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千古书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二章 得罪夫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上官倩儿一愣,没想到他竟然答上来了, “哼!”冷冷的一哼,上官倩儿便又开始继续发问。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如何回答” 和刚才一样,好像这些都已经记在自己脑袋里一样, 张白易不假思索道“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上官倩儿一连问了七八个问题,张白易便“有惊无险”的回答了七八个。 渐渐的,上官倩儿的脸色就难看了。. 她神色越来越冷,内心也越来越窝火。 众士子也很疑惑,难倒刚才他真的在认真听讲,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这一句出自哪一卷?” 这一次脑袋中并没有前几个问题那样有答案闪现,就在张白易疑惑自己脑袋是不是出现问题的时候, “夫子,这一句还未讲到,”曹占新起身提醒道, 上官倩儿狠狠瞪了曹占新一眼, 曹占新忙低下头,畏惧的坐了下去, 没学脑袋里没有答案,难倒只有学过的脑袋里才会出现,张白易心中一喜,前世就听闻过一些过目不忘睡觉也能学习的神童,没想到竟然出现在自己身上了,张白易强按捺住内心的狂喜, “张白易,你为何不回答,”上官倩儿看到张白易独自站在那里傻乐,心中更气,怒喝道, 妈的,没学就提问,当老子圣人啊, 张白易神色平静,不紧不慢道:“学生才疏学浅,对夫子未讲到的内容还未有涉及,恳请夫子指教,” 他的这句话回答的极有水准,你没讲我自然不会, 我要是对你没教授的课业都会还要你做什么,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踢场子的, 上官琪儿自知此题超出了范围,也不好发火, 狠狠的盯着张白易,眼中闪过一丝狡诈,说道:“这题待以后再说,我在问你一题,” 看到上官倩儿的表情,张白易忽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还问等他反应,上官倩儿的提问便到了耳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将这句话释义一下,” 释义,刚才没有讲释义啊, 刚才有了曹占新的例子,这次没有人敢在当那出头鸟了, 张白易道:“孔子说:学习的快乐在于实践,在于运用,有同道中人即使在远方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君子要做到即使别人不了解你,而做出很多伤害你,诋毁你的事,你也不应该因此而心存怨恨。” “这就是你的释义?”上官倩儿冷冷道, 呃,不对吗? 这次张白易疑惑了,.81. 张白易拱手道:道:“弟子驽钝,恳请夫子指教。” 上官倩儿秀眉一挑,道:“难不成你治经典,对此言何意都不知?” 怎能不知,我释义了,看你这意思好像不满意啊, “付正军,你来释义,” 对于此句的理解,新入学的士子大部分都不理解,只有往年留级的老生知道,付正军就是八位老生中的一个,自然对此言是了如指掌, 当即起身道:“回夫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上官倩儿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你坐下吧,” 听完付正军的释义张白易皱起了眉头, “张白易,你还有何话说,”上官倩儿的态度立马转冷道, 妈的,这女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张白易又拱手道:“回夫子,我不认同付同砚的释义。” “哗” 张白易语出惊人,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释义连夫子都点头了,你却不认同,” “你这是质疑圣贤,” “你这狂生,不要以为会念两句诗就自认为天下无敌了,” 张白易不理会众人的指责,自信的看着上官倩儿,大声道:“论语是一篇阐明道理的书,而不是一部孔圣人及其弟子门人自说自话的书。” 众人停止了指着认真的看着他,看他如何狡辩, “所以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翻译成“经常学习,不是很快乐吗?”就有点儿自说自话了,就成了孔子认为学习时一件很快乐的事,你们大家还不赶快学啊!“学习的快乐在于实践”,这才是孔圣人要阐述的道理,学习的是知识,知识是来指导实践的,只有实践才能创造价值,创造了价值才能体现个人价值。通过学习指导实践,创造了价值,从而体现了个人价值,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众人细细品味,竟无从反驳,张白易的话说的有些道理, 张白易看了一眼众人的反应,继续道,“而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使用粗浅的理解就是“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 粗浅的理解? 上官倩儿眉头一拧,正要开口说话,却忍不住心中一沉。 她隐隐感觉,张白易似乎是话里有话。 “这样翻译初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精读就发现了这句话有没有阐述一丝道理? 换一种说法,赚钱不亦乐乎吃饱饭,不亦乐乎无病灾,不亦乐乎? 朋友来了肯定很高兴,孔圣人这样说有何意思。 论语阐述的是道理,而不是孔子的废话集” 张白易的每字每句都如同重锤一般敲打他们的内心, “由此看来,讲的应该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即使远在天涯, 我们也会因为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而感到快乐的境界。Z. 孔圣人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不同,读书人原本就很少,而且都是官学, 在孔圣人的同时代也就道家的创始人李耳的学问还可以。 但明显的是孔圣人把李耳当夫子了,而不是朋友。 所以,我个人猜测,这是孔子感叹没有和他志同道合的人。 或者说,今天我们应该感叹吾道不孤,因此而感到快乐。” 上官倩儿眼睛死死的盯着张白易,手心微微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张白易继续道,“至于最后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一般翻译为“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对于这句理解,不是不正确,而是没有阐明论语所要阐述的道理,感觉就像废话集一样。 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因此而怨恨,这就是君子了??? 君子的标准就这么低? 别人不理解我说的,我就怨恨别人,这固然不是君子 那别人不理解我说的话,我不怨恨别人就是君子了? 关键点不是理解不理解,而是这种不理解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是打击报复。” 全场雅雀无声。 从来没有敢质疑夫子,更没有人敢将圣人经典说成一本废话集,张白易这句话简直是振聋发聩啊。 四书五经是圣人经典,圣人所言也都没有错,只是你们读岔了而已。 这等观念对张白易这个现代学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观念。 可是对从小接受封建教育的士子来说,他们却是绝对不会有这等观念的。 包括上官倩儿都硬是当场给震慑住了 全场雅雀无声,上官倩儿脸色阴晴不定。 看到上官倩儿的表情,张白易一脸得意, 忽然计上心来,眼中坏笑一闪而过,继续道:“如果上官夫子,对士子要求特别严格,导致士子特别反感,于是在你晚上入厕的时候,一个士子用麻袋蒙住你的头,狠狠地打了一顿,踹了两脚,你却能做到不怨恨那个学生,你就算得上君了。” 你这是做什么,威胁夫子吗, 人字甲班的士子全都惊呆了嘴巴,他们没想到张白易竟然大胆到拿夫子举例子, 上官倩儿双目含煞的盯着张白易, 如果目光能杀人的话,张白易已经死了千万次了, 看着上官倩儿生气的模样,张白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让你为难老子,知道老子的厉害了吧, 君子都能做到原谅别人伤害自己, 我就在你授课的时候睡了一觉而已,你不会打击报复我吧, 上官倩儿气的浑身发抖,粉拳捏的嘎嘣响, 张白易心中哀叹一声, 完了,被这小妞记恨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