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窃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曹操对于开办女子学馆的事情一直是不同意的,可这次纪衡提出来的时候他却没有立刻反对了。 蔡琰已经证明了,女子多读书实在是有大好处的。 曹操相信若是换了其他女子,不要说是保住蔡邕的心血了,很有可能早就把自己断送在长安。 蔡琰实在是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么想着,曹操也就不好直接反驳纪衡了。 当然了,纪衡也知道这事不能操之过急,于是就对曹操说道:“主公,做我这工作的,干一件不确定的新事情之前都喜欢搞个"试点",这次不如也做一个,先不要把整个青州都算进来,我们只做个小规模的小班,之后再看成效?” 曹操挑眉看他一眼:“能对我说出这种话,看来你是已经准备好了?” 纪衡点头:“熹平馆不远处就有一处宅院正空着,我已经让人买下来了,主公若是同意我便召集匠人去改造一番,这第一个女学馆,就放在那里好了。” 曹操:“……正好空着?” 他心说那之前不是被你以建设熹平馆需要为理由而征用的吗! 不过想到这个,曹操也知道纪衡在这事上是真的下定决心了。 曹操想了想还是点头了:“罢了,你要做就做吧,不过不可太过声张,至于说第一届的规模……我只给你十个名额。” 纪衡当即不满意了:“主公,不能这么说啊,好好的一个学馆只有十个学生,那像话么?” 曹操很干脆的说道:“你这次要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也很不像话,这事也就是你跟我说了,换了别人,我是怎么都不会同意的。” 当年的曹旭还是皇帝亲自下了旨意呢,还不是被人说道了好些年? 不过曹操虽然不明白这事的意义所在,可想想纪衡自从来了他这里之后所做的事情,桩桩件件从大局来看都是不错的,他还没犯过什么错误,而且纪衡做的事情很多都是人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所无法理解的。 因为这一点曹操才勉强同意。 纪衡扯扯嘴角:“好吧,十个就十个。” 也差不多是够了。 这种新事物刚出来的时候,愿意去接触尝试的人依旧是少数,纪衡已经开始打起自己各位同事好友们家里女孩子的主意了。 哎,只要能把蔡琰忽悠进去,以蔡琰目前的名声,那再找学生就容易多了。 只是目前蔡琰还兼任熹平馆的馆长一职,毕竟那些东西她最了解,蔡琰也向所有人证明了她为这些东西可以做到怎样的事情,因此当然是交给她管着最好了。 这么想着,纪衡就往自家家里走,说起来他和曹旭又是不少日子没见了,这段日子纪函也长大了不少,小孩子就是长得快,一天一个样子的,还闹了不少笑话,他得给曹旭讲讲。 即便曹旭不在家里,但纪衡并不想让她错过孩子成长的过程,曹旭已经对纪函心怀愧疚了,他这个当爹的只好多努力一点了。 真可惜这年头没相机,否则每天拍拍照片视频发给曹旭,如果有网络,就算曹旭带兵出去了,每天抽个十分钟和家里人隔着视频聊聊天也是可以的。 然并卵,并没有这种东西。 说起来,蒸汽时代是在电气时代之前的吧?电什么的不好搞,但可以考虑下发展蒸汽嘛…… 于是等纪衡一路从曹操那里走回自己家的时候,他的思维已经从一开始的给曹旭说孩子的事情变成了核弹是啥基本原理来着?好吧,核弹那是胡扯,但蒸汽什么的真的可以想一下的,纪衡默默的摸出随身带着的小本子,拿出炭笔把这想法给记录下来。 有了纸张的好处就是他可以做个小本子随身带着用来记东西了,这年头人衣袍宽大,放个小本子是小事。 炭笔也是自己做的,比较粗糙,内里是笔芯外面用纸卷起来,然后固定好就算成了。 纪衡并不觉得自己太扯淡,反正青州今天这样子不都是他干的那些扯淡事么。 蒸汽什么的,能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 收好自己的小本子,纪衡就往家里走。 然而今天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纪衡在家里走了一圈压根没看见曹旭,纪函那里他去过了,家里的练武场也去过了,都不见曹旭的踪影。 