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去县城高中的书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年轻男子回头:“姐,有人送来一碗豆花跟油条。” 柱子媳妇走过来,看了一眼年轻男子手里端着的诱人的豆花,又见冷秋月还站在门外,连忙笑着将冷秋月拉回了屋里。 “怎么还有你这么实心眼的妹子呢,昨天说给我送豆花今早居然真送来了,多少钱,我把钱给你。” 冷秋月笑着说:“既然昨天都说了要给嫂子尝尝,那就必须给嫂子送过来啊,咱可不能做那光说不做的人。” 柱子媳妇留下了豆花跟油条,把空碗跟两个空篮子还了回去。 冷秋月没多待,送完东西就走了。 冷秋月一走,年轻男子就问柱子媳妇:“姐,那人是谁啊?” 柱子媳妇看了年轻男子一眼,笑着问:“人家姑娘长得俊吧?” 年轻男子没回答,只低下头咬了一口油条。 柱子媳妇看着他泛红的耳朵,从厨柜里拿出一只空碗,倒了半碗豆花给他,说道:“长得俊也没用,她配不上咱。” 年轻男子连忙道:“姐,你说什么呢,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我就随便问问。” 柱子媳妇笑着说:“好好好,你就随便问问,姐信你还不行吗?快吃饭吧。” 一根油条年轻男子只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递给了柱子媳妇,笑着说:“姐,这油条炸的真好吃。” 柱子媳妇又把那半根油条退了回去,笑着说:“姐昨天吃过了,你吃吧。不过说起来也是奇怪,这冷家大姑娘是什么时候学会这手艺了,这豆花也做的好吃,比姐在县城吃的那次好吃多了。” 这边的对话冷秋月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回家继续跟张凤珍一起买油条。 正如冷秋月说的那样,他们今天早上做的豆花很快就卖完了。 有人特意端着碗过来买豆花给早上刚起床的娃娃们喝。 如今农村的日子不比十年前那么贫困,又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每家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娃娃,养起来自然也比以前精贵一些。 再加上这一碗豆花不仅好喝,里面还有鸡蛋,营养丰富,所以很多人都舍得买一碗给娃娃们喝。 甚至到最后,有人端着空碗过来,又只能端着空碗回去了。 因为已经全部卖完了。 冷秋月跟张凤珍刚收完摊,冷建国也骑着二八大杠回来了。 一进屋子,冷建国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把毛票,献宝似得交给了张凤珍。 冷建国笑着问:“猜猜,今天赚了多少钱?” 张凤珍接过毛票,笑着说:“这还用猜,十斤香油果子,一毛五分钱一斤,一共一块五毛钱呗。” 冷建国也不说话,只笑着盯着张凤珍看。 张凤珍被冷建国盯着,狐疑的数了数手上的毛票,最后眼睛一亮,说道:“呀,这怎么还整整两块钱呢?” 冷秋月将一条热毛巾递给冷建国。 “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 冷建国接过毛巾,先擦了一把脸,然后一脸傲娇的坐到床沿上,笑着说:“我一到镇上啊,刚好遇到一个跟我一样骑着二八大杠卖香油果子的,我就瞧瞧跟在他身后,咱得摸清镇上的嫁给是不?否则被别人说咱用底价抢别人生意咋办。” 冷秋月跟张凤珍同时点头。 冷秋月说:“这倒是真的,咱们在咱们自己的村里想卖多少钱没人管,可若是到了镇上,咱们生意想做下去,就不能得罪人,更不能扰乱市场秩序。” 张凤珍推了推冷建国的胳膊,说道:“然后呢?” 冷建国说:“然后我就听到他卖给别人是两毛钱一斤。我就问了,我说咱们镇上供销社也卖两毛钱一斤,人家是公家单位,咱个体户也卖两毛钱一斤,能卖的出去吗?人家为啥不去供销社买呢。” 张凤珍打断了冷建国,说道:“你傻呀,供销社卖两毛钱一斤香油果子,要搭一斤粮票的。” 冷建国笑着摸摸头:“我这不是没去供销社买过嘛,这些过年吃的东西,都是你跟小妹去的。才闹了这么个大笑话。” 张凤珍问:“所以,你就按两毛钱一斤卖的?” 冷建国点点头:“唉,我骑着二八大杠就跑去另外一头,按两毛钱一斤卖的。” 张凤珍咋舌:“我滴个乖乖,这十斤香油果子,就能换两块钱。让我算算,一斤面做两斤香油果子,这十斤香油果子是五斤面,一斤面一毛钱,五毛钱能赚两块钱,当家的,这买卖划算啊。” 冷秋月笑着说:“嫂子,还得减去咱们的人工跟大豆油的成本呢。” 张凤珍疑惑的问:“咱们自己给自家干活,也算成本?” 冷秋月笑道:“放心吧嫂子,总有一天,你得当老板娘请别人给你干活。” 张凤珍捧腹大笑:“哎呀我滴个娘来,那我不成了资本家太太了吗?哈哈哈哈哈。” 冷秋月也跟着笑了起来。 笑完后,冷秋月才把一直温在锅里的油条跟豆花端上桌。 冷建国见到豆花,皱了皱眉说:“这么好的东西,一早上哪用得着喝两碗。” 冷秋月将冷建国按到座位上坐下,笑着说:“哥,你一早上就赚了两块钱,还喝不起两碗豆花了?” 张凤珍也笑着说:“就是,别扣,扣搜搜的了,没听咱小妹说吗?我将来要做资本家太太呢。” 一家三口又笑作一团。 笑完后,冷建国才说:“这话在家说说也就罢了,在外面可不管乱说。” 张凤珍白了他一眼:“我又不傻,这话能随便在外面说吗,我可不想被人登大字报。” 吃完饭,冷建国就扛着锄头去了田里。 张凤珍原本是想让冷秋月再回去睡个回笼觉的,冷秋月却说:“嫂子,我想去县城。” 张凤珍一愣:“你去县城做什么?你可别告诉我,你要去找那个李建刚。” 冷秋月笑着摇头:“怎么会呢,那一家子,谁沾上谁倒霉,我去县城,是想买高中的书籍的。” 张凤珍又是一惊:“小妹,你还真要参加高考,读大学啊?” 冷秋月笑着点头:“对,嫂子,以后你就会明白,有文化真的是出人头地最便捷的一条道路。” 张凤珍沉思片刻,她坚定的点点头,笑着说:“好,反正现在地里农活也少了,嫂子陪你一起去。” 冷秋月笑着拉上了张凤珍的手,高兴的道:“那正好,咱们多带点钱,正好给嫂子买件新衣服。” 张凤珍嘴上说着“还没过年,买什么新衣服”,心里却是欢喜的。 张凤珍让隔壁邻居给冷建国留了口信,就带着冷秋月去了镇上做公共汽车。 结果在公共汽车站,冷秋月又遇到了柱子媳妇跟那位年轻的男青年。 男青年见到冷秋月眼睛一亮,眉眼弯弯道:“你好,又见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