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毓庆宫秘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0章 石礼哈封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就在众人以为皇上对瑾亲王的宠爱已经到了极限了。 没想到皇上的施恩还未结束。 赫舍里家本就已有一个一等公的爵位。 仁孝皇后的阿玛,赫舍里·噶布喇被册封为一等公,噶布喇去世由长子常泰袭爵。 康熙念在索额图为朝廷效力多年,办了诸多实事,立下不少功劳。 且此前在朝堂上一心支持瑾亲王,虽然也曾犯下不少大错,令他不喜。 但索额图能及时退下来,且一直在盛京安分养老,并未再瑾亲王面前继续挑唆。 康熙虽还是不喜索额图,但还是下令索额图的长子格尔芬,被封为一等侯爵。 且宫中养病的平妃,被册封为贵妃。 除了赫舍里氏一族,便是瓜尔佳氏一族。 十一月中旬,远在广东任职的瓜尔佳·石礼哈,上报给皇上的密折中,清晰的记载了康熙五十一年,试种的马铃薯(土豆)和玉麦(玉米)产量。 根据石礼哈三年的种植经验。 在广东一带,马铃薯一年可以种植春夏两季,每一季的产量为每亩两千斤左右。 一年的亩产便是四千斤左右。 对于玉麦,广东一带由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玉麦的生长,因此可以种植多季。 一般来说,一年可以种植二至三季。 而每次的亩产都在八百斤左右,因此年亩产二千斤左右。 若是种子挑选的好,加上土壤、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产量可以更高! 康熙再一次收到石礼哈上的密折,心里不再觉得沉重,反而是轻松和愉悦。 之前因为想要压制太子的势力和名声,所以哪怕有了高产作物,哪怕推广开来于他名声也更加有利,他也不愿意将此事放开。 对于他来说,好的政绩,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他自八岁登基,对于自己的能力手段和政绩,康熙还是很自信的。 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驱逐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编纂《康熙字典》;三次亲征平定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等等。 一项项功绩,他是颇为自豪的! 他或许不是好儿子,不是好阿玛,但他自信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皇帝! 他稳定了大清江山,巩固了满人的权力。 他对得起列祖列宗! 而且之前已经有了高产作物番薯,甚至已经在整个大清推广开来,于他而言,马铃薯和玉麦便就不那么急迫了。 甚至若是对他不利,他宁愿彻底放弃这两样高产作物,也不会希望有人利用这件事情,来动摇自己的皇权! 谁都不行! 太子更不可以! 太子对他的威胁已经足够大了,若是太子身后势力和名声再增加,他担心太子身后势力愈发大涨,甚至民间的名声太好,日后朝堂上就会多出太子的声音。 自己才是皇帝,朝堂只能有皇帝的声音才可以! 一旦太子有势力和民心,自己的皇权,迟早会被太子压制。 尤其是随着自己逐渐年迈,而太子正当壮年,追随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好名声好政绩,是比不上自己的皇位稳固的! 这也是为何,他会压下石礼哈的功绩,这么多年的缘故。 如今太子之位已经被废黜,若是再谋划皇位,便是他狼子野心,想要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 于大义之上,没有太子来的名正言顺。 加之太子已经表明,日后会离京不再干涉朝政,太子一脉不仅不会成为威胁自己的势力,反而成了真正中立的保皇党。 所以如今康熙对太子身后的势力,反而尤其的大方! 石礼哈的功绩,他也自然不会再压制下去。 因此在朝堂上,将石礼哈送报上来的密折,交给诸位大臣阅览过后,皇帝大喜,直接当着朝臣宗亲的面,封石礼哈为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世袭罔替。 并任从二品广东巡抚,加侍户部郎衔为正二品。 命其年后回京述职! 而太子妃的弟弟石牧瑾,也从从五品侍讲,升为了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 不仅这几人,还有赫舍里氏和瓜尔佳氏一族两族的族人,也或多或少的升职,甚至其中不乏有高官者。 比如石琳的儿子石文桂,从正二品的漕运总督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如今成了从一品大员。 比如赫舍里·噶布喇的幼子法保的长子赫舍里·法尔萨,如今任满洲正黄旗副都统,以及前锋统领。 就连之前打压太子势力的那些前朝大臣,也渐渐回到原来的职位上,有的甚至还升职了。 以及胤礽为以后培养的中坚力量,那些现任或前任大学士和尚书家的公子,也被皇帝有意放过。 甚至也开始提拔培养起这些嫩头青。.. 对于太子的眼光和手段,康熙还是很信任的。 在他看来,既然太子看上这些人的才能,加上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是为朝廷做了贡献的,现在既能为自己提拔信任,又能展示自己心系重视老臣的仁善之心,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曾经是太子的人,如今太子远离朝堂,那就说明这些人背后清白,绝不是其余皇子的人。 他可以放心随意的提拔这些人。 胤礽瞧着皇上的安排,意味不明的笑了笑。 【汗阿玛,你还是小瞧了儿臣啊。】 随即再不关注朝堂的事情,只是趁着如今皇上对他愧疚,父爱如海浪汹涌,暂时放下忌惮和猜忌的时候,他还得安排一些事情。 否则等到皇上过了这个劲儿,怕是又得疑神疑鬼起来了。 于是他分别与胤禛、胤禟以及胤祥私下密谈了一番。 尤其是胤禛,若是不提前交代好,他不放心。 胤禛带着弘历和侧福晋到了毓庆宫的后,就直接被二哥身边的张锡,带到了正殿书房谈事。 他有些踌躇不定的瞧着圈椅上,喝着茶一派悠闲自得的二哥。 “二哥。” 胤礽笑着示意道:“四弟来了,快坐。” 待胤禛坐下后,胤礽挥退殿中的宫人。 “四弟,如今二哥退下来了,至于原因四弟那般聪慧,应该能够猜到几分。” 胤禛有些犹豫的问道:“二哥可是因为汗阿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