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持玉玺,谁惹砸谁,老朱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章 朱允熥:方孝孺?你去朱允炆那边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淮王府,大厅里。 几个文官面色古怪,都低头不语! 大家本来是聚在一起,研究一下,接下来如何是好。 毕竟唇亡齿寒啊,这死了几个尚书了,朱允熥这明摆着就是在大换血。 把那些敌对的换下去,把自己人换上来。 所以,工部尚书严震、兵部尚书沈溍、兵部主事齐泰、吏部尚书詹徽、太常寺卿黄子澄这些,都着急啊! 保不准,下一个就是对他们动手。 结果还没咋商量呢,朱允炆就来了一句,他也要造反? 几人都挺无语的! 别搞啊淮王…… 大家是怕死,不是想早点死啊…… “大家发表下意见啊?怎么搞?”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大家都是文官,造反这两个字眼实在是生僻。 他们也不知道朱允炆咋想的。 造反是靠几个文官就能搞定的? 关键,这几个文官还人人自危,现在都怕被朱允熥,想着保全自己就行。 你突然步子跨这么大要造反,这不扯着蛋了? “殿下……我认为……造反还是有点太极端了……”黄子澄开口。 齐泰也说:“虽然我和沈尚书是兵部的……但是殿下您也知道,兵权不在兵部,兵部实际上负责战略和物资这些……没兵的……” 吏部尚书詹徽也说:“况且……也很难得到大多官员的支持……” 言外之意很明显,你朱允炆造反?拿什么造反? 手上一没武将兵权,二没有大多官员支持,除了在场的五个人,其他人谁不是对你朱允炆敬而远之? 加上你朱允炆,六个人造反? 六个人去挖六个坑把自己埋了都费劲…… 这五个人,也是没办法,不然谁还和朱允炆玩儿啊? 实在没办法,他们一早就得罪了朱允熥,没办法挽回了,只能为敌。 “我们几个人,其实未必不能成功,而且,我们还可以吸纳人才,还可以壮大!”朱允炆倒是自信心爆棚。 詹徽叹气:“淮王……咱……哎,就咱们几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任何人加入我们,也不行了……”严震也说。 朱允炆却一笑:“天下大儒,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呢?” 此话一出,在场几人均是一愣! 方孝孺?听过,文采过人,才学贯今,号称一代大儒,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这位的名声那是真的大,天下文人雅士,无不对其仰慕。 黄子澄眼睛一眯:“若真是能得此人相助,天下文人才子,也是就站咱们这边了。” “不错,大明以儒家文化为主,天下士子均敬大儒方孝孺。所得此人,则天下士子归心殿下。”兵部主事齐泰也说。. 建文三傻,惺惺相惜啊! 朱允炆说:“不管造反能不能成,的此大儒,又得名声,他又能谋划,都是极好的!” “可是殿下,此人在何处?”沈溍问。 “本王听说,受人举荐,已经来京城,皇爷爷要见他。不管皇爷爷用不用他,给他什么官职,此人,我们都要争取过来……” 朱允炆说完,大家就开始愁,怎么拉拢此人。 研究这事儿,总比跟着朱允炆直接研究造反,要让人踏实些。 把这个人拉拢,万一他本事很大,或许也能让几人自保…… 武英殿。 朱允熥被朱元璋逼着一起看奏折。 “你爹走了后,咱每天是在伤心中忙碌,一刻也不敢懈怠。你小子有本事,有能力,你就是不帮着咱。天天口里喊造反,真造反了,这些奏折你看的过来?” 朱允熥撇嘴:“小看人不是?我还年轻,脑子也活络,思维也开拓。这些折子,我不是一看给出方案?” “呵,那咱无话可说,你说的土改,咱让底下人强力实行。阻力很大,动了士大夫乡绅地主们的利益,一个个的上蹿下跳,不得了啊。 这大明才二十多年,他们这些人,二十几年,就发展到敢对抗皇权了?这就说明了你这个土改的先见之明。 若是现在,咱都不改,以后的皇帝,就动不了他们了。所以啊,当年那位皇帝,说出与士大夫共天下,恐怕非他所愿,而是没有办法的妥协!” 朱元璋说着,揉了揉额头,得承认他自己老了。 朱允熥说: “土改到哪一步了?对百姓好的事,乡绅地主们还没完全崛起,百姓会牵制他们!” “全国丈量土地结束,开始重新分配了。摊丁入亩的税收法、和土地法,也在推行了!” 朱元璋笑了:“咱啊,也算是在这个位置上,干了点实事儿!” 朱允熥撇嘴,还不是自己给的法子? 正说呢,就有太监来了: “陛下,方孝孺来了!” 朱元璋点头:“让他进来!” “方孝孺?”朱允熥抬头。 “嗯,是个有学问的人,被世人称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你看,这个评价多高?”朱元璋说道。 朱允熥不知可否,对于方孝孺的学问,那没得说。 至于人品…… 大概率是读书读太多了,有点迂腐。 “读书人,也未必适合做官啊。做官还是看能力,看手段。读几十年书,就懂得如何治理天下?为民请命,造福一方?这不是扯犊子?” 朱元璋看了看朱允熥:“三孙对方孝孺,没好感?” “完全没有!” 朱元璋微微点头。 不多时,三十五岁的方孝孺,走进大殿,以儒家礼仪,对朱元璋行礼: “草民,方孝孺,拜见大明洪武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起来!” “谢陛下……” 方孝孺站起来,脸上带着自信,腰板挺直,不苟言笑,规规矩矩。 “方孝孺,有人举荐你为官,你说说,你能否为官?”朱元璋问。 “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打住……”朱允熥皱眉: “方大儒,说点自己认为的东西,就不要在这里引经据典说书上的东西了!” 方孝孺点头:“是,草民以为,为官者,当以江山社稷,百姓黎民为重。而草民,读书无数,自当以书中知识,定江山社稷,利黎民百姓!” 言外之意,他这种读书中的超级人才,能定江山,安万民啊! 朱允熥冷笑: “读书无数……那若是这些书还没有写出来之前,岂不是无法定江山安万民?亦或者,若是有超出书本之外的情况,你又当如何? 定江山安万民,究竟是靠人,还是靠书?若是靠书,那人人可读,能读出多少个方孝孺?若是靠人,你除了读书多,还有什么?” 方孝孺愣住。 脑子运转着,却无言以对。 朱允熥深呼吸一口气: “要明白这个问题,你有个好去处!” “请殿下赐教……”方孝孺行礼。 “去淮王府,跟在朱允炆身边吧。哦,对了,朱允炆,也是炊峄毓斯Υ�А读书,读了很多书。” 方孝孺不懂得是什么意思。 离开武英殿后,就去了淮王府。 淮王府,朱允炆他们正聊着拉拢方孝孺,就听说方孝孺奉命来淮王府…… 朱允炆当时就懵了, 正愁怎么得这个人才呢,就给送来了? 这不对啊? 算了,笑一个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