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先代一直推到元末的张关保,先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无名的辽远英雄。
出生时的家庭也只是一个寒促的家庭,不过在张居正到来后,家里的环境也变得富裕了一些。
他五岁入学读书,十岁通六经大义,在荆州府便有了神童的声名。
可以说张居正从小便是迎着周围人赞赏的眼神长大。
张居正十二岁,在荆州府投考。
据说荆州府知府李士翱前一晚做一个梦,梦见神仙给他一个玉印,吩咐转给一个孩子。
第二天荆州府点名的时候,第一个恰恰是张白圭,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李士翱把他喊近,仔细一看,正是梦中所见,因此替他改名居正。
居正十三岁这一年从荆州到武昌应乡试,这次要是试中,便是举人了,相当于现在13岁参加省考,这已经不足以用一般天才来形容了。
但是也许是张居正的人生太顺,十三岁这年遭到了人为的挫折。
湖广巡抚顾璘认为十三岁的孩子就中举人,以后便会自满,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伤仲永,把积极上进的心打消,因此主张趁此给他一些挫折,使张居正更能奋发。
这件事对于张居正有很深刻的印象,并不是自己的失利,和人性的复杂。
按道理来讲,换做一般人必然记恨顾璘,张居正却每次想起此人,多有感激。
昔年十三,大司寇东桥顾公,时为敝省巡抚,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
每与藩、臬诸君言:“此子将相才也。昔张燕公识李邺侯于童稚,吾庶几云云。”
又解束带以相赠曰:“子他日不束此,聊以表吕虔意耳。”
一日留仆共饭,出其少子,今名峻者,指示之曰:“此荆州张秀才也。他年当枢要,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子也。”
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到了嘉靖十九年,张居正十六岁,再应乡试,这次果然中举。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居正入京会试,未中。
又三年,会试中举,殿试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
范进年过半百才中了一个举人,而二十三岁的张居正,已经通关了科举,进入了国家储备人才的翰林院。
这样的读书才华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天才来形容。
若是清平盛世,张居正定会更早的大放溢彩。
但是此时已经是嘉靖二十六年,“英明”的嘉靖帝厌倦了上进的生活,开始对朝政丧失兴趣,转而专心修道求长生。
嘉靖二十六年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当时张居正刚刚步入朝廷,还未对局势有清楚认知,
但是转眼到了嘉靖二十七年,夏言便倒台,从此严嵩彻底开始了把持朝政二十年首辅之路。
待到嘉靖二十八年的时候,张居正已经看清了朝堂的形势,写了一份《论时政疏》。
在嘉靖一朝,除了例行章疏以外,居正上疏也只有这一次。
这篇奏疏不仅清晰的讲出了嘉靖朝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这份谏言难得的既没有得罪嘉靖帝,也没有得罪严嵩。
这其中的政治成分就高了起来,毕竟杨继盛和海瑞嘉靖一朝做这件事情下场一个是弃市,一个是下狱。
更何况此时张居正才25岁,少年意气风发的年纪,已有了审时度势惜身之念,这是极难得的。
嘉靖二十九年一年春间,张居正请假回江陵一次。
那时北京到江陵交通困难,所以往回水陆程期再加在家两个月,居正回京的时候已在秋间,因此有名的庚戌之变他恰巧看到,经过这一次大变,张居正认清了兵备是怎样的废弛,边备是怎样的重要。
嘉靖三十四年九月,俺答犯大同、宣府,十二日后,进犯怀来,北京戒严,这首诗大致指此。
国家已经乱到这个地步了:嘉靖帝却在那里斋戒祷告,祈求长生;首辅严嵩在那里继续“货财上流”;
次辅徐阶只是束手无策,把整个的心力,精治青词,逢迎帝心。
张居正对朝廷失望至极,告假三年,也是这三年时间,让张居正清楚的看清了民间的疾苦,百姓农民的土地是如何被大户强占的,县官是如何增加苛捐杂税。
三年后,张居正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割股行》。
割股割股,儿心何急!
捐躯代亲尚可为,一寸之肤安足惜?肤裂尚可全,父命难再延,拔刀仰天肝胆碎,白日惨惨风悲酸。
吁嗟残形,似非中道,苦心烈行亦足怜。我愿移此心,事君如事亲,临危忧困不爱死,忠孝万古多芳声。
便毅然决然的重归朝廷,后来的故事变已经广为人知了,张居正牺牲朋友,遗弃老师,乃至阿附内监;
只要能够维持政权的存在,他都做得,父亲死了,不奔丧,不丁忧,不守制,不顾一切人的唾骂。
因为张居正已经上了一条下不来的船,他只能全力完成一条鞭法的改革,
他知道,这件改革的事情只有自己能完成,他顶不住,或者中途歇下,固有利益者便会废掉他一生的心血,自己也会落入万丈深渊。
三年又三年,改革终于取得了结果,张居正自己也老了,他有些累了,也想享受一些生活。
但他还是骄傲的,他这一生几乎满足了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一生。
少年神童,青年高中科举,晚年登临权力巅峰,为王师,一条鞭法是他一生的政绩。
张居正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是完美无瑕的,也不能算作从未做过错事,但功怎样都是大于过的。
他享受享受,百姓不会有什么意见,别说8人抬轿子,就算32人抬轿子,那些拿回自己田的百姓也不会有意见……
“张大人,皇上叫您进去。”
张居正的回忆被打断,看了眼前叫自己的冯保,没有多说话,低头行礼,然后跟着冯保走进入那间殿宇。
-----
本章内关于张居正的资料,引用自《张居正大传》作者朱东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