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第16章 太子出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两千名龙武卫,两千名老百姓,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一支四千人的队伍就完成了集结。 李亨穿好甲胄,来不及跟张良娣等人告别,就带着建宁郡王李倓、大太监李辅国等人匆匆上马出发。 他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以免老皇帝反悔。 刚刚他也在赌,赌老皇帝没了底牌,只能相信自己的血脉。 相比于把江山拱手让给安禄山,老皇帝宁愿自己吃点亏。 这才是真正的皇帝!在祖宗留下的江山面前,一切都不重要。 这一次,李亨总算是赌对了。 前方还有差不多三千人在等着他们,这都是张良娣和李辅国私下招募的死士。 关键时刻,这些死士派上了用场。 之前杀过来的三路叛军,都是这些死士假冒的,由广平郡王李俶统一指挥。 因晚上看不清楚,死士们多设旗帜,虚张声势,这才勉强瞒天过海。 两千禁军,三千死士,两千青壮,还有太子府的三百卫士,总共七千多人。 用这些兵力去守长安,无异于杯水车薪。 但相对于马嵬驿的一千兵力,这是绝对的优势。 骑在马上,李亨一边走,一边复盘,总觉得似乎漏了点什么。 突然,他想起一个问题,如果这两千龙武卫发现叛军是假,不愿意追随自己,如何是好? 刚刚穿越过来就遇到马嵬兵变这样的历史大事,仓促之间设下计谋,难免顾前不顾后。 他看了身边的李辅国一眼,又迅速将目光移到别处。 此时绝不可能派人前去报信,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李俶的随机应变了。 前出三里时,有探马来报。 “太子殿下,正面的叛军往东北方向撤退了!” “好的,再探!” 听到这消息,李亨终于松了口气。李俶啊李俶,你真是我的好儿子。 想到儿子这两个字,他在心里笑了,自己今年二十八岁,李倓今年二十九岁。自己未婚,而李倓的长子李适,此时都已经十四岁了。 老子比儿子年轻,这也是咄咄怪事。不过,借着李亨的这具躯体,自己当他老子又如何? “太子殿下,下面怎么办?”新任左龙武卫将军李开锋策马前来。 “你有什么建议?”李亨反问。 “末将以为,当回马嵬驿固守。”李开锋回答,“圣上身边只剩一千军士,还有那么多的宫人和百姓,微臣恐他们兵力不足,护卫不周。”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队伍既然已经拉出来了,现在回去,不仅前功尽弃,还有可能被人扣上欺君之罪的帽子。 回,是不可能回的。 “父王,李将军,我以为应立即赶往兴平县城。”李倓知道父亲难办,抢先开口了。 李亨心中大喜,没想到李家的儿子个个都是人才。 “三郎,此话怎讲?”李亨揣着明白装糊涂,示意李倓继续讲下去。 “父王,李将军,叛军虽然兵分三路,却并没有强占兴平县城。 我们越过叛军,占了兴平县城,就可以从侧背威胁叛军,谅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再者,占有兴平县城,取出库存的甲胄和武器,分发给那两千青壮,可以大大增强我军的实力。 此外,还可以挡住可能从东边开过来的叛军,遮蔽后方。如此,圣上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父王,李将军,你们意下如何?” 李开锋在马上拱拱手,说道:“建宁郡王所言极是,微臣深表赞同,还请太子殿下裁夺。” “那就按三郎说的办。”李亨看了看李倓,嘴角微微扬起,深感欣慰。 …… 四更时分的兴平县城空无一人。 官吏们早已逃走,而老百姓,一部分还在马嵬驿,另一部分正在军中。 在一帮将领的拥簇下,李亨快步走进了兴平县衙。 经过两个时辰的武装行军,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这样的天气,空手走路都很热,何况大家都穿着厚重的铠甲。 来不及歇息,李亨赶紧忙开了。 “三郎,你带人将武库打开,将武器分发给众青壮。” 李倓领命而去。 “李将军,眼下有几件事需要你去做。”李亨说道。 “请太子殿下吩咐。” “第一,速速派出探马,越多越好,前出二十里哨探,密切关注叛军行踪,如有情况,立即来报。 第二,迅速筹备城防事宜,安排军士轮流巡防,不值守的军士原地休息。 第三,挑选一批精锐军士,组成应急小队,由你亲自统领,随时待命。 第四,清查城中物资储备,统计粮食、草料、箭矢等各类军用物资数量,以资战守。 第五,速速派出探马,向圣上和陈大将军禀报军情。 第六,申令众军士,不得损坏老百姓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李亨一口气下达了六条命令。 在赶往兴平县城的路上,他就已经想好了。 “遵命!”李开锋领命而去。 李亨心知,这六条命令,最重要的是第五条,是时候让父皇知道自己的底牌了。 …… “李辅国,众军饿了一整天,你速带人埋锅造饭。”李辅国正要走时,被李亨叫了回来。 “太子爷,还有什么吩咐?”李辅国问道。 “埋锅造饭的事情你别管了,速速去一趟北都,令郭子仪率本部兵马速回长安。”李亨轻声说道。 根据历史上的时间来算,郭子仪此时不在太原,就在井陉口。 “太子爷,没有皇帝的符令,如何调动朔方节度使的兵马?”李辅国不解。 “你持本宫的手令去。见到本宫手令,郭子仪自会奉命前来。”李亨肯定地回答。 随即修书一封,令李辅国快马加鞭赶往北都。 …… 马嵬驿。 陈玄礼接到来自兴平的塘报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 昨晚,陈玄礼一夜未眠。 就在半日之间,圣上和太子各发动了一场兵变。 圣上的兵变在明处,而太子的兵变在暗处。 结果,太子赢了。 他身为禁卫军统领,看着太子从自己眼皮子底下离开,却毫无办法。 圣上老了,只有这样,他才能自圆其说。 这是皇家内部的事情,他一个军头,能说什么呢? “大将军,圣上召见。”就在他思绪纷飞之际,一个卫士走进营帐。 他整了整衣服,拿上塘报,快步走进驿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