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2章 调整收入,64分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闻言,不少人暗暗点头。 “是有点不合适了……” “加工资可以,但涉及到薪酬结构的改变,就要动很多东西了。” 毕竟,前者只是改几个数字,而后者,动的可就是承重柱了。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体系崩溃。 尤其是财务科的主任,这会儿脸都快要皱成苦瓜了。 国内医生的收入构成,大多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 对于不同的级别、不同性质的医生来说,占比也不同。 像住院医、主治医,基本工资就是大头了,占比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也就是说月工资有个七八千。 这对于社会面的平均工资来说已经很高了,但要知道,能最终成为三甲医院医生的,与他们同层次的人,其他行业动辄就是一两万,甚至数万的酬劳! 当然。 这对于许秋来说又不一样了,他的酬劳,基础工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于发表论文、月度奖金、开讲座开会诊的津贴等等都可以忽略不计。 不是因为少。 实际上,任何一项对于其他医生来说都够让工资大幅度上涨了。 只是因为……许秋的手术收入太高! 疯狂做肺移植那个月,许秋月收入差点破二十万! 后来做手术的频次倒是放缓了。 但也有十万了。 而这个月…… 目前来看,超显微缝合、断指缝合、嗜铬细胞瘤的切除等,个顶个都是手术费巨头,一个赛一个的贵。 别说许秋了。 就算是喝汤的胡主任、沈瑶等人,绩效可能都要翻一番。 当然,最赢麻的还是汤姆森……每做一台手术,他就有一笔专利分成到账…… 而就这么粗略计算,这个月许秋也快要突破二十万月薪了。 而现在,新的薪酬结构方案,甚至还对有利于许秋的方向做了改动。 一名副院长皱眉道:“之前是手术费五五分成,现在为了许秋一人调整成64,医院也是有营收压力的……” 总不能真指望靠捐款度日? 不少人都有些心惊。 五五分成,许秋的薪酬就这么恐怖了。 再往上提高比例,那最后工资条上的数字简直不敢想象! 说不定数字都能跳出打印表格! 而且…… 盯着医生擅长的项目提也不合理。 各地的策略,是“取长补短”。 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 实际上,就是压工资! 比如一个手术出色,但科研能力不行的医生,那就提高科研成果对工资影响的权重,降低手术收入。 相反,搞科研却不做手术的,就反过来压学术方面的奖励,提高手术绩效。 主打的一个避开长处。 但……霍院长的方案,就是朝着许秋的优势去的,未免过于偏袒。 “准确来说,不是为了许秋一人,而是为了进一步贯彻临床至上的原则。”霍院长给出了答案。 他的声音一响起,全场就安静了。 旋即有些面面相觑,想要反驳,但又说不出话来。 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有力。 其他医院也知道喊口号,但光吆喝不给糖吃,没法让医生卖命。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就是霍院长这一套。 霍院长很有自知之明地道:“我不太懂管理方面乱七八糟的手段,但,我懂人心。 “当下临医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院内都在趁着许秋带来的机会抓紧提升,我看雷主任的头发都没剩下几根了,太辛苦。 “而现如今,正是重金买人心的时候。” 他说得言辞恳切。 霍院长最大的优点,就是身为外行,从不插手内行的具体事务。 各科鸡皮蒜毛的事情他理不清,也不可能看清,于是索性不管。 但甭管谁,都在乎钱! 所以霍院长也不说什么“辛苦一阵子、冲击大三甲”的空话,钱管够,剩下的你们发挥! “而且,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一点。” 霍院长突然再度开口。 他目光扫过众人,问道:“许秋肯留在临医,是他的选择。但我们临医真的就这么心安理得地让他继续当个主治医生?”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感觉脸上烧得慌。 霍院长说的是实话。但,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回馈。 临医倒是想帮许秋晋升。 但,医院太小,能力不够! 临医每年能升高级职称的名额都卡得死死的,最后几个名额已经用在沈瑶等一批新医生身上了。 想要再让许秋升副主任,临医是做不到的。 省院倒是可以。 那边大把的名额,而且偶尔破个例也无妨。 但显然,以临医的体量,并不具备这个资格。 “说的是。” “许秋愿意留在临医是他的事情。如果我们觉得理所当然,那就有点太不懂用人了。” “就按照霍院长说的办吧……” 众人不再反对。 只有财务主任苦着脸,道:“那这样的话,收支结构、床位资源结构和病种结构都要调整了。” 另一名副院长点头:“那就慢慢调整。如今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的时代,再按照旧式结构已经有些落伍了。” 霍院长也微微颔首。 他之所以如此激进地调整薪酬模式,重点其实就在这里。 按照如今的趋势,未来临医势必也会逐步重外科、重微创。 与其等浪潮袭来时再被迫匆忙调整运营方式。 不如借着许秋的东风,从科室人员的收支结构开始调整! 很快,这个议题就此结束。 霍院长又聊到了临医的后续发展。 他翻开手中的资料,脸上泛着一丝复杂的笑容。 以前的临医,是浑身气力不知道往哪儿使。.81. 而且医院本来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算是竭尽全力,也没法让学术界的人看到。 充其量,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片叶子。 有谁会看到一片叶子的挣扎与浮尘。 但现在临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它的发展路线有点过于多了。 胸外科的肺移植。 心外科的Bentall手术、孙氏手术。 手外科、显微外科的断指再植、超级显微缝合。 乃至于脊柱外科椎板减压、内分泌泌尿外科的嗜铬细胞瘤切除…… 随便拿出一个,都能作为建院的基底了。 当成撑起一座医院的技术都不为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