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呼风唤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3 第 23 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烈日高悬,刺得人睁不开眼。 卢植选择驻军在大陆泽五十里外。 “大陆泽处驻守的黄巾贼将为何人?”卢植站在舆图前,部署军事。 营帐中站着数个将领,各个披坚执剑,等候卢植调遣。 “应当是那人公将军张梁。”一将沉声道。 另一将补充:“或者是那黄巾贼首张角亲至。” 卢植思量片刻,认为张角手下的黄巾贼皆是流民,不会是他所领北校五军精锐的对手。 “张角必定认为我等外来之军,会先安营扎寨休息。”卢植立刻决断,双目炯炯有神,斩钉截铁。 “既如此,我等便反其道而行之,不必安营扎寨,直接大军前压,把黄巾贼逼回广宗!” 战场上血肉横飞,黄巾军一溃即败。 这些由流民组成的黄巾士卒在体型上就比东汉精锐的北校五军将士小上一圈。 北校五军以锐不可当的精锐骑兵作为先锋,冲锋在前。黄巾军却根本没有与之匹敌的精锐骑兵来抗衡,黄巾军直面呼啸奔腾而来的战马冲击。骑士驾驭战马冲入黄巾阵中,惨叫声便此起彼伏响起。 兵败如山倒。 “大兄,你先走!”张梁一抹脸上鲜血,杀气腾腾挡在张角身前。 张角被簇拥在黄巾精锐之中,望着被骑兵凿穿的军阵。 黄巾士卒的头颅和他们表明身份的黄巾一起滚落在血泊中,他看到一个他能叫上名字的士卒肩膀上贴着