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朝名臣,朕成昏君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第一张金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送走了于少保,祁景无奈的摇了摇头。 兵部尚书连自己选秀的事都要管,还什么“只要是皇上的事,就没有私事。” 朕这六部九卿,真没有一个简单的。 “吏部:王直,永乐二年进士,授封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土木堡之变后,京中百官以其为首,王直力排众议,推于谦,甘居幕后。” “户部陈循,景泰元年内阁首辅,现首辅商辂的推荐人。” 礼部,兵部也不用多提。 刑部俞士悦,永乐十三年入朝,太子太保。工部高谷,江渊………… 祁景看着内阁和六部九卿的名单,这帮人的威望已经积累很久了,不是简单能威慑的,对大明朝政务处理的经验能力也暂时不可替代。 “皇上,选秀的规模真要降吗?” “降,朕已经答应于少保了” 反正只要是选秀就行,跟多大规模没有关系,这样也能省一些钱。 于谦希望自己作一个明君的初衷是没错的,但他手伸的有点长了。 祁景翻看于谦奏疏中关于兵部和瓦剌的内容,然后又打开户部的奏疏对照。 景泰朝虽然财政算不上富裕,但是肯定是比嘉靖时期要好的多。 这个时候的藩王岁禄支出占朝廷税收的支出也还没那么大。 祁景虽然依照后世经验,对大明朝尝试提出来一些调整想法,但是这帮重臣腐儒都死版,改革是违反祖制的。 在朝中暂时没有自己近臣的情况下,革新的三要素也并没有达成,既然这帮重臣在自己清理司礼监后并没有出手,自己也是时候缓一缓与他们的冲突,还是那句话,等自己的人到了! 在科举和选秀开始前,祁景最重要的事情,是赶紧再刷一波皇威,然后去抽卡,这样借着这一波科举或者选秀,就能把名臣名妃兑换到手。 “240点…还差60点可以再来一次了。” 随着祁景对皇威更深入的理解,也有了新的主意…… “宣旨,明日李双等司礼监叛逆凌迟之刑,让司礼监派人到场观看,朕要让宫里的人有个教训!” 祁景站在奉天殿前,目光冷峻,声音低沉宣布对李双等司礼监宦官的凌迟之刑。 这种做法,一来是对那些意图颠覆朝纲之人的严厉惩罚,二来是对宫中所有宦官的一次警示,让他们明白,无论身处何位,一旦触犯皇权,或者生有二心,必将受到最严厉的刑罚。 “传旨,明日午时,李双等司礼监宦官,于午门外行凌迟之刑,着司礼监,各宫主事,派人到场观刑,以示惩戒。” 随着这道圣旨在宫中传达,整个皇宫仿佛都为之一震,无论是太监和宫女都面面相觑,也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原本对祁景持观望态度的老臣们,彻底意识到这位年轻皇帝已非易于摆布之辈,他的手段果断又狠辣,不容小觑。 而那些对祁景抱有期望的新进官员,则更是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对这次进京赶考的学子和即将步入朝廷的进士们更是直接产生了影响。 行刑之日,午门外人山人海,不仅有司礼监和各宫主事的宦官,更有一些官员以及闻风而来的百姓,进京准备赶考的学子。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双等人被押解至刑场,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却已无力回天。 刽子手手中的刀落下,一场残酷的刑罚开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恐惧的气息。 亲眼目睹这场凌迟之刑,让宫中宦官们心有余悸,朝野振动。祁景的皇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甚至远远超过了处理徐石叛变和司礼监对峙王诚。 增长了400点! “看来自己思考的没有错,事件的影响传播程度越广,威慑效果越好,皇威值增加的越多”。 越多人意识到朕的皇权天命,便有越多人崇敬朕。 祁景想到这里不禁有一丝后悔了,当时应该把徐有贞等人先关起来,然后当众凌迟的,现在再挖出来也来不及了。 不过也够了,眼下640点的皇威已经够连抽两次了, 祁景屏住呼吸,转动轮盘。 既然轮盘上次跟自己反着来,那么这次“朕要名妃!” 皇威下降300点, 轮盘开始转动,然后渐渐停下,过白,绿,也划过蓝,来到紫色时,指针渐渐放慢, 祁景屏住呼吸,看着轮盘指针稳稳的停在了金色区域! 一道金光闪烁! 紧接金光迸发出来,溢满了祁景的整个视野。 隐约间龙吟虎啸之音传来。 一声霸气又恢宏的宣言响起:“寇可往,我亦可往!”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众将放弃辎重,轻装简行,随我扫荡王庭!” “卡牌—帝国双壁” “武举选将,拥有卫青,霍去病。” 朕成了!成了!真出武将! 卫青霍去病! 完了, 瓦剌完了! 祁景伸手触屏那绚丽的金卡,一道文字浮现:“激活需满足皇威600点” 祁景的心情瞬间从云端跌落至谷底,竟然激活还有皇威的限制? 好像万历十五年这张紫卡当时也是这样,只不过需要满足皇威300点。 忘了这小游戏本质是个氪金小游戏了,这显然是拿皇威当氪金了,黑心的很。 祁景看着金光熠熠的卡牌,上边的画面仿佛还在流动。 眼下祁景皇威距离六百还差260点,在会试之前完成, 除了能激活这张“帝国双壁”甚至还能再来两连抽一起兑换出来。 要肃清或者打压哪些势力来增加皇威呢? 祁景看着面前内阁和六部九卿的名单,朝中最有权势的无非是内阁首辅一派, 商辂和户部尚书陈循必然是一个派系的,也是户部最近一直在给祁景上眼药。 胡濙这个人看不透,也不好动,还需要再观察一下。 王直和于谦这两人关系比较好,虽然于谦不会跟人结党,但是眼下这两人政治理想应该是相同的,也可以放在一起当做一个派系。 其余各部,和内阁其他成员也关系错综复杂都不好下手。 这样看来,似乎更应该从孙太皇太后处入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