望向远方,似乎已经看到蜀军踏入陷阱的那一刻。“除非......” “除非什么?” 郭淮和戴凌齐声问道,他俩被司马懿这欲言又止的话勾起了满心好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司马懿。 此时,山谷间秋风呼啸,吹得众人衣袂猎猎作响,可谁也没心思去理会这寒意。 “除非诸葛亮是先锋,哈哈哈哈哈!”司马懿突然笑了起来。 声音虽然不大,却笑得双肩微微颤抖,脸上的疲态似乎都被这阵畅快的笑意冲淡了几分。 郭淮和戴凌也跟着笑了起来。 诸葛亮身为蜀汉的丞相,统揽军政大权,运筹帷幄才是他该干的事。 又怎么可能亲自去做先锋,涉险冲在最前头呢? 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诸葛亮已经生病很久了...... 忽然,戴凌问道:“大将军,诸葛亮真的没死么?” 这疑问在军中早已悄然蔓延,众人都对那位神秘莫测的蜀汉丞相生死存疑。 毕竟此次蜀军行动诡谲,让人捉摸不透。 司马懿缓缓摇了摇头,脸上划过一丝无奈,沉声道:“老夫也不知道。 不死,其实对当下局势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若是死了,才是我们的灾难呢!” 他这话一出,郭淮瞬间面露疑惑,赶忙接话道:“大将军,这是为何?还请明示。” 司马懿微微眯起双眼,陷入沉思,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诸葛亮经营多少年,才把蜀汉的军政大权牢牢抓在手中。 他不死,以他的威望、资历和权谋手段,安排如此环环相扣、规模宏大的弥天大谋,自然没什么可稀奇的。 虽说这计划有点孤注一掷的冒险意味,但他年岁不多,也算可以理解。” 说到这里,司马懿稍微顿了一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接着道:“可若是诸葛亮已死,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换做其他人,仅仅能够带着大军撤回汉中,保证众多将领齐心不乱,就已经是天大的功劳。 要知道,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可是水火不容,他俩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几乎人尽皆知。 在这种军心本就容易动荡、将领矛盾重重的情况下,还能策划设下如此缜密复杂的弥天大谋,那背后谋划之人,必定是一个比诸葛亮还恐怖的存在。 到那时,我们曹魏将要面对的,恐怕是更为棘手、更为莫测的劲敌。” 司马懿的话语在风中飘散。 郭淮与戴凌听完,不禁面面相觑,各自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 寒风拂过,山谷中的号角声沉闷的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