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朝名臣,朕成昏君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为什么要有两个都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叫冯公公过来,你退下吧,外面候着。” 和珅这个办法并不能彻底解决矛盾,但是也算是一个好的出发点,在这个出发点祁景确实受到了一些启发,剩下的事情还是要找张居正聊聊。 和珅行完礼,低头退出庭院,唤冯公公进去,不多时冯保又出来,笑着对和珅说: “恭喜你了,皇上给你换了一个差事。” 和珅裆下一紧,但还是面带喜色的回:“属下叩谢天恩” 冯保带着和珅到一旁:“传圣上口谕!” 和珅拍打衣冠,再次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和珅机敏,深得朕心,着令其15日内,清查朝廷冗员。” 清理冗员这可不是好差事,断人财路,弄不好自己就要折在这里面。 “冯公公” 和珅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嗯?” “司礼监还缺人吗?” “和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司礼监哪里容得下和大人这么聪慧的,皇上这是器重您,您还是快点领旨,难不成…和大人还要抗旨?” “不敢,臣,领旨谢恩。” 看和珅领了旨,冯保正准备离去,和珅连忙起身拉住冯保,快速递了一个物件到冯保手中。 “冯公公,皇上可还说有哪些人可配合我?” 冯保把和珅递过来的东西不动声色的收入怀中,然后笑:“皇上没说。” 和珅面色一僵:“那皇上可说要查清多少?” “这个皇上到是没说,看和大人的本事了,不过这差事是皇上亲自交给您的,您要是办的让皇上不满意,恐怕谁也没办法给您求情。” 看冯保要走,和珅紧忙上前两步,又从怀里拿出一个物件递给冯保。 “冯公公是皇上眼前的红人,这差事的时间冯公公能不能帮属下通融通融,毕竟奴才刚领这差事,京城朝中人生地不熟,还需要时间……” 冯保来者不拒,把和珅的东西收下:“好说,但是再迟也不能超过一个月……对了,和大人,再给你提个醒,您可别想着跑,您也是在锦衣卫当值的,别给同僚添麻烦。” “不敢,不敢。” 等冯保将和珅令旨后的事情告诉祁景, 祁景本以为和大人也就这般能耐,没想到第二日和大人就给了祁景一个惊喜。 “裁撤应天府全部官员?” 祁景看着眼前的跪着的和珅,手中拿着和珅刚刚呈上来的奏疏。 “回皇上的话,臣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个朝廷为要设立两套行政班底,且应天官员既无实权又领俸禄,实在是……浪费国库开支。” 祁景不得不承认和珅这话说的有点道理,只有少数几个朝代干了这事,大明设两京,也就是两个首都,主要原因是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作为太祖朱元璋定下的都城,其地位不能轻易取消。 所以形成了两个都城的格局,而且应天不仅保留了都城的名义,留下了一整套完善的行政机构。 也就是说,应天也有六部和六部尚书等职位,但是并无实权,俸禄又与京城官员一样照发,历来是官员养老摸鱼的好地方。 和珅说的有道理是有道理,应天一裁撤,官员是少了近一半,但是这件事祁景不能干,至少眼下不能干。 “来人,把和珅拖出去打二十廷仗” “皇上,皇上,臣哪里说的不对?” “你胆子倒是不小,敢耍朕?” 祁景看着连连求饶的和珅,示意小太监们先等等。 “朕问你,朕怎么撤应天府? 文皇帝都没敢撤应天府,你让朕撤?置朕于不忠不孝? 你那点心思朕还不明白?事情你不敢做,耍滑头把问题往上甩?” 和珅连连叩首:“皇上,天地可鉴,臣真没有这个心思!臣有办法裁撤应天府的官员!” “你说,说不出来朕也不打你了,直接斩了。” 祁景坐下,看和珅这认真的样子,好像还真有办法。 不多时,和珅离开了乾清宫,面色还带着几分雀跃。 祁景则皱着眉头,思考和珅刚才跟自己说的话。 别说奸臣确实也有能耐,他给的裁撤应天的主意倒有些东西。 留着和珅再用用,裁撤官员的事情交给和珅,那么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大明宝钞膨胀的问题,以及大明朝廷经济格局必须要打破。 “殿试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礼部已经准备妥当。” 祁景思考片刻,提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对折:“跟内阁和礼部说,今年殿试昨日定的题不变,以此为题,再加一道。” 朕有这么多名臣,这种解决难题的问题放着他们不用白不用。 不多时,这一道密封的题目送到内阁,商辂听到这个旨意并不太惊讶,即便没有打开这道题,他也大概猜得到,这位皇帝增加的题目无非与自己昨日的给皇帝提出来的官员俸禄有关。 一帮读圣贤书不懂官场的进士,商辂是不信能答出来什么真东西的。 皇上若是只有这等水平和办法,那属实有点让商辂失望了。 内阁很快通过了祁景这道旨意,把题转交礼部主考。 当值结束,商辂回到府中,直接来到书房,把今日之事简短说给书房中人。 “皇上不可能有办法两全其美。” “首辅大人,话别说满,且不论皇上如何做,今年会试的文章,我看过了,确实有几个大才。” “文章的才华怎能与治国相提并论? 不过你提醒的也有有道理,且不论此事皇上有没有办法,我们后边的布局不能落下。” 商辂手放在棋盒上,摩挲着棋子。 “王直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对面的人摇摇头 “要想得到他的支持,刑部尚书就要保举他的人。” 棋子从商辂手中又啪嗒啪嗒一粒粒的落回祁盒里。 “我们做的事情,是为了千秋万代,后来之人,他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我们只是在争权。” 对面的人没有说话。 “刑部尚书的位置不能让,让他换个条件,内阁可以多给他一个席位。” “好,我会跟他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