难道曹旭出门了? 不会啊,纪衡想着,曹旭每次回来都一定会先在家里几天,之后才是外面的活动,这一点曹旭是很在意的,这么些年了也没改习惯。 结果纪衡招手叫人过来问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堪称惊悚的消息。 曹旭去书房了。 书房?!!! 曹旭平时至多也只是看点兵书而已,至于说新学科什么的,纪衡也在他们的房间里设了个书架,上面放着常看的书,毕竟大冷天的,屋子里用炭火烧的暖洋洋,这时候谁想出去啦,去书房还得过一道院门呢。 因此家里的书房大部分时候是当做藏书室用,随手翻阅的书籍就干脆拿走了,要看其他的再来换,再有就是纪衡把工作带回来干的时候,也是用的书房。 然而等纪衡赶到书房的时候,压根没有看到曹旭的人影,再问,又说曹旭去花园了。 纪衡抽了抽嘴角。 他今天运气不好,是吧? 有种玩捉迷藏的感觉。 于是纪衡又往花园去,这次却老远的就听到了有琴声传来,纪衡顿时眉头一挑。 曹旭还会弹琴了?看来是家里来客人了。 这么想着,他迈步往花园的方向走,在拐过一个转角之后,纪衡看到了正在花园凉亭里的曹旭。 他们家的凉亭是根据季节改装修的,这时候冬天虽然已经快要结束,但因为天气还没暖起来,因此上面的东西还没有撤掉。 夏季和春季的时候会在亭子四周挂上薄纱,不仅仅是微风吹着好看,另外也是被薄纱帘子笼罩的亭子不容易近各种蚊虫嘛。 而通天则挂厚实的帘子,想晒太阳可以把帘子拉起来,想暖一暖,也可以选择放下几个,挡风效果挺好,只留那么一两面可以看看风景也就可以了。 今天大概是太阳不错,曹旭把四周的帘子都拉了起来,不过还是会有作为装饰性的绒球被穿成一串挂下来,在亭子的周围挂了一圈,因此里面的景象就不是很分明。 然而纪衡还是看到了。 来做客的不是别人,正是蔡琰。 想到当初是曹旭救了蔡琰的性命,曹旭回来之后两人的关系也挺好的样子,纪衡想想顿时觉得这很正常了。 至于说弹琴什么的,那琴是他们家的。 说起来也是一件趣事,荀彧刚来的时候曾经受到纪衡的热情招待,纪衡对他很照顾,于是节日的时候荀彧也寻思着对纪衡有点表示。 然后他就给纪衡送了一张上好的古琴。 然并卵,进了他们家的门,就别想找出个会弹琴的。 纪衡早年学过一点,真的只是一点点,勉强能够分得清琴弦,会一些基本动作。 至于说水准……大概也就是两只老虎的水平_(:3ゝ∠)_ 啥名曲放到他手底下都跟弹棉花似的。 曹旭就更别提了,连弹棉花都不如。 于是好好的一张琴,最后却只能放在他们家里吃灰了。 这琴唯一靠谱的一次还是荀彧自己弹的,当时他弹完之后看着对面夫妻那相对懵逼的表情顿时知道自己送错东西了。 以往荀彧交往的都是些文人雅士,送琴就显得逼格很高,人家也会喜欢,可纪衡和曹旭这一对……好吧,荀彧承认他傻逼了一次。 可琴都已经带来了也不好不送呀,总不能说我特意抱着琴来你家就是为了弹着让你听个响儿,然后我再给抱回去吧? 最后荀彧红着面皮把琴给送出去了,他觉得自己的重大失误。 而除了那一次,这琴在他们家基本也没人动过了,只是好好保养,不要损坏了人家的礼物而已。毕竟这琴真的挺不错的。 却没想到今天曹旭居然拿出来给蔡琰弹了。 蔡琰的水平肯定不是弹棉花了,甚至可以说蔡琰应该是当世水平最高的那群人之一了。 据说蔡琰辨琴的故事发生在蔡琰九岁的时候。 纪衡想着,九岁的他,已经认清了现实并且订好了混吃等死的人生计划,至于说曹旭……考虑到她十岁就吊打曹仁,估摸着九岁的时候也是个武力值颇高的凶残萝莉了。 蔡琰的九岁跟他们的九岁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嘛。 但纪衡不得不承认的是,蔡琰的琴确实很好,他不擅长音律,也说不上到底哪里好,甚至无法用更加专业的话来形容,实际上纪衡连这曲子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蔡琰的琴是那种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够听出来的好。 