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双九皇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初代目编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柴霄看来,这十个“记者”,可不只是记者。 他们经过这几天比武招亲擂台的培养,很快将成为技术一流的“谍报人员”。 而在不久的某天,将他们放到交战前线,或是某个机关重重的隐秘之处。 他们就能迅速以“图文”传回情报,相当于前端自带“摄像头”,令“实时画面”得以呈现。 这才是真正料敌**里之外,灭敌于瞬息之间的“杀招”和“利器”。 说得再直白些,有了他们,再配合训练有素的斥候和突击队,“斩首行动”将很快成为现实。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古老的《孙子兵法》里提出的愿景,如此真切的在这个时代,到来了! 柴霄此时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就是要义二!” “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剑雷等三人,立即录画。 “少主!我们记下了!” 柴霄侧身转向她们,眼里透出与平常很不一样的光芒。 “如果他们叫记者,那么你们三个,叫什么好呢?” 这要是外边突然进来一人,看见一国之君竟然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女护卫。 绝对会认为,他肯定想把这三位飒美巾帼全娶了当妃子。 可是,现场的人,不会。 他们只觉得有些奇怪,君上不是已经委任了她们三人作为“刺探发布”的主事么? 怎么还会有别的称呼? 其实,柴霄用这样的眼光看她们,也是各种铺垫已经进行完毕,现在正是“高光”之时。 剑雷等三人摇了摇头。 “少主!我们不知!” 柴霄笑了。 “他们十个人,在前方收集、记录消息,还原场景,所以叫"记者"。” “你们三个,在后方编纂、辑录这些图文,进行整理。” “我没记错的话,大齐沿袭大唐旧制,所以在秘书省和史馆设有"校书郎"和"史馆修撰"。” “校书郎负责校勘典籍,包括对书籍文献进行文字校对、版本比对,纠正错误。” “史馆修撰负责整理资料、甄别素材、去伪存真,按体例编写史书。” “这些,可以称之为"编"。” “至于"辑",分为官方和民间。” “很多古籍中的篇章,比如《汉志》,随着时光流逝,会出现散佚。” “所以,学者们会根据目录记载,收集汇聚那些散佚的篇章,使古籍内容恢复,称为"辑佚"。” “而民间,唐朝的诗文家,在编纂诗文集或参与编纂总集时,都会用到这个"辑"字。” “比如,有人会把多年创作的诗词,按送别、咏物等主题或时间顺序,编排起来。” “最终,形成个人诗集,这叫"辑录"。” “还有人,会参与大型文学总集的编纂,把众多大家的作品"辑"在一起。” “比如,唐玄宗时期,殷璠所编辑的《河岳英灵集》。” “其中,收录了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崔颢等盛唐时期多位诗人的诗。”, “并对入选的诗,进行简括评论,不少精辟之见,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再比如,南朝时钟嵘创作的《诗品》,被称为第一部诗论。” “将汉魏至南朝众多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故称《诗品》。” “他评价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促进了诗歌的传播。” “他强调,诗歌要有"滋味",即丰富情感和生动形象,而且要自然流畅,才能引人入胜。” “这一诊断,深深影响了后来自然豪放、情感真挚、独一无二的李白。” “还有清新自然、如涓涓细流、回味绵长的王维。” “他还提倡"溯流别"方法,探寻诗人的风格渊源。” “令后来的评论者,也就是《河岳英灵集》的编辑殷璠,列举"风骨""兴象",进行评价。” “所以,你们三个,可称为"编辑"!” 剑雷、剑霓和剑虹三人,怔了一下,但很快拱手应道。 “少主!我们愿意,并一定,当好编辑!” 柴霄有些惊讶,调侃一句。 “可以啊!” “我还以为你们听了之后,会说这是让女张飞绣花,勉为其难呢!” “竟然都有信心当好这个编辑,真是难得!” 朱雀这时在旁边低声提醒。 “少主!大齐皇宫之内,能选中并进入近身内卫的,都经过后宫六司的学习安排。” “尤其是司仪局的司籍,抓得极严,逼着背默经史子集,背不出、默不对,还要被打手板。” 柴霄点点头。 “看来,逼着学,也并非坏事!” “不过,虽然具备文字功底,但要想一下子当好编辑,尤其是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挺难的!” “这样吧,传我口谕,再从国子监抽三名校书郎,要那种每天校一百篇稿以上,年轻肯干的。” “报酬嘛,由你们三个确定。” “可以按整个比武招亲项目结算,结束之后,一人二两或三两,都行。” “也可以按校核、编辑每场成页计算,五文或十文,均可。” “编辑成册,可单独奖励!” “但是,一旦出错,那可就要罚上十倍甚至百倍。” “这,就是要义三。” “担当负责,全面细致,准确无误。” 剑雷等人应命。 “诺!” 柴霄停顿一下。 “最后的要义四,也不复杂。” “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 “我们,要想明白,既然是赚钱,那么,究竟赚谁的钱?” “想明白这个,才能明白,怎么赚钱!” 剑雷快言快语。 “少主!您安排我们比武、搭台,还有购票、饮食、武亲彩、战力狂想曲、一网打尽图!” “不就是想让看客们花银子,赚他们的钱么?” 柴霄眼前一亮。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好一个剑雷,说得很准!” “我们要赚的,就是看客,也即观众们的钱。” “当然,还有一些报名人也即武者,想要了解对手,或者验证自己实力,来买消息或图册。” “好了,既然已明确,要赚的是看客和武者的钱!” “那么,就要学会一个词!” “流量!” 流量? 不光剑雷、剑霓和剑虹,包括剑风、剑雨,甚至朱雀、张保和云淑妃,都傻了。 这个小祖宗,近来老有一些从未听过的“新词”从他嘴里蹦出来。 像刚刚的“记者”,“编辑”! 之前还有什么“瞬移”,“直播”! 后来又有“快餐店”,“美食节”,“欢乐城”,“外卖”! 再有“彩票”,“表格”! 如今这个“流量”,又是个什么鬼东西? 难不成,是水流的多少? 可是,这比武擂台上,你一拳我一脚,你一棍我一棒的,哪来的水流呢? 这和赚看客和武者的钱,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