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授徒,大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南乡县的夜晚,凉意如丝,包裹着整个县城。 县寺后院的一个侧院,檐角挂着的风灯,在悠悠夜风中轻轻摇曳。 昏黄的灯光将斑驳陆离的树影,错落有致地投洒在青石板上。 梧桐树下,二十几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 跳跃的火苗,映红了他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 “你们说,魏相会安排我们做什么?” 张翼的儿子张骏,手里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中的竹简。 可眼神却时不时地往院门处瞟去,眼中满是期待与好奇。 胡超正专注地擦拭着他那把心爱的环首刀,听到这话,头也不抬,随口应道:“不管安排什么,总比整日里抄写户口强。” 刀身修长,在皎洁的月光下泛着森冷的寒光,映衬出他那轮廓分明、坚毅帅气的侧脸。 今日胡超身着一件玄色窄袖袍,简约而干练,腰间束着一条牛皮革带,更衬得他身姿挺拔,格外英挺。 可一想到之前的经历,他就忍不住微微皱眉。 因县中新添了许多人口,户口录入工作繁重,哪怕他满心热爱军事,可就因为识字,也被强行拉去帮忙,着实让他有些无奈。 “仲兄此言差矣。” 胡排轻轻放下手中的《南乡志》,动作优雅从容。 他身着月白色的襜褕,在跳跃的火光映照下,泛着柔和温暖的光晕,整个人看上去温润如玉。 “魏相让我们整理户口,正是要我们了解民生根本。 瞧这卷上记载,南乡县去年因水患流徙者竟有百户之多......” 他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与关切,话语里透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这时,杨仪的儿子杨修突然插话进来,语气中带着几分与生俱来的自信与骄傲:“听说魏君侯的能力主要还是在军事方面,内政之类的,还得仰仗我们,尤其是上计的事情。” 杨修自幼受家庭熏陶,在算数方面天赋异禀,能力在众人之中是出了名的强,这也让他在谈及此类话题时,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优越感。 众人闻言,都只是静静地看着胡排,没有接话。 胡排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张精心绘制的表格,递向杨修。 杨修满脸疑惑地接过表格,低下头,借着火光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渐渐变得惊骇不已,眼睛越睁越大,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是何人所做? 有此画格,记账将会非常的方便,只需简单计数便可。 而且想记春秋账,将不再可能!” 作为对数字极为敏感的人,他瞬间就意识到,这张表格一旦推广开来,自己在算数上计方面的优势将会大幅度降低。 胡排神色平静,语气淡然,缓缓吐出几个字:“是魏相所制。” “这,这怎么可能......”杨修彻底惊呆了,嘴巴张得老大。 他实在难以想象,魏正竟在军事才能之外,还有如此天才般的内政创举。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好奇地围拢上来,脑袋凑在一起,争相传看那张神奇的表格。 一时间,院子里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 “如此天马行空,难怪君侯能想出对阵司马懿的计策......”一个少年满脸钦佩,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由衷赞叹道。 “怪不得陛下封他为南乡侯......”另一个声音也随之响起。 “南乡侯是打败司马懿的功劳,和这个没有关系。” 人群中,一个较为理智冷静的声音反驳道。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脚步声。 众人下意识地停止交谈,纷纷站起身来,整理好衣冠,神色变得恭敬而庄重。 只见魏正迈着大步,身姿矫健地走进院子。 他的官袍在月光与篝火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微光。 看向这群少年,魏正目光温和,略带笑意:“大家久等了!” 众人在胡超和胡排的带领下,动作整齐地纷纷起身,脸上带着敬重,齐声行礼:“魏相。” 魏正见状,赶忙摆了摆手,脸上依旧挂着亲切的笑容,语气轻快地说道:“咱们都是丞相府出来的,算作丞相府二代,都是自家兄弟,不必这么客气。 大家随意些,今晚咱们就像平常朋友一样,好好聊聊。” 说着,魏正大步走到篝火旁,随意地找了个位置坐下,抬手示意大家也都坐下。 如此平易近人的态度,自然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胡排眼中透着好奇与期待,率先开口问道:“魏兄,你此番带我们来,究竟是要安排什么差事呢? 莫不是要将我们当做三署郎官那般任用?” 大汉制度,三署郎是替补官员,有官位空缺的时候就补缺上任。 若无空缺,便充当救火队,哪里人手短缺就被安排到哪里帮忙。 魏正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缓缓说道:“我打算兴建一所大学,广纳天下学子。 而你们,就是我这大学的第一批学子。”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有的眼中满是惊讶,有的则满是惊喜。 紧接着,魏正又补充道:“与此同时,我还会招收大量少年和儿童,到时候就需要你们帮忙教他们识字启蒙。” 闻言,众人这才明白过来,魏正这是要做自立门户! 如此,是不是自大了些。 想那郑玄,四处求学,都四十多岁了,才开始授徒。 其他大儒,也无一不是声名在外,取得莫大成就之后,才会授徒。 魏正不过刚刚成年,就效仿先贤大儒。 而且还让他们代教......你以为你是马融呢! “教那些孩童识字?!” 杨修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魏相,你确实有本事。 可想当我们的老师,带领我们求学?恐怕并不够吧。” 杨修自幼饱读诗书,在算数、经史等方面造诣颇高,心高气傲。 对于魏正要当他们老师一事,一时难以信服。 魏正并未因杨修的质疑而生气,他神色平静,眼中却透着自信与从容,不慌不忙地说道:“我虽不敢自诩无所不知,但我带来的知识,是你们从未听闻的。 我能教你们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世间万物,从天文地理到民生百态,从治国理政到奇巧技艺,皆有涉猎。” 他微微停顿,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继续说道,“在这所大学中,你们将接触到前所未有的知识体系。 日后,你们都将成为这大汉的栋梁之才,用所学去改变这天下。” 众人听了魏正这番话,有的面露思索之色,有的眼中燃起了兴奋的光芒。 “大话谁都会说!” 杨修依旧冷哼道。 沉下心来之后,他觉得那个画格不过是取巧。 魏延不过南阳的豪强出身,也就识得几个大字。 他的儿子魏正,又能有多少本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