曹旭的感觉和纪衡差不多,等蔡琰停下的时候,她毫不吝啬的夸奖了蔡琰。 蔡琰有些不好意思:“人各有所长而已。” 她觉得曹旭也很厉害,像是她就完全不懂练武那些事,若是让她拿上兵器,恐怕一个照面就要别人斩杀了。 说到这个,曹旭道:“我不会弹琴,不过你的琴实在太好,我不做点什么都不太好意思,我舞剑给你看吧?” 曹旭舞剑在青州的文武官员中也是很有名的。 曹旭的剑不仅极有气势,当她想要兼顾的时候,就连动作都充满了一种美感,并非是娇柔婀娜的美,而是更加矫健更有意境的美。 当然了,这话是文官们说的,武将们就是另一个说法。 他们看得不是曹旭的剑多么好看多么美,而是觉得…… 艾玛好想上去跟她干架啊!太精彩啦! 他们看到的是能够轻易取人性命的剑法,就连曹旭的脚步,他们都能看出那是让对手无从捉摸的灵活技巧。 文官们看起来比舞蹈更加灵动的步伐,只是为了将锋利的剑刃送去假想中对手的咽喉而已。 但这种事情,本就是各看各的,总归大家都很喜欢看曹旭舞剑就是了。 吕布和典韦不太喜欢用剑,之前只有太史慈可以和曹旭配合,赵云来了就好了,他们的功夫本就同出一源,两人配合起来的时候简直带着天生的默契。 这完全说的上是一种享受了。 这时候曹旭说给蔡琰舞剑其实意思也差不多了。 即便赵云不在,但她也可以做的很好。 蔡琰的琴是让不懂的人看来也依旧沉醉的琴,而曹旭的剑似乎也有同样的默契,即便是不会功夫的人也会为之入神。 于是等纪衡反应过来的时候,曹旭已经收手回去了。 蔡琰给曹旭温好了酒,此时正好递给她一杯,曹旭也顺手接过就喝了。 蔡琰不由得有些感慨:“元昭家中的花园确实与众不同,十分别致。” 或许这不是蔡琰见过的最好看的园子,但一定是最有趣的园子了。 为了保证四季都能看到绿色不显荒凉,因此花园里栽种了不少常绿植物作为点缀,之后就是按照季节规划好的各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了,当然,也有如同迎春一类的可以在这个季节增添色彩的植物。 曹旭看了看天说道:“好看也不能在这里太久啦,我倒是好呢,刚还舞剑了,倒是你,有没有觉得冷?” 和折腾了一通的曹旭不同,蔡琰可是只在亭子里坐着了。 蔡琰摇摇头:“并不冷,刚才喝了点酒,现在也觉得暖暖的。” 曹旭牵起她的手感受了一下温度:“谁说不冷啦,手都是凉的,哎,我就说这么冷的天气还弹琴真是折腾人。” 这么说着,她把蔡琰的手包在手心里暖了暖:“还是先回屋里去吧,伯瑾应该也很快回来了,他管青州学馆的事情呢,你不是也有事情跟他说?” 蔡琰点点头:“也好。” 然后曹旭顺手拿起旁边挂着的披风给蔡琰披上,又帮她系好扣子,两人这才一起走了。 纪衡:“……” 为什么觉得角落里的自己是绿色的呢? 纪衡深深地叹了口气。 人家总说关系好的男孩子之间相处别人看起来像基佬,关系好的女孩子也有可能像百合啊。 但他最后还是回去了。 之前曹旭说蔡琰找他有事? 好吧,在曹旭简单给纪衡和蔡琰之间拉近了一下距离,毕竟之前纪衡和曹旭也只是略略见过几面,说话都少,蔡琰也只是听说纪衡是曹旭的丈夫而已。 可之后蔡琰要说的事情就正经多了。 大概就是蔡琰之前对曹旭说她在整理那些书籍之后发现仍然有一部分损失,另外她虽然尽力将蔡邕的藏书都带了出来,可蔡邕的书远不止这些。 蔡琰所指的是,在之前,蔡邕也曾经将藏书赠送给别人。 “大概送了近万卷。” 曹旭当时就默然了。 她觉得自己仿佛明白了为啥蔡邕明明是个挺清廉的人,可当年却一定要住一个很大的房子,而不是像其他清廉的官员那样连住处都十分低调。 蔡邕他如果家里空间太小的话,压根不够放书啊! 当然啦,蔡琰说起这事并不是想要向曹旭炫耀他们家有很多书,而是想说,那些书中有些是目前她送来青州的这些里面所没有的。 其中大部分为经学典籍,还有一些诗歌文章之类。 “我想把这些书重新写出来。”蔡琰是这么对曹旭说的:“应该会对青州有用吧?” 简直……太有用了! 可曹旭也有疑问:“虽然是一定有用的,但书早些年就已经都送人了吧?” 蔡琰道:“确实是这样,不过父亲的藏书我多数都看过,现在倒是还记得不少,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默写出来。” 曹旭眨眨眼:“你……记得多少?” 