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湖有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天和镇镇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夜。 雪夜。 雪花开始飞舞。 雪花夹杂着雨露纷纷扬扬,掉了在大地上,很快就融化。前仆后继的雪花继续扑向大地,直到大地无法有足够的温暖让它融化。雪花就开始堆积在大地上,银白色的身躯覆盖在泥土、石头、树木等上面,让一切颜色都变成了白色,整个大地就变得洁白无限,冰清玉洁。 这是雪花对大地的爱。 只要你想,只要你努力,就算不成功,也不要后悔,至少你为此奋斗过。 就像人生一样,遇到一个你本来不爱的人,他不停的用鲜花,用温情,用物质,用智慧,甚至用生命来爱你,来保护你,来关心你,久而久之让你爱上他,这就是日久生情。 在爱的面前,什么都是渺小的; 在爱的面前,什么都是伟大的; 在爱的面前,做出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 在爱的面前,一切的一切都没什么能阻止你; 在爱的面前,…… 李信站在镇衙门外面的雪地里,他仰望天空,他有些思念小月,她是否依然喜欢坐在“宏牛吧”,喝着饮料,吃着牛排? 他已经穿越过来八年了,有时候他他怀疑他根本没有穿越,只是做了一个梦,城市的高楼大厦、街道的霓虹、路上的车水马龙等等。就算小月他也有点怀疑是不是有这个人,有那个世界…… 很多时候他喜欢呆坐在哪里想这些。 有些人,有些事,他已经忘记了。 也许再过些年,他会忘记得更多,那么他会真的变成巴国的人,融入这个时代,到目前为止,他还游历在这个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国之外。 雪花飘在他的身上,脸上,头发上,他浑然不觉,他已经习惯了这个寒冷的气候。 胡戴峰走了出来,拍了拍李信的肩膀:“站这里干什么?为什么不进去?” 李信回个神来,用手空中抓了一把,几片雪花被他抓在手里,再摊开手的时候,雪花就变成了雪水。 李信道:“对富人来说,雪是美景;但是对穷人来说,雪就是灾难,它带来了寒冷,也带来了死亡。” 胡戴峰笑了笑:“呵呵,才十六岁,就有这么深的感悟,了不起。” 李信被胡戴峰一夸,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 他第一个身体来那个现代社会停留了二十七年,进入现在的身子也有了八年,三十多年的见识,说出这句话,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刚刚解决完林家的事情,骆明阳三人认为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已经由向世勇五兄弟带着回酒馆睡觉去了。既然他们三人跟胡戴峰等人携手去解救鬼谷门门主和李瑶,现在吃住自然都算酒馆的。 向世勇五人热血沸腾的跑到林家以为要参与械斗,就算不打,看热闹也好,那知道,他们一去,李自顺几句话一说,双方就罢斗了,搞的好不郁闷。 但是在这些成名多年的高手面前,他也只能忍着,也只能在心里唧唧歪歪一下。 李自顺五师徒、胡戴峰和李信在况军的带领下,押着那年轻人,也就是宫十七,来到了镇衙门。当然,车马帮的刘长老也必须跟来的。 胡戴峰和李信进了镇衙门。 封建社会,国家设立的机构一般只是到县,县以下的机构是有乡绅来管理的。. 巴国不一样,也许是因为全国面积不大,他们把机构设立到镇一级了。而且每个县的权利很大,镇的人士任命就是县里决定的。 在巴国很多机构都以县为分割单位,比如:铁鹰门在开州地方负责的就叫青龙堂,青龙堂对人员的选拔、培养、安排都是青龙堂的总捕说了算。如果总捕离职或者死亡,一般是由上一任总捕直接任命或者内部推举,很少有空降过来的。当然总部有命令下来,那你必须执行,总部会派人下来监督。 镇的最高长官叫镇长,衙役两名,也就是捕快,他们的月俸由县里直接发放,这就是正式编制。如果要用其他人,要支付月俸的话,就需要镇长自己解决,每年的税收会留两成作为镇里开支费用。 这个衙门里面设施很简单,如果不是门外悬挂的“天和镇镇衙”,没人会想到这是衙门。 至少李信不会想到。 在他的印象中,镇的衙门很多都非常豪华。 天和镇的衙门非常简陋。 其实,况军作为镇长在这里五年,也没什么事情干。在这个以族为单位的时代,很多事情都是内部解决了。根本上报不到他这里来。 所以,他平时也很少在这里来,只需要那两名捕快轮流值班即可。 因此,衙门只是一个象征,有就好,简陋嘛,还能体现出他的勤俭节约。 他在这里接待最多就是外地人在这里报失窃案,五年一共也就七八起,但是没破获一起。后面也就没人来找他了。不是说就没人失窃,关键是问题是,报了也找不回来,还不如自己去找。到这里还要登记、笔录,很是麻烦。 没人来找他报案,他倒也乐得清闲,喝点小酒,上个青楼,悠然自得。 大堂成长方形,面积不大,上方摆了一张条桌,一张太师椅,椅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猛虎图。屋子两侧摆放了几张竹椅。 李信是第一次来,见到这光景,心中暗道:“怎么搞得像个山寨,这不是大哥坐上边,兄弟坐两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聚义大厅嘛。”. 大厅中间站着刘长老,易英跟吴向平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吴向平是有坐的决不站着,因此她拉着易英坐在旁边,细心观察李自顺处理事情。 吴向平一向想当年一个叱咤风云的女捕快,知道自己能力还不够,只要遇到他爹做事,她都在旁边认真学着。 有李自顺这样的资深人士在,况军当然不可能跑到上面的太师椅上坐着,他就跟在李自顺旁边。 李自顺见李信二人进来,对刘长老道:“刘长老是吧!” 刘长老一拱手:“李总捕,别这样叫,我可担待不起,你就叫我老刘就好。” 李自顺点点头,道:“老刘,那三名年轻人是什么来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