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桃源仙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聚灵阵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福生哪受得起这种对待,忙躬身说了句:“仙人客气了。” 见朴明仁缓过神来,陶白尘与刘青元对视一眼,齐齐开口说道: “不瞒朴师兄,如今我大坪村有一件坏事要与之相告。村子过去一整年年景不好,早先那位李前辈寿元无多,实在降不出法术来,导致今年灵米的收成也不好,陈师兄也是刚来一个多月,却也无能为力。” 朴明仁早料到大坪村也是这种情况,来时本打算发怒呵斥敲打一番,再给出今年的种子和灵果,然后上告宗门。 可现在两位师弟的出现,却是让他有些难办。 思虑了几息,朴明仁转而问道: “不知两位师弟可否知晓我那位陈学升师弟的下落?他与我同出华苑峰,也正是如此,我今年才接下了大坪村的收缴任务。” 陶白尘一脸认真地听了,摇头叹息道: “我与青元回大坪村的时候就没见过陈师兄了,不知去往何处。” “嗯?” 朴明仁的目光顿时一眯,神色有些严厉起来:“两位师弟当真不知道?一个多月前我还与陈师弟以书信符联系过!” 陶白尘与刘青元面无表情,拱手摇头道:“确实不知,村人就差将伏牛山给翻过来了,依旧不见陈师兄下落。” 朴明仁呼吸有些不稳起来,瞥了一眼旁边的刘福生,问道: “刘先生也不知道?” 倒也并没有用些威压仙法的技俩,只是语气冰冷。 修行者不对凡人出手,这是大夏修真国令行禁止的规定。 刘福生听了,赶紧伏在地上,一脸诚挚地说道:“回仙人,确实不知。” “村长诶,灵米带来了——!” 正在这时,院子里响起崔福等人的喊声。 陶白尘当即掐出一道法力,门被打开,就见崔福等一众村民扛着十几袋麻袋,恭敬候在院中。 刘福生抬头瞧了眼,连忙出去对众人喝道:“可有差错?” 胡宪绪的次子胡虎果断回答道: “村头村尾一百八十户人家,每户十斤,一共一千八百斤,准确的说,是一千八百零一十三斤灵米,一分不敢少拿,全在这里了。” 陶白尘瞧着村人,朗声问道:“方才朴师兄询问陈师兄的下落,你们这一个多月爬遍了整座伏牛山,可有见着陈师兄本人?” 崔福等一众人连忙摇头: “不曾!” 朴明仁见状,也不再多问,阴沉着脸色,探出几缕神识查验了袋中灵米数量,一言不发,捏出法力将这些灵米全部收进了玉佩。 随后又从玉佩中拍出一只木盒来,丢在桌上,说道: “这是今年的灵稻种子和宗内犒劳下来的灵果,既然没什么事的话,在下还要前往附近几处村子,便不多留了,告辞。” “师兄路上小心。” “仙人路上小心。” 大坪村众人齐齐开口。 朴明仁嘴角微微抽了抽,什么也不说,沉默着丢出一道灰色的盾牌,随着法力注入,盾牌涨至一人多高,他跃上盾牌,拂袖而去。 直到望着朴明仁的背影消失在山沟沟里,村子众人才终于松了口气。 “奶奶的,终于将仙人送走了,差点没被吓出尿来。” 有稍微年轻一点的家伙说话不切实际。 稍大一点的则后怕道:“若不是有白尘和青元在,只怕那仙人能将我大坪村犁出二里地来!” 陶白尘盯着消失在天边的流光,眉头紧蹙。 刘青元察觉到他的表情,不由问道:“怎么了?” 陶白尘才收回目光,生性多疑道: “总觉得放任此人回去,日后会给我们使出绊子来,反正仙宗也不知是我等做的,所以我在想要不要......” “万万不可!” 刘青元瞳孔骤然一缩,急忙道: “此人可是应了仙宗收缴灵米的任务而来,你将他弄死,就是在挑衅仙宗,与寻常死了弟子不同,仙宗绝不可能容忍这种隐患的存在,只怕第一时间就要派出长老到我们大坪村来。” 见着刘青元一脸吃惊的样子,陶白尘忍不住笑道:“我当然知晓后果,不过嘴上说说而已,瞧把你吓的。” 刘青元顿时松了口气。 ...... 送走了仙人,大坪村的村民才算彻底放松了下来,可以安心过个好年。 这两日,陶白尘数次出入太元宗划给大坪村的药田,又来往华阳县,买了不少布置阵法所需的材料。 终于赶在除夕的前一天在药田中成功布置出了一阶聚灵阵。 “去!” 陶白尘掐了法印,调动丹田灵力,将手中三枚小旗分别丢在药田的三个方向,随着他一声清喝,再丢出二十块灵石。 霎时间,阵法启动,陶白尘的身体可以亲自感受到这片药田里的灵气逐渐浓郁了起来。 当然,比起太元宗那等钟灵地秀之地,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至于那三枚小旗,避免让人不小心打乱了去,陶白尘特意将其埋入地下深处。 “好了,接下来只要坚持往阵眼放入二十块灵石,每次便可持续十日的时间,长此以往,药田中的灵力足以让灵稻收成翻两倍。” 陶白尘拍了拍手,指着阵眼的地方,一边为刘福生解释使用方法,一边说道: “如今只差一道压阵之物,等有了此宝,放入阵眼,到时就可以连灵石都省去了。此事便不用大伯操心,我与青元会争取在离去前寻来。” “嗐,孩子你做到如此,我等还能有什么要求?知足了。” 刘福生笑着点点头,此时只有他和陶白尘两人在药田中,为防外人知晓了阵眼和小旗所在,刘青元则还在县城里到处打听压阵物的下落。 ...... 第二日。 除夕夜,大坪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刘家大院。 陶白尘穿着一身红衣裳,头戴红锦帽,手里挑着绣球,另一头,王心兰披着盖头紧紧跟在后面,步子轻挪,十分乖巧。 “一拜天地!二拜......” 有司仪在堂中高喝。 刘福生和刘薛氏二老坐在那里,穿红戴彩,脸上也洋溢着喜色。 拜过了天地,吃了宴席,便到了关键时候。 “闹洞房!闹洞房!” 村里人吆喝着,孩童在院子里来回跑着,也听不懂大人们嘴里在说什么,只呜呜的叫着瞎起哄。 烛光摇曳下,陶白尘轻轻挑起王心兰的红盖头,仔细观察着那精致脸蛋。 泛红的面颊像是桃花一般,浑身上下散发别样的风情。 “心兰。” “尘哥。” 红烛帐下,两道影子紧紧纠缠在一起,似这腊冬的严寒也掩不去二人的热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