天知道她除了基础课还能背几句,其他都是只抽着重点学了,大部分书都只学个大概而已,想要逐字逐句的背下来那是胡扯。 虽然这么说,但蔡琰很厉害,曹旭觉得她跟自己应该不一样。 果然,蔡琰说道:“除去青州目前有的,那些没有的书籍,我大概能够记得……一千多吧。” 曹旭:“……” 就算是曹大爷这时候也想给蔡琰贵了。 青州目前的书籍已经很多了,如果说除去这些书籍以外蔡琰还能记得一千多的话,蔡琰到底看了多少书? 看的多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还能背下来啊! 这事原本是蔡琰和曹旭提起来的,后来曹旭却觉得这种事纪衡比她懂得多,蔡琰跟她说了,她也没什么好主意,还是让纪衡来决定好了。 由于那时候纪衡还没回来,于是她们干脆就去逛园子玩了。 这时候把这事给纪衡说了,纪衡的反应就一个:“写!必须写!记得多少就写多少!” 我的妈,他一个普通人时隔近二十年记得的那些东西都能给青州那么大的帮助,明显蔡琰比他聪慧天才多了吧?既然记得,那当然要写! 而且,说实话,这年头书籍是很难保存的。 一方面是竹简木简本身的缘故,另一方面,现在也是个乱世,就连洛阳皇宫的书籍,若非蔡邕力保,大概也是毁的一干二净了,又如何能够指望别处的书能够一直安全呢? 蔡邕早年虽然送了书给别人,但那些书到底有多少能够保存下来,并且继续流传后世,这还真是个挺难说的事情。 再说了,文化传播这种事嘛,当然是书越多越好啊,青州的造纸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有了相对先进完善的工艺,有了纸,可不就差书了么? 纪衡对蔡琰说道:“刚巧我原本也有一件事情想要找你说呢。” 见蔡琰有些疑惑,纪衡道:“你有没有想过去当个先生教书?” 这话蔡琰就更没有想到了,她看了眼曹旭,最后还是放弃了主簿大人这种疏远客套的称呼,而是称呼了纪衡的字:“伯瑾为什么这样说呢?” 纪衡道:“我青州的学馆昭姬这些时日应该也都看到了,但我却觉得还差了点,我之前向主公提议设立可供女子读书的女学,主公倒是同意了,可这学馆也得有人来负责,再让我来似乎有点不合适,因此我就想着,如果昭姬你愿意的话,就由你来负责女子学馆。” 曹旭听到这话倒是知道的,之前纪衡跟她说起过这事:“哎,哥哥终于同意啦?” 纪衡点头:“目前只是做个小范围的试点,如果能做好的话,以后女子也可以像男人们一样读书做事业呢。” 他看着蔡琰说道:“至少昭姬让我明白,并不是女子就不如男子的,多读书明智,通晓大义,女子也能做出大事来。” 蔡琰听到这话其实有些犹豫,她并非不愿意,只是却还是受到这个时代固有思维的局限,她觉得自己这样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这时候曹旭却开口了:“这是好事呢,昭姬你答应吧?” 蔡琰去看曹旭,果然见曹旭眼中是满满的期待,她不由得问道:“我不过一个小女子……” “这又怎么啦?”曹旭哼哼一声:“我说这话大概不太合适啊,不过,有些男人倒是自认厉害呢,可我刀下砍死了多少,我自己都记不清了,做事情嘛,既然想做又能做,还想是男是女干什么了?” 听到这话,蔡琰不由得想起曹旭在马上的样子,想起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她曾羡慕也敬佩曹旭活的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可现在想来,目前不是正有一个最好的机会放在她的面前吗? 她武艺比不上曹旭,但她也有自己的道路可以走。 想到这里,蔡琰终于点头:“既然伯瑾看得起我,这事我一定尽力。” 在青州的春天终于到来,或者说终于能够明显的让人感知到的时候,纪衡又搞了个大新闻。 他终于把心心念念了很多年的蒸馏酒搞出来啦! 虽然说啥通过蒸馏的方式提高酒的浓度之类的事情,似乎每个龙傲天都会做,纪衡当初也打过这个主意。 毕竟蒸馏没啥难度,原理非常简单,而酒这种东西,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根本不需要他去"发明",至于说高纯度的酒能够带来的利润……纪衡想想都很心动。 