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石碑旁,树木郁郁葱葱,周爻在找过少年之后,感觉无趣,将目光瞄向了身旁的李鱼。他没看出李鱼的真实样貌,有着李家各位家族长老,甚至经过老祖出手加深的遮掩天机的阵法和幻术,即便郡守一类人物也无法轻易看出,更何况周爻。即便周爻因为天赋原因,在探查这一领域的本事未必比其他家族老祖差上多少,但终归有一定的差距,而如今也正是这些差距,让他被幻境遮住了眼,对眼前佳人不识。.
“李兄,你看那石碑上的道痕,是不是与《刘耳清谈论》中第三十八章内容"寂空深暗,以静观之"这句大有相同?”周爻对着李鱼问道,做出一副想与对方讨论的样子。
李鱼转了转头,看了一眼,没有说话,默默把头转开,不想理会他。
《刘耳清谈论》开始时流传的一本古书,作者是当时以为修行颇有成就的一位散修,因为想要收取一位天赋更高的弟子,因此刊印这本记录他与身边道友谈话论道的书籍,用以作为筛选。
这本书中第三十八章中的这句话,讨论的与太阴大道有关,但是李鱼看过那道痕迹,如烈阳照耀,明光璀璨,在她眼中划刻出大日东出的景象,分明与太阳之道有关。
不论是周爻是大道感悟粗浅,导致不明石碑内容,还是故意为之,用言语挑逗,李鱼都不想搭理他。
“哎呀,李鱼道友,你看这左手边石碑上第三道划痕,可是与《谈虚书》中的空间之道有关?”
李鱼看了一眼,又错了,那道道痕分属于时光大道,其内神光莹莹,光阴之力纯粹至极,如水银流泻。
“唉,李道友,你看那块石碑上第五道划痕,是不是与《净灵书》里的太阳大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鱼看了一眼终于有些不耐烦,“太阴大道。”
“哦,道友你说什么,我没听清,之前我说的可对?”周爻不厌其烦,像一只苍蝇一样,嗡嗡个不停。
李鱼仍然声音平静,虽然多少有些不耐,但仍没动火气,淡淡说道:“这条道痕来自于太阴大道。道痕内月华之力充盈,仿佛明月盛时洒下的寸寸流浆。”
李鱼有些不明白,这个人到底什么意思,之前他说出的三本古书,都是古法一系著作,若非他们都是大世家之人,恐怕还未必能够有机会阅览这些古书籍。
在李鱼想,周爻说出这三本书极有可能是要确认什么,又或者是挑逗她。
周家,向来是郡中最为神秘的大势力之一,周家最擅长天机卜算,还有探知各种隐秘,如果周家对她的身份有所怀疑,李鱼一点也不会怀疑。
然而对方是怎么怀疑到她身份的,李鱼有些不太明白。之前周爻一进入碑林会就与她接触,恐怕也是有着其的目的所在。
李鱼摇了摇头,不再考虑,眼下她跟随在前辈身边,应当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因此她缓缓说道:“道友不要再拿我打趣了,如果仍旧干扰我感悟石碑上道痕,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话音落下,李鱼仍旧不像动了恼怒,但态度却已经说得很明白。
“哈哈,道友修养真不错,那道友再看看我这一手怎么样?”周爻忽然大笑,被这么冷脸对待,丝毫也不觉得尴尬,反而抬手在身前虚空中划出一道痕迹,那道痕迹与李鱼刚才注视着的那道石碑道痕大略相同,但其中蕴含的大道道韵却与石碑上近乎相反,这让李鱼眼中一亮。
虚空中道痕应该是周爻按照自己参悟出的大道之理划刻而出,代表他对那道道痕的参悟,但又不太相同,其中阴阳转化,道韵相反,却由此几乎道出整座石碑的奥秘。
周爻划出这道道痕,明显就是要与她论道了。
李鱼并不客气,伸出洁白如玉的手指,食指张开,点在虚空道痕之上,道韵转换,发出无声变化,将李鱼的感悟描摹而出。“不错,不错。道友看我这几处改的怎样?”周爻说道,然后紧接着同样伸出手指凌空虚点,改变虚空的道痕。
李鱼默默点头,没有说话,然后继续出手改变虚空中道痕轨迹,这道痕迹中掺入他们太多理解,逐渐从一道简单的痕迹,衍生出一片脉络,仿佛一座秘图,闪烁熠熠光辉,在虚空中蔓延、生长。
这些图案了,不仅包含了他们对于这一座石碑的感悟,而是涉及第二层中几乎所有的石碑,甚至还与第一层石碑相连,并且掺杂着他们各道统传承,还有他们自身的大道理解。
为了营造出这一片脉络,两人可谓煞费苦心。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关注两人对于石碑内容的推演,然而渐渐随着烙印内容的深入,其他人越来越难以为继,他们看得迷迷糊糊,甚至干扰了他们对于石碑内容的感悟,使他们有前功尽弃的趋势。
所以许多人看过后放弃了,两人大道感悟太过不同,深奥高远,他们强行参悟,只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何况,石碑内容远不止于此,历史之上,曾有各家老祖级人物有幸得以参悟,但却纷纷连石碑第一层奥妙都未曾穷尽,他们不信,只是两个境界大有不如的后起之辈能到处其中最深的隐秘。
所以此时两人刻画出的道图对于众人来说颇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
看到这一幕,周爻暗自摇了摇头,他有机会布置屏蔽阵法,之所以没有做就是想知道这些碑林中的天才中是否有什么对大道参悟与他们相似之人。
然而可惜,他只发现了一堆对大道参悟十分肤浅的人,没人能与他坐而论道,也许刚刚走入碑林第三层的那位何家天才可以,不过此刻那位何姓天才已经深入碑林,就不到他与李鱼的手笔了。
忽然,两人身边的少年开口了,他向李鱼发问,声音淡淡:“踏过这一层碑林的奥秘参悟出来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