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利是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章 有钱一起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庞苒本身就是野路子出身,原先是学国画的,后来拜师了很多人学习玉雕,才有了如今的大师身份,能在这玉器厂打响名声,是有几分实力的,所以他对“蟾酥填画”这个技法也有耳濡。 他回头看向苏阳,重新审视了一下,有种看不透的感觉。 “蟾酥填画”的雕技一般人可不知道,不光是王师傅,就是整个玉器厂五十多名玉雕师傅,听过这种技法的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这是北宋时期的一种民间技法,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凡镂刻绝细处,难施锥刃者,以蟾酥填画而后锲之。物理制服,殆不可晓。” “小伙子,我倒是听说过这种雕法,但是这方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现在没人用了,用量用法都很模糊,所以这个风险不可谓不大啊。” “庞师傅,有句话你有没有听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庞苒不明觉厉的点点头,正视着苏阳:“我这里刚好有一件半成品薄胎人物玉雕,如果可以的话,请你给我们示范一下。” 旁边的王师傅清点好了玉石,正巧回身过来:“什么?庞师傅您怎么能让外人动刀呢,万一弄坏了,白费材料不说,也耽误不少功夫啊。再说了这小子就算会点东西,能有多少?” 玉雕和鉴玉行当,都是越老越吃香,经验这个东西,没有一定的年龄和阅历都是耍流氓,谁会相信一个毛手毛脚的年轻人。 苏阳确实也没什么兴趣,做好了自己又没好处,要是做坏了,搞不好还要赔偿。 “算了,我还有事着急回家。”苏阳拉着顺子他们转身要走。 顺子低声跟苏阳嘀咕了一阵子,刚才他们清点了一下石料,顺子的两块给一百二,壮子和大民的分别给九十和一百。 苏阳那块豆绿石给了一百五,白玉给了二百三,还有一块十五的土冻石,一共给395块。 “阳子,咱这价格能出手吗?” 苏阳点点头,这个价格觉得合适,可以出手。 顺子他们高兴的咧嘴笑了起来,终于能换成钱了。随后走来一个负责收货的男人,从钱包里掏出钱,分别给了他们。 手里捏着真金白银,心里就踏实多了。 “这样吧小伙子,只要你能演示下那个"蟾酥填画",后面你们来卖料子,我们一分钱不赚,给你们工厂实价咋样?” 玉器厂的入厂价,比市场价要高出三成左右。这种诱惑就比较大了,顺子他们心中一乐:“阳子,你真会假会啊?” “是啊阳子,别回头讹上咱们。” 苏阳叹了口气,“那行吧,你说的哈!” 王师傅气呼呼的白着眼,要不是看在庞苒是玉器厂首席雕师,早就报告厂长去了,在玉器厂里大师的权威是很大的,权利相当于是厂长了。 庞苒咧嘴一笑:“那就请跟我到这边来吧。” “不必了,先去准备一下材料吧,需要同仁堂的半斤蟾酥。” 庞苒欣然一笑,看向王师傅:“麻烦王师傅帮忙跑跑腿吧,同同仁堂半斤蟾酥,回头报账记我头上。” “庞师傅,这....这小子说的你也信,您都不会的技法,他能会个啥?” “王师傅,凡事不能闭着眼睛看人,辛苦你了。” “唉,我去。” 王师傅叹了口气,恶狠狠的看了眼苏阳,便骑上了二八大杠朝外骑去。 苏阳他们跟着庞苒的身后,穿过了车间的人群,来到了中间的一个工作位,这是庞苒平时雕刻的地方,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个尚未完成的仕女人像。 大小跟刚才的嫦娥差不多,就是衣袖款式不同,很明显这是出自唐代仕女图,唐朝女性头上为了彰显女性的魅力,在雕刻上会用到堕马髻或者十字髻,其中在髻之间会有空隙,只有用镂空技法才能富有生机。 而这件玉器为了安全起见,也只是用圆雕手法简单的修饰了一下。 苏阳拿起仕女像左右看了看,随后系统中的“雕刻大师”技能触动,在原基础的情况下,给予了最合适的雕刻方案,就是利用镂空和双面透雕结合的方法。 周围的雕工师傅看到苏阳后,也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开始向这边投来好奇的目光。