然并卵,纪衡的计划直接死在了最开始,也就是说当这计划还真的只是个脑海中的计划的时候,现实就很残酷的告诉纪衡,行不通。 虽然酒是有的,操作也是简单的。 然而事实是,蒸馏这种事,你需要一个密闭的容器呀。 打个非常简单的比方,有点基础常识的都知道,如果食盐溶解在水中,那么可以通过加热之后蒸发水的方法得到盐,伴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水的浓度也会越来越高。 但酒不是这么回事儿。 因为食盐水,最先蒸出来的是水,可酒……那是酒精先出来啊! 酒精嘛就是乙醇,谁都知道这玩意儿沸点比水要低得多,而且易燃易挥发。 纪衡恍惚还记得如果随便搞酒精蒸汽的话……嗯,浓度环境都合适,那是可以爆炸的。 当然啦,只要保证通风良好,这年头的低浓度酒还搞不出爆炸的事情来。 然而纪衡的问题是,他想要取得的产品是酒精而不是水,所以他不是要把酒精蒸发留下水,而是让酒精蒸发之后再次被收集起来。 于是设备就成了个大问题。 小规模的自己搞来玩玩倒是简单,也不在意一点损失,可如果要量产……对不起,技术不支持装备制造。 在发现这一点之后,纪衡就放弃了,他想着这年头工艺太原始,技术水平也太低,搞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 然后直到现在,纪衡发现,并不是这年代的技术水平低,只是大部分人都无法掌握甚至完全不知道这种技术而已。 蔡琰送来的书籍当中有很多都是记载着一些工艺技术的,纪衡终于知道,其实这年代,虽然没有那么先进,可也不像他想的那么落后。 在青科院的专家们几经努力之后,他们终于将大部分技术恢复。 然后纪衡就有了做蒸馏酒的条件。 这次倒不为了赚钱了,他不过是心血来潮想要做点出来自家喝,顺带着也能送人而已。 典韦喝酒十坛打底,不仅仅是因为典韦酒量好,酒的浓度低也是个原因。 纪衡暗搓搓的想着,等他做出来了,就去找典韦,跟他打赌,就说典韦喝个十坛就会醉。 如果典韦输了,就让典韦去揍吕布玩。 嗯,纪衡说他没有半点报复的意思,真的没有。 由于原本也没打算用这东西赚钱,于是纪衡的产量真的不高,最后的成品只有二十坛左右。 然后他真的如愿以偿的在十坛之内干掉了典韦。 等典韦第二天因为宿醉的头疼请假的时候,曹操都受到了惊吓。 典韦的酒量,就算前一天喝的有点多,可第二天依旧生龙活虎啊!现在这个被宿醉困扰的软脚虾是谁啊! 等曹操搞清楚这是纪衡干的好事的时候,他很干脆的把纪衡拉过去训话了。 最后除了灌醉典韦用掉的那些,纪衡剩下的酒全被曹操划拉走了。 纪衡委屈qaq 当然了,蒸馏酒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蒸馏酒的出现意味着青州的蒸馏技术已经到了可以实际应用的阶段了。学过化学的都知道蒸馏是多么有用的技术啊。 纪衡给曹操描述了一下前景,曹操被他的各种专业词汇和理论搞的头大,最后纪衡到底想干啥曹操没听懂,他倒是懂了另外一件事情。 “伯瑾啊,看样子,青州官员的学业考核标准,需要再往上提高一下了。” 然后就在这一天,纪衡成了青州不少官员画圈圈诅咒的对象_(:3ゝ∠)_ 不过总体来说,青州的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除了吕布差点想要哭晕在高顺怀里……啊呸,是房里以外。 而除了和谐的生活,当然也要干一些不和谐的事情。 比如说干架。 曹操给袁绍写信,表示明年袁术可能会与陶谦联合出兵,他需要袁绍提供一些帮助。 袁绍那里却为了这事而吵做一团。 大概就是以田丰为首的一群谋士认为,此时曹操已经逐渐强大起来,袁绍应该防备他,更应该进行一定的压制,这样才能保证两人的联合不会出现问题。 毕竟此时两人的联合是以袁绍为主,可如果曹操强大起来,他是否还能甘心一直给袁绍当小弟? 这个话题是之前就已经说过的,只是袁绍没有同意田丰的说法而已。 这时候田丰旧事重提,他甚至还说起了曹旭的事情。 “曹旭攻打匈奴,最后虽然败退,看起来似乎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实际上,经此一战,曹操在这天下间的声望又还有谁能够比得上呢?” 大家都把曹操看做是一个高尚的有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了,尤其是在其他人的冷漠的映衬下,就更显出曹操的可贵。 “青州的发展几乎一天一个样子,据探子来报,青州的军备又在更新,他们又换了新东西了,主公,曹操如今已经越来越强大,我们不得不防啊。” 别袁绍这一心支持曹操呢,最后曹操强大起来反咬一口,在袁术弄死袁绍之前,他先把袁绍给弄死了。 这不就成了个笑话么! 因此田丰给出的建议是,对曹操此次的求助置之不理。 就一个字。 拖。 袁绍最近不正在图谋并州吗?就说暂时空不出手来,让曹操先跟陶谦打着,若是曹操赢了,日后袁绍就必须更加小心,可如果曹操输了……当然,袁绍不会让他输。 他至多让曹操和陶谦互相消耗力量,直到关键时刻,袁绍再出手帮助曹操。 这样一来,他解决了陶谦,打击了袁术,又削弱了曹操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袁绍是不听这话的,他说道:“之前让我借口讨要他们的新投石车作为试探,孟德不是也二话不说给我了?还因为担心我是急需,曹仁离开之前还把他们随军带着的投石车都留下了,这难道还不能体现他们的诚意么?” 这时候谋士逢纪开口道:“之前不是有消息说,青州又有了更新更好的投石车?曹操愿意把东西给主公,固然说明他并无二心,可如果结合这件事情来看的话,可就不好说了。” 袁绍摇头:“不是这样的吧,你们也别说了,此时正是联合的重要时期,你们却一直劝分不劝和,这不是动摇军心么?” “主公这话就错了。” 袁绍抬眼看去,说话的也是老熟人,许攸。 当年在洛阳的时候,许攸就跟他和曹操都相熟,后来袁绍在冀州发展起来,许攸前来投奔,袁绍也接受了他,并且对他也很重用。 这时候许攸的话他还是愿意听一听的。 许攸说道:“我想在座诸位并不是劝说主公分裂,只是劝说主公防人之心不可无罢了,现在的曹孟德到底还是不是当年认识的曹阿瞒,这可已经不好说了。” 袁绍听到这话也迟疑了一下,于是他看向了一直都没说话的荀谌,:“我听说与你同族的荀彧等人目前正在青州,他们可有什么说法么?” 荀谌答道:“文若向来是个周到人,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会透露的,不过他对曹操的评价很好,说他是能做大事的人。” 至于说这话到底怎么理解,这就看袁绍自己的意思了。 见袁绍面露迟疑之色,田丰赶紧加了把劲:“主公若是不放心,不如写信给刘表,让他趁机扰乱袁术后方,让袁术无法全力支持陶谦,这也是给曹操帮忙了,另外,主公也不必对曹操出手做些什么,只需要在援兵的事情上,暂缓一下就可以了。” 先让曹操和陶谦打着呗。 袁绍顿时就有些心动。 主动对曹操干坏事他是不能做的,但如果是田丰这样的提议的话,袁绍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可就在这时候,外面来人说曹操给袁绍送了东西来了。 袁绍有些好奇:“叫人送进来。” 拿进来之后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一坛子新封的酒和一封书信。 甚至在信中曹操都没有催促袁绍关于援军的事情,而是说道,青州出新酒,特意在第一批成品中间选了品质上佳的送予袁绍品尝,又说虽然不能与袁绍相对而酌,但随信有新诗一首送上,聊算心意。 之后曹操又回忆了当年在洛阳的时候他与袁绍一起温酒相对,谈论时事学问的事情。 袁绍看后感慨万千,又去读曹操的诗,写的却是新春到来,他窗外一棵老树又出新芽的小事。 最后袁绍放下书信对左右道:“传我的命令,让张郃点齐兵马粮草,一旦青州和徐州开战,立刻赶去支援,一切调度听从青州的安排。” 田丰:“……” 主公你是不是傻? 作者有话要说:早说了曹老板可擅长打感情牌了23333333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