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抄家流放后,我靠空间攒下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 都相信他们一家死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秦明悦并未注意到秦治学的打量和算计,此刻的她正在盘算着,要如何才能像宋家人那样摆脱流放犯的身份。 忽然,她一把抓住了张怀的衣袖,楚楚可怜地求道:“衙役大人,不如你放了我们吧。” “你当我们全死了,像宋家人那样全死了。” 她越发的可怜,眸底却满是算计,“在流放路上,犯人受不了苦而死,是很正常的事,对不对?” 如今她最后悔的,便是没有如奸诈的宋家人那样,假死脱身。 张怀一把用力地甩开她,用看蠢货的眼神看她,“你在说什么鬼话!” “大人!”崔家和秦家人全跪在他的面前。 在这一瞬,两家人为了能摆脱流放犯的身份,放下了尊严和脸面。 “求求你,当我们全死了,放我们离开吧。” “我们保证,会隐姓埋名生活的,绝对不会做任何不该做的事的。” 张怀冷笑一声,扬起鞭子抽打着崔家和秦家人,“我看你们是太舒坦了,才敢有这样的想法!” 打得崔家和秦家人嗷嗷地惨叫,可他们仍然求着张怀,求他能当他们全死了,如此他们便能摆脱流放犯的身份了。 张怀不再言语,只一味地殴打着这两家人。 在他离开平春城前,有一个小乞丐送来一个小瓶子。 指名是给他的。 小瓶子里装的,是一颗黑色的药丸。 当时他看到那颗药丸,便知是宋家人送来的,更知这是真正解毒的药丸。 但他最清楚的是,从那一刻起,他只能当宋家人已经死了。 不该说的,不该表露的,不该问的,是绝对不能做的,否则他真的会死。 …… 当宋家人被有心人活活烧死的事,传到文帝的耳中时,他第一反应便是不相信。 “宋家人会被人活活烧死?” 他满目阴狠,重重地哼了一声,“朕看是宋家人用了这一招,好假死脱身。” “陛下,”江兴昌微微弯着腰,提醒道,“暗处的那人。” 文帝的脸色一沉,“你是说……?” 江兴昌道,“暗处那人一心想害死宋家,从而好利用宋家的死,来谋算一些事。” “陛下不妨等等看,若有人谋算什么,便说明宋家是真的被烧死了。” “反之,则是宋家用了假死来脱身。” 文帝缓缓地点着头,心里有了多种的猜测,“你这话提醒了朕。” “要看宋家有没有真死,只需要等等看有没有人做不该做的事。” “陛下。”这时,一个暗卫落下他的面前,双手奉上一封信,“刚查到的。” 江兴昌将信转交到文帝的手里。 等文帝看完信,突然一把将御案上的东西全挥到了地上。 “请陛下息怒!”江兴昌赶忙跪在地上。 文帝的脸色像是吞了苍蝇般难看,怒火蹭蹭蹭地往上冒,“你让朕如何息怒?” “还真被你说准了,有人利用宋家人的死在做文章。” 他将信丢到了江兴昌的面前,“你看看!” 江兴昌先是行了一礼,才捡起信看。 当他看完信上的内容,极为震惊,“陛下,这……这是污蔑啊。” “明明是安宁公主和崔静查到宋家谋反的证据,却有人在暗中传谣言,说是陛下您利用安宁公主和崔静要害死宋家,只因宋家忤逆您。” “这信上还说,您为了永绝后患,让宋家人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文帝快要气死了,“看样子宋家人是真的死了。” “暗处的人活活烧死了宋家人,随后利用宋家人的死来传开这样的谣言,好达成自己的目的。” 他维持了多年的好名声,和好君王的样子,就这样被暗处那人一点点的破坏了。 这人当真是该死! “陛下,会不会跟绑架安宁公主的人有关?”江兴昌说道。 “到现在,还没找到安宁公主在哪儿。” 文帝稍稍冷静了两分,他紧咬着后牙槽,“你说得不无道理。” “最值得怀疑的,便是绑架了安宁之人。” 他忽然下令,“江兴昌,朕不管你用何种方法,给朕在三天之内找到安宁,否则你便提头来见!” 他倒要看看,对方没了安宁这颗棋子,还能做什么。 …… 平春城,其中一个城门口。 伪装成行商的宋家人,正在接受城门吏的询问和检查。 说是询问和检查,其实就是简单地问了几句,简单看一看几辆马车里的东西,便放行了。 四辆马车不快不慢地驶进了平春城。 宋诗微掀开一些马车帘子,冷静地看着平春城的一切。 昨日,定王安排人将他们一家悄悄地送出了平春城,并送到了一个僻静的庄子上。 今日一早,他们一家乔装打扮成外来的行商,重新进入平春城。 恰在这时,传来了几个百姓的聊天,引起了宋诗微的注意。 “茶楼被放火烧的事,县令大人已是定案为宋家人被烧死了。这宋家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据说,是名都的某个大官,因犯了大错被流放。不知怎的,在这里被人放火烧死了。” “我听说的是,是这一家子的仇人追到这里,放火烧死了他们。” 宋诗微放下马车帘子,和柳姨娘几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如紧急平春城对放火一案还有一定的关注,因此他们在行事时要多加小心,不可露出任何马脚来。 “我看,”柳姨娘压低了声音,有几分不安,“咱们这面具,便是到了晚上也不要取下来的好。” 宋诗微轻声道,“咱们也用不着这么担心。” “只要咱们白天和出门时多注意点儿,一般情况下便不会有谁察觉到的。” 她补充道,“且若是咱们太小心谨慎,表现得紧张,反而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柳姨娘几人听进去了,并记在心里。 宋诗微又道,“咱们是行商的身份,就当自己是行商。” “要是有人问起,咱们为什么会懂这么多,还会读书识字,就按之前商量好的说。” 他们一家之前商量好了,若有人问起各种事情,便说是家里为了儿女的将来花了很多银子,做了很多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