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玛过奖了,所谓"妻子"之事,历来是人之牵挂,皆为大事。弘毅闻听福临叫好,客套一番,同时展开圈套等着皇帝钻。
说得好,妻子妻子,娶妻生子才能算是有了一个家呀!简郡王丧妻,于他,的确是大事一桩!福临也是展开了话题,或许是因为他在妻妾这件事情上,一直没有品尝过夫妻间举案齐眉的甜蜜,反而郁郁不得志的缘故吧。
皇阿玛重视人间伦常之道,实乃万民之福!弘毅立即跪下去巴结再生爹,准备收套!
起来起来吧,怎么说得好好的就又跪下去?就我们父子二人,不必多礼。福临发现玄烨一下子从御案前突然消失了,没有搞清楚这是什么状况。
儿臣还有一请,也是事关人之常情,还望皇阿玛赎罪。弘毅抬起头,好让皇帝看到自己的脸。
什么事如此郑重其事的,还人之常情呢,起来说吧。福临有些好笑,怎么什么时候找你说点事情,你都能拐弯抹角扯到你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去呢?本来是给你布置点任务考察一下你,怎么最后你还是给我布置任务了!
儿臣跪奏便可。儿臣是想给我的那些个罗刹亲兵……讨……讨老婆。弘毅说完,使劲憋了一口气,好让自己的脸蛋显得红扑扑的,貌似害羞一般。
啊?你说什么?哈哈……果然,皇帝大笑。
儿臣……要给……要给罗刹人讨要……老婆……弘毅故意断断续续,显得十分没趣。
哈哈,你小小年纪,怎么就想着给那些罗刹降兵讨要老婆了呢?哈哈……快……快说来给我听听……
回皇阿玛的话,正是因为他们是降兵,而且入了旗藉,若是不能像普通旗人一般娶妻生子。其心难安,长久下去,终不能为我大清所用呀!到了正儿八经的关键环节了,就没必要遮遮掩掩做害羞状了,弘毅脱口而出。
哦……福临终于止住了笑声,认真思考起来。
况且给那些罗刹人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他们就只有一个主子,就是皇阿玛您,也就只有一个家园,就是咱们大清了!弘毅趁热打铁。
不错……福临表态初步认可。
即使有朝一日,我大清再与来犯的罗刹兵戎相见,这些归顺的罗刹人。在面对昔日雇主之时,就不得不考虑到:自己的背后,就是妻儿子女,自己退后了,遭殃的就是自己的家眷血脉。到那个时候,他们又怎么会瞻前顾后、首鼠两端呢?更不怕他们不誓死效命了!弘毅给出了问题的关键。
好,有道理!朕。准了!福临终于拍板定案。
不过,你要这些罗刹降兵从何娶亲呢?朕想那些寻常旗人民人,不论满蒙汉,料想都不愿意将自家好好女儿送给"罗刹"为妻吧?福临说出了一个具体的操作问题,却也难不到弘毅这位后世而来的小青年。毕竟,康熙皇帝的做法是现成摆在那里的。
皇阿玛所言甚是。不过,儿臣以为,可以在满汉八旗阵亡将士的遗孀之中。择取那些举日维艰、生存堪忧的寡妇,由着她们自由自愿与罗刹人婚配。毕竟,罗刹队现在也是正儿八经的镶黄旗了,改嫁过了门,这些寡妇还能享受咱们大清对旗人的体恤优待!
哦?有些意思!皇帝对这些寡妇来了兴趣。
只是恳请皇阿玛下谕礼、兵、工三部,应该明确:原来他们亡夫为官员者,那些个祭银、葬银。恤银和碑价银都不要减免,而是循例才好。亡夫有世职爵位的,其嫡子后人仍可按袭次承袭。1无人承袭者,准其享其亡夫应得俸银、俸米之半,养赡终身。2亡夫为八旗兵丁者,虽不发祭葬银。不予荫子,但恤银还是要发放下来的。
弘毅这是针对当时有关(八旗阵亡官兵)妻寡无子者或无妻而父母尚在无人养赡者,例给半晌养赡终身。如寡妻改嫁,则停发的规定而做出的重要变更。
另外,他们虽然作为罗刹降兵入旗,但不可再把它们叫做"罗刹人"了,应该另给他们起个部落名称,而且最好是我大清在关外之时就见诸文书的小部落之名。这样做,一来可以起到改弦更张、改旗易帜的作用,收拢他们的心思,二来,则可以避免"罗刹"一词引起那些改嫁寡妇的惧怕。弘毅继续说道。
嗯,有理。抚恤、更名皆可可如此办。至于部落名称,你也可以会同礼部慢慢商议。但谁来主持这一整桩"罗刹娶寡妇"之事?此言一出,就等于皇帝认可了这个办法。
儿臣所领之皇仆局,当仁不让。
你?哈哈,你还小,就急着操持别人的婚嫁吗?福临又要开怀大笑了。
罗刹队既然在旗,又是儿臣的亲兵和包衣。再说了,儿臣还是皇阿玛您亲封的下五旗宗室总理、皇仆局掌印大臣,还有罗刹队归化宗室管带,还是……弘毅如数家珍一般,把自己的官衔一个一个报出来,皇帝不说停,后面还有一串儿呢!
