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神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第七十章 碧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当时,赠送护符给青艾的银发男子曾说过,这护符乃秘法炼制,重大伤害前能保护人三次。看起来,银发男子所言非虚。青艾被泡进血池的时候,护符并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它无法认定鲜血能否给佩戴者造成重大伤害,而火球术就不一样了。庄风盯着护符上的各种符号,仔细端详了半天,觉得这东西真是神秘。可是自己根本研究不出来什么,就将护符放下了,只能为青艾感到高兴。有这个东西在身,等于多了三条命啊! 可笑的是,瑶仙宫和黑衣门号称修仙大宗派,竟然没有发现青艾脖子上的护符。大概是这个护符太不起眼的原因吧。 庄风寂然地望着天空,简单地判断了一下方向,确认小船正是朝着玄水城的对岸而去,心里踏实了一些。 竹篙早已成灰,好在还有船桨,庄风估计了一下,自己要在早晨才能够有力气划船。好在,张三疯没有忘记在船上储备一些食物,船上甚至还有一些碎银子。 庄风再一次躺了下来,伸手摸了点东西吃了起来,轻微的水声在耳畔响起,他觉得异常轻松。. 月夜、小舟、美人、历险,倒也是不错的风景和经历,可惜的是,青艾身上仍沾有大量的污血,发出一阵腥臭,遮住了身上淡淡的处子馨香。庄风也没有力气去帮她清理一下。 子夜过后,起风了,月亮渐渐地躲进了云彩里,庄风耳边的水声大了起来。难得的是,大冬天里刮得却是东风,船直接就向西边漂去,省去了庄风划船的苦恼。 大湖苍茫,烟雾迷朦。那些十分遥远的地方,几点渔火忽明忽暗,渐渐地隐没了黑暗深处。身后的一切下渐行渐远,终于成为一个黑点。 庄风的心情放松了,可是在风声水声里却睡不着,不由地摸起了身边的符箓研究起来。 很明显,这个符箓的威力奇大无比,但是缺陷也很明显。 首先是需要的灵力太多,庄风现在体轻期,且服食过谪仙草后的灵气,也只能勉强催动它而已。同时,这是个一次性物品,用过一次后,就变成了普通的金属块,连上面那灵气四溢的小斧头图案,都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是,威力毕竟太强,完美地弥补了使用次数的缺陷。 庄风又想到了那个驱物术的咒语,连忙念动起来,对身边的小东西包括这个报废了的符箓都试了试,发现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动静。 看起来不是驱物术有成功率的问题,而是庄风所学的驱物术本就是极为低级的法术,只能对有灵气的物品使用。怪不得摄物期能够成为修仙的一大分期,修仙者到了摄物期,能够操纵不具有灵气的物品,那时候的法门一定要比现在的深奥。同时,驱物术的灵活性太差,符箓飞起来后直接将前面的一群人全部杀死。若是用在群战,有可能会将自己的队友误伤。看《长春密卷》的记载,到了摄物期,则能将物品操纵自如,自然不会再发生误伤的问题。 想到这里,庄风又不禁庆幸对面的人全部都出来了。若是有一个没有被符箓杀死,自己发出符箓之后已经无力动弹,自然就没有了幸免的可能。这次帮张三疯这个老家伙这么大的一个忙,下次一定要让他再补偿自己一个符箓。. 不过,瑶仙宫的这一众弟子在庄风施放出符箓的时候,脸上写满的不是惊异,便是恐惧。惊异自然是不认识符箓,但是诧异于它的气象;恐惧自然是认出了符箓,自认无法抵挡。不管怎么说,这符箓都应该算是稀罕之物,不然,瑶仙宫这样修仙大门大派的弟子,怎么都应该对这类物品有些防备。这愈加让庄风感受到了符箓的稀有宝贵。 接着,庄风又想起了张三疯关于《长春密卷》的话语。接着月光,庄风又仔细地将手中那半本《长春密卷》研究了许久,甚至蘸了些湖水在纸上,依然没有任何发现。庄风慨叹一声,看起来自己这本只是普通的入门读物了。但是很快,庄风的心便平静下来,自己已经很幸运了,没有必要再如此贪心了。 此时,天空一轮下弦月正亮。 从玄水城坐船,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横渡浩淼的玄水湖,来到玄水湖的另一边。与玄水城那一岸不同的是,这里不再有一望无际的坦荡平原,更没有大的城镇。离湖三十里处,便横卧着莽莽大川。其中山体最雄浑的碧落山脉,据说光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三十多座。对于处于北汉国中部的山峰而言,超越三千米之后便意味着亘古的积雪和无数凶猛的野兽隐匿其间,碧落山脉坐落在此,不知是天公造化的失误,还是对它的钟爱。总之,碧落山脉鹤立鸡群,享受着庄风前世泰山那般一览众山小的地位。 然而,这里却没有泰山四周的文化昌明,这片土地素来与四围的景致极不协调,一直被称为恶地。穷山恶水之间,盛产的乃是毒虫猛兽。突然如平地崛起一般耸起的巍峨山脉,阻断了人们向西的道路。如果有人要往西去,需要绕一大段路程,所以,对于碧落山脉,人们在敬畏之余竟然有一丝怨恨。 后来,传说在这碧落山中生长着一种异兽,捕获它便可以长生不死之术,无数猎户被富人雇佣,甘冒生命的危险,前去探索。虽然安然返回的人并不多,但还是让人们发现了奇绝山脉中的幽暗小道。另外,人们虽然没有找到异兽的影子,但却发现碧落山脉等大川之中山林密布,飞瀑奇岩,珍禽异兽,应有尽有。景色幽险奇峻,令人叹为观止。踏着前人的足迹,一些有勇气的江湖中人也学着猎户出入其间,虽千难万险,但屡有斩获。 万骨山就掩映在这重重的密林之中。 此时,一辆驴车正艰难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驴车前方,坐着一个少年,虽然年龄不大,却没有一丝稚气。只是他驾御驴子的本领确实不行,毛驴总不听话,驴车速度也就很慢。少年人有些着急,打了驴子几鞭子,驴子仅仅走快了几步,便又放慢了速度。少年人试了多少次,都没有办法,只能任驴车如此前进,懊恼自己自己没有胡萝卜挂在驴子前面。懊恼之余,少年仰观四周的景象,慨叹不已。也幸亏是驴车刚刚进入碧落山脉,这路常年有人走动,才能容得下驴车前行。 驴车里,铺着简单的被褥,上面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少女。虽然车子颠簸得厉害,可是少女仍昏沉沉的没用任何反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