尤其是看到庞师傅虚心请教的样子,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 “哎,你们看庞师傅怎么回事,跟一个年轻人请教什么技法,真的假的啊?” “好像是,刚才他们说话我听见了,好像说什么蟾酥技法,你听说过吗?” “我呀,没听说过,好像是什么北宋古法,庞师傅都不知道的东西,他一个毛头小子懂个屁,也就是庞师傅这种和善的人才会被骗。” 大家在后面议论纷纷,目光落在苏阳身上时,都是一脸的鄙夷。 没过多久,王师傅骑着洋车子回来了,拎着半斤蟾酥走了过来。气呼呼的捏着鼻子,把东西往桌子上一扔。 旁苒打开报纸包装,里面散发着一种刺鼻的味道,仔细闻闻还有一种辣椒面的呛味。 周围的人好奇的看着蟾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蟾酥其实中华大蟾蜍或者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而且还有很强的毒性,呈现黄棕色或者红棕色,是有一种半透明、有光泽、具有粘性的胶状物。 在中医里面属于一种中药材,不过普通的中医馆并没有出售,只有同仁堂这种老字号才有卖。 因为这属于虫科类用药,而且富有毒性,所以一般的中医馆不敢开这位味药材。 可以用来配合五毒虫熬出黄芪虫藤饮,加上全蝎、地龙、僵蚕、务蜈蚣,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钩藤、忍冬藤,可以针对中风患者,起到通络清热,疏通血管的作用,而且还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用于玉石雕刻上,就是另外一种用法了。 因为蟾酥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可以在雕刻前,将它填画在动刀的玉石上,一是增加薄胎玉石的厚重感,可以更好的雕刻发挥。 二是起到轻微的腐蚀作用,短时间内可以软化玉石结构,使玉石的清脆面变得更有弹性。 在雕刻的过程中,下刀时更容易塑造和穿透,下刀时就如同是穿透在塑料皮筋之上。 这样就不用担心玉石会因为用刀不慎而才产生碎裂,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容错率。 尤其是在那些用普通雕刻方法难以施展锥刃的极细处,利用蟾酥的特性,可以雕刻出想要的效果。 只是这用法用量,以及怎么用,大家并不知道,史书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大家将目光投向了苏阳,庞苒看着这些东西也是一脸茫然。 “小伙子,东西都在这里,请给我们演示一下吧。” 在大家的注视下,苏阳坐在了凳子上,取出一个碗,用勺子取出三勺蟾酥倒进去,又加了两勺水,用筷子不停的搅拌,在搅拌的过程在蜡烛上均匀加热,避免快速凝结。 随后苏阳用筷子撅出一块凝胶状的蟾酥,在仕女像的头部和衣袖处覆盖了一层,在静待了半个小时后。 苏阳将玉石在蜡烛下融化,随后便开始镂空雕刻,镌刀钻入薄玉中,没费多大的功夫就穿透了,周围的玉质架构没有丝毫的受损,只要镂空过后就可以顺利削刻了。 此时,整个车间的人都已经慢慢凑了过来,看着这种技法,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就这东西覆盖上去,在镂空时就可以顺利钻透,还不影响玉质,以后咱们厂的损坏率就大大减少了!” “是啊,我这个月在镂刻时就损坏了两件,奖金都他娘的扣一半了!” “这看着简单,但是用量和时间,也要根据石料的厚度来定,否则这腐蚀性就会烧坏玉质,需要不断试错才能精准掌握。” 可苏阳手法流利,用量干脆,很明显是经过许多次的试错,才有如今的熟练程度。 这小小年纪到底师承何人? 苏阳将仕女像的发型和衣袖分别用了镂空和双面透雕,整个玉雕人物恍然变得“活”了起来,经过一个小时的忙碌,苏阳将仕女像在露珠上烘烤了一遍,过了一遍温水,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庞苒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好家伙,真的是浑然天成,完全没有丝毫的裂纹。” “不可思议啊!这种方法真不错,要是有了这个方法,咱们的莱芜玉石就可以雕出更高难度的作品,省的外人再说咱们莱芜玉雕镂不了细发活了。” 苏阳起身,活动了下手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镌刻,现在手脖子已经发酸了。 “这演示也演示完了,你说的话应该还算数吧?”苏阳看向庞苒问道。 “算数算数!”庞苒激动的拍了拍苏阳的肩膀:“小伙子年轻有为啊,以后希望你能经常来我们玉器厂,如果你愿意在这里工作,我跟你打包票,工资跟我一样,咋样?” 大家听后,不禁小声议论起来。大师的工资水平远在他们之上,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铁饭碗,退休了都能领工资的那种。 顺子他们几个人激动拉着苏阳的胳膊:“阳子,这玉器厂要招你嘞,你去不去!” 苏阳摆摆手:“谢谢庞师傅的好意,我只是过年来探亲的,过几天就要走了。” “探亲,小伙子哪里人啊?” “常住和田。” 和田?工作间忽然安静了一下,随后又变得嘈杂。 和田可是玉石之都啊,要说玉石界有鄙视链,那和田就是站在鄙视链的最上端。 从和田出来的雕刻大师,大家还是格外稀奇的。 “对了,你既然是和田来的,前段时间出了一个全国最年轻的玉雕大师,作品入藏了人民大会堂,这事你听说了吗?” 苏阳咧嘴一笑,没想到圈子这么小,这才几天的功夫,就已经传到这里来了。 “阳子,他说的不就是你嘛?那大奖状还在家里挂着呢!” “可不就是阳子嘛,没想到还是玉雕大师,我嘞乖乖!” 庞苒听到顺子他们的话,脸皮一抽,扶了扶眼镜:“哎哟,你就是苏阳大师?就是你用古法打磨了0.5毫米的薄胎玉碗? 身后的人也开始不淡定了,那种高难度的薄胎玉器,是他们穷极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地步,纷纷来到前面打量着苏阳的模样,苏阳觉得有些不自在,就跟看动物园看猴子一样。 此时王师傅抿抿嘴唇,脸色有些难堪,实在是没想到这小伙子是最近声名鹊起的玉雕大师,能入藏大会堂的大师,可是要名垂青史的。 “害~大师不敢当,太抬举我了。”苏阳淡淡一笑,“没什么事,我们就先回去了,后面要是还挖到料子再来卖。” 苏阳说着就穿过了人群,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了工作间,顺子他们走路也昂头挺胸,感觉头上自带光环。 庞苒一直他们送到了工厂门口,看他们走后,激动的拍了拍手,“哎呀,真是开了眼了。” ..... 一路上,哥几个坐在车里,开着不着边际的玩笑,手里捏着刚赚到的钱,心里那叫一个乐呵,就跟白捡的一样。 不过,大家都商量好了,就说是去城里干活赚的,省的节外生枝。 车子路过了镇上大集,都过了中午饭点,大集上还是有很多的人,每个人擓着篮子满载而归。 苏阳他们还饿着肚子,便来到集头上的炒菜的土灶点了几个菜。 羊血炖豆腐、麻辣鲤鱼、粉条白菜,水杂(花生米),还有一瓶56度的四君子。 都是当地比较受欢迎的菜,这种集头炒出来的菜,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后来苏阳明白了,这味道就是乡愁。 苏阳吃了三个白面馒头,他们三个人各自喝了一碗白酒,在阳光的照耀下,脸色红扑扑的,就跟猴屁股一样。 “阳子,咱从小一块玩到大的,就数你最出息,现在还不忘拉咱们一把,以后有啥能用到我顺子的话,我二话不说,就连我媳妇...” “打住打住,顺子,你他娘的喝多了!”苏阳及时堵住了顺子的嘴,万一传出闲话来,可就不好了。 大民也举起白瓷碗:“阳子,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 壮子也拍着胸脯子:“俺也是!” “对了阳子,你大伯家的那个苏亮不是跟你有过节嘛,要不这样,晚上咱去收拾一顿,打几个闷棍,给你出出气。” “行了行了,一个个喝点猴尿就要闹天宫。”苏阳把筷子放下,伸手招呼来老板,算账付钱。 几个人吹完牛逼,随后就来到了大集上,每个人都开始了大采购,壮子家里孩子多,今年过年都没舍得给孩子买新衣服,这下总算有钱了。 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套新衣服,又给媳妇买了一个新围巾。 大民则是又称了十斤的排骨,又给小孩买了几盒摔炮,到时候就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了。 顺子神秘兮兮的跑到女装店,指着那鲜红的内衣罩,咧嘴一笑:“老板,来一个,多少钱?” “小伙子,这都是有尺寸的,你媳妇多大啊,我给你参谋参谋。”老板娘瞅着老爷们,虎了吧唧的,估计也不懂。 顺子也给问懵了,用手这么一捧:“大概这么大一捧....” 