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2章 番外3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京城。 散朝后,官员三五成群在殿外说话。 “赵尚书方才朝上提出的见解,角度刁钻,简直令人茅塞顿开。” “赵尚书真不愧是当年的状元郎,我等马尘不及。” 被围在中间之人,三十多岁的年纪,头戴官帽,一身朝服,面容俊雅,正是户部尚书赵景思。 他是本朝最年轻的状元郎,三元及第,以寒门之身跻身于朝堂,短短十几载,就成为了天子近臣,二品尚书,新帝继位后,又被钦点为太子少傅。 赵氏,已成朝廷新贵,人人追捧之。 “诸位大人赞誉了。” 赵景思拱手,态度极其谦卑,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浮躁之气,一如十多年前那个刚上朝堂的七品官。 就在这时。 一个声音在他耳旁响起。 “赵四蛋!” 他条件反射般回头,就见向来与他不和的礼部尚书大笑着,“哈哈哈,原来赵尚书的小名真叫赵四蛋!” 赵景思唇瓣勾起微笑:“周尚书莫不是在说什么胡话?” 一把年纪了,被人大庭广众之下叫小名,并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 “赵尚书还不知道吧,你儿子今儿在国子监写了篇文章,文章名就是,我的老爹赵四蛋。”礼部尚书朝周边一群人道,“真没想到,堂堂镇国夫人,当年居然取了个这么接地气的名儿,都说贱名好养,果真如此,这不,赵尚书吸收大地精华,出人头地了!” 赵景思拳头紧了。 很好,原来是被家里的臭小子给掀了老底。 “看来周尚书是羡慕了。”他笑容更深,“若周大人也取个接地气的名字,应该不至于五十多岁才当上尚书,想来令尊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让周大人叫狗蛋。” 礼部尚书脸都绿了。 赵景思心情甚好回府。 马车刚在赵府门口停下,就见大石狮子边上,躲着两个鼻青脸肿的身影。 “赵扶砚!” “赵扶风!” 他下马车就是一声低吼,尚书大人的风度温润顿时荡然无存。 “爹!”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哭丧着脸走出来,“不是我们先动手,是周二,他一直大喊赵四蛋,羞辱父亲大人您,我们两个实在是气不过,才打起来了……” 赵景思深吸一口气:“说,那篇文章是谁写的?” “是他!” “是他!” 二人互相指着对方。 赵景思抽出朝服宽大厚实的腰带,劈头盖脸抽他二人头上。 “逆子!不许跑!” 他快步如风追上去。 “娘,救我们!” “爹要打死我们了,救命!” 二人冲去躲在了一个美妇人身后。 “好了。”虞娇温柔从他手中拿过腰带,“这又是怎么了?” 赵景思坐在椅子上,怒气冲冲:“整个京城所有人都知道我叫赵四蛋了,这叫我从今往后怎么办事!” “这点小事。”虞娇失笑,“我不是也叫你四蛋吗,多亲切,以后百姓们会觉得你是个接地气的官,就跟娘一样,受百姓爱戴,这是件好事呀。” 赵景思:“他们同人打架!” 虞娇开口:“两个孩子是在同窗面前维护你这个父亲的威严,说明他们孝顺。” 赵景思:“……” “你的事就先不说了。”虞娇转头,温柔消失,眸色严厉,“你们大姐的胭脂,是谁给掏空了,你们二姐的首饰,是你们谁拿去换成了镀金!” 赵扶砚、赵扶风,对视一眼。 眼中写着三个字:完蛋了! 爹生气了,还有娘可以帮忙劝一劝。 要是娘生气了,爹只会帮着出气。 果然,还不等他们二人抱头逃窜,赵景思就一脚踢过去,二人滑跪在地上,被抽的嗷嗷直叫。 “大人,夫人,赵将军和赵夫人来了!” 管家一句话,总算是将二人给暂时解救了。 赵景于和阮明珠已经进了院子,看到两个侄儿形容凄惨,赵景于嘴角直抽:“今天是什么日子,咱们俩兄弟揍孩子都选同一天?” 赵扶砚:“……” 赵扶风:“……” 默默给几个堂兄点一支蜡烛。 因为,三叔三婶都是武将,力气出奇的大,一巴掌下去,人都得扇飞。 幸好,他们的爹是文官,几鞭子也没抽怎么样…… “老大已经去前线了,老二还算上进,可是另外三个,哎……老三把先生书房给烧了,我赔了近一万两银子,老四学武把马圈几百匹战马放走了,害我召集几千人满山寻马,老五偷偷带着九皇子出宫,把九皇子弄丢了,幸好我及时找到把事情压了下来,不然我就成了老赵家罪人……”赵景于都快抹眼泪了,“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咋就生了一窝儿子!” 阮明珠声音哽咽:“三牛,都是我的错,我就不该生那么多孩子……” 赵景于抱紧妻子:“生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决定,怎么能说是你一个人的错,要不这样,开族谱,将那三个小子逐出赵家如何?” “三哥,你别冲动。” 赵景思连忙劝阻。 本来觉得自己家两个臭小子能闯祸,一听三哥家这些破事,似乎,他两个儿子也还好,还能再养养。 赵景于抬头:“四蛋,要不,你帮我一起养吧?” “啊,这……”赵景思干笑,“这有点儿不合适,不太合适。” 阮明珠目光热切:“四蛋,你可是堂堂尚书大人,三元及第状元郎,娇娇,你父亲可是举国闻名的虞夫子,我相信,你们夫妻二人,一定能帮我们把孩子给管教好。” 虞娇忙擦汗:“三嫂,这事、从长计议,呵呵,得,从长计议……” “就这样定了!” “使不得!” 双方正在拉锯战之时。 外头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三牛,四蛋,你们俩个还是太狭隘了,思维打开一点呢?” 只见,一个穿着白色衣衫的男子走了进来,也是三十多岁,但身上,还有着属于十多岁少年的意气风骨,正是沈正。 他身边,是背脊挺直的程昭,岁月没在程昭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给他沉淀了气质,更显风姿卓然。 他在椅子上坐下,淡声开口:“你们是不是忘了,当年沈正初到大河村之时,是什么模样?” 那时候,大河州还叫大河村,贫苦,闭塞,吃糠咽菜,堂堂沈少爷一身反骨,硬是被管教过来,成了顶天立地的国之栋梁。 赵三牛和赵四蛋对视一眼,同时惊呼:“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