好好好,朕就依了你了,你这一串衔职,朕总不能给了不算数不是……福临笑着点头应允了。
儿臣替那些罗刹降兵,叩谢天子隆恩!还没起来的弘毅,急忙再次磕头。
快起来吧,阿玛和你一样小小年纪的时候,哪里还会有如此多的想法呢?也少了这许多的叩头跪拜的……只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阿玛最后还是做了天子,也就成了"孤家寡人",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福临突然没头没尾的来了这么一句,让弘毅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皇阿玛,儿臣……
呵呵,阿玛知道你是心系国事,谁让你的确是天资如此聪颖呢?朕当年是比不了你的!
皇阿玛。儿臣诚惶诚恐!弘毅没法接话了,突然记起宫廷剧里的一句常用台词,拿来应付一下吧。.M
嗯,处理国是,必须要有这惶恐二字。这,也是皇阿玛想要告诉你的。玄烨,好好去办差吧!福临总结了这么一句。言外之意也是结束了今天的谈话。
儿臣身为皇子,若不能为皇阿玛分忧解劳,实乃不孝!若不能将皇差办得利索,则为无能!阿玛,您别难过于过往,还请放眼将来!儿臣心目中。您必定是一代开国明君!弘毅不知道如何结束这场谈话了,只能说几句提神提气的话。好在这一句开国明君的评语,也不是自己临时起意,纵观整个顺治朝,特别是福临亲政之后,在绝大多数方面,福临还是有所作为、堪称明君的。而这"开国"一词。也并非阿谀,在当时大多数汉臣心目中,入关代明,与开国无异!
出了位育宫,吴良辅又一脸恭顺巴结的贴了上来。
小爷,您真是仁慈之主,那些个罗刹降兵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
哦?谢过吴总管了!弘毅被福临的话弄得晕乎乎的,没有心思搭理他。
奴才只是觉得。小爷该再给他们弄个什么庙宇,好让他们"安心"……奴才这就告诉赵布泰大人,去东二所与您会和。奴才恭送贝勒爷!说完,吴良辅打千儿跪拜下去,不再言语。
嗯,起来吧……弘毅心中一震,对呀。这个庙宇可是被这老阉奴说准了!没有他们希腊正教的礼拜堂,这些有着宗教信仰的罗刹人就不会真正手心,除非你强迫他们皈依他教,可眼下这一招不能用!
吴总管说的好。玄烨受教!说完,头也不回下了位育宫的须弥台基。
急匆匆回到东二所,换了一身参加葬礼的行头,弘毅就和闻讯赶来的赵布泰一起去往济度福晋的祭祀之所了。
路上,回忆着刚才在位育宫的一番对奏,弘毅终于明白,这是福临的一种策略:
既然济度是你玄烨给发配到北海之滨去的,所以才不能赶上老爹、老娘和老婆的葬礼,那就让始作俑者玄烨去亲自参加这一次加祭,以体现皇家的诚意和愧疚。至于一定要弘毅自己说出来这个要求,就是看看你这小子在如此一件小事上,是否考虑的事无巨细,能不能和他福临不谋而合!
不错,再加上三言两语就批准了罗刹娶寡妇的事情,说明福临应该是越来越相信自己、器重自己了!后面拿他自己的同年和小玄烨相比,也能佐证曾经有过不行同年的青年皇帝,如今真的把小玄烨作为弥补自己那段不堪回首记忆的一种良方,也许,还会在小玄烨身上倾注更多的慈爱吧……
只不过,你偏偏让这位赵布泰主祭,也是天算不如人算,随了我弘毅的另一番心意了!哈哈!
至于吴良辅,无非就是皇帝福临思绪的风向标而已,见着自己日益得宠,过来套个近乎。不过,你倒是客观提醒了小爷我了!既然如此,你的功过现在一九开吧,就看你日后还会不会自寻死路了!
1八旗官员阵亡抚恤除发给祭银、葬银、恤银、碑价银外,还按品级赠授世职,由其后人按袭次承袭。顺、康、雍三朝,赠职荫子的标准是:参赞、都统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袭三次),统领、副都统赠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袭二次),营总参领以下,有顶戴官员以上,授拖沙喇哈番(袭一次)。此外,顺治八年还规定,凡在顺治亲政恩诏颁发前因阵亡得有世职原有袭次者均准世袭阁替,在其后得有者,均按袭次承袭。乾隆元年(1736),拜他喇布勒哈番改称骑都尉,拖沙喇哈番改称云骑尉。乾隆十五年末,乾隆皇帝谕准,自顺治亲政恩诏以后因阵亡所得世职,袭次已完时,著赏给七品官,令其世袭周替。次年,世袭七品官改称恩骑尉,年俸四十五两。
2寡妇无子,享受亡夫一半俸禄,这是顺治二年就有的规定。
ps:今日二更,争取经常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