老板娘也是皱着眉头,“你这...我是问多大杯,是A还是B啊?” 顺子一脸懵:“啥AB的,俺不懂”。 遂转头求助苏阳,“阳子,这啥杯的我不懂,你觉得我媳妇多大啊?” 苏阳虽然有些无语,但是凭借后世对短视频美女的多年鉴定经验来看,还是能看出苗头。 “差不多75C。” 老板娘这才听懂了人话,用杆子挑下来一个鲜红的内罩装进了袋子里。 “阳子,还是你厉害,啥都知道。” 苏阳无奈的摇摇头。 几个大老爷们出了内衣店,又在集上闲逛了一会,之前由于家里穷,很多家里该买的东西都没买,现在多了一百块钱,就感觉自己是全村首富了,买的东西也逐渐拎不动了,什么豌豆苗,酸丸子,蜂蜜等等。 买完东西,兜里的钱基本上都花了大半了。 回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大街上已经站满了人,大人聚在一起聊着天,小孩子都已经换好了新衣服,手里拿着甩鞭到处跑,霹雳吧啦的声音增添过年的氛围。 苏阳降下窗户给大家打着招呼,车子停在了家里的院里,便和顺子他们出了门,到大街上溜达一下。 没过多久,苏老三和村里的几个人骑着二八大杠进了村里,今天一大早他们就取火神台庙会了,想去莱芜园捡漏,从他们的表情上来看。 似乎是被老板给盘了。 “三叔,你们今天去园子捡到漏了吗?”壮子故意打趣问道。 苏老三往这白了一眼没说话,倒是春生嫂子接道:“一提起这事我就烦,我日他祖奶奶,园子里屁都没有,还白搭了两块钱门票,还有十块钱的铲子钱。” 苏老三无奈的摆摆手:“你说人家那俩老头,跟咱一块进去的,人家就挖了好几块,咱咋就没运气呢,不行,等过了年我还得去一趟,我还就不信了!” 苏阳在一旁听到想笑,没想到精明半辈子的三叔,现在也有被人盘的时候。 苏阳倒是没有想到,那园子的老板守信把门票降下来了,倒是把铲子钱给涨了上去,确实是商业鬼才。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苏阳也懒得再跟他们费口舌,等撞到南墙就知道回头了。 顺子来到了村里的小卖部,大手一挥卖了一箱牛奶,提着回到家里,有钱了也想尝尝奶是啥味。 刚进门,顺子就往把牛奶往桌子上一放,秀娟正在扫地,拎着扫把走了过来:“顺子,你哪来的钱买牛奶?” “干活挣的呗。”顺子往椅子上一趟,“媳妇我跟你说,以后咱家慢慢就钱了,等凑够了罚金,咱还能再生一个。” 秀娟捏着钱一脸茫然,正准备逼问时,顺子取出一包牛奶塞到她嘴里。 “媳妇多喝点,喝啥补啥。” 秀娟下意识撇了眼自己的胸脯,嘟囔了一句:“咋?嫌小啊?嫌小找别人去!” 顺子一脸冤枉:“不是媳妇,我的意思是喝牛奶补补营养嘛。” 随后顺子拉着秀娟来到里屋,把门一关,从兜里掏出一个鲜红的衣服,“媳妇你快穿上,咱趁热打铁....” “滚,大白天的不要脸。” ..... 下午时分,苏阳就在家里帮忙汆丸子。 家里的土灶已经锈坏了,让村里的王拐子给补了一下,把锅底给焗上了一块补丁,将就着还能用两年。 苏老汉蹲在灶台下面烧锅,苏老娘在和好面,苏阳端着一盆子胡萝卜来到石臼旁,把胡萝卜用石锤给锤成碎泥。 最后跟面粉和在一起,加上葱姜蒜沫,就可以汆丸子了。 “他爹,锅底下的火小一些。” 炸丸子的时候最忌讳两件事,一是火头大,容易把丸子炸黑,导致外熟里不熟。 二是在炸丸子过程中说话,这是老祖宗传下来不成文的规矩,中途说话会得罪灶王爷。 在山东农村对灶王爷是最尊重的,家里有土灶的,基本上都会在锅门口贴上一张灶神像,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插上三炷香。 苏阳帮忙从外面捡来一些柴火,看到路上有些人已经开始走动了。一般等到天傍黑的时候,村里的老爷们就会开始聚会了。 “阳子,今年聚会的时候,别没大没小的,跟同辈的坐一桌,该敬酒的时候要敬酒....” 苏老汉填完柴火,来到院里,不停的跟苏阳唠叨着聚会的事情。 苏阳也是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 “行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再说了,今年要不是二老爷爷让我去,我才懒得去,。” “你懂个屁,你没成家就让你去,这是咱们家族的荣耀。” “拉倒吧,咱都迁户口了,咱就是外人,等过了年去我姥爷家走完亲戚,咱就该回去了。” 苏老汉听到这些话,心里也是不得劲,当初要不是为了生计,谁会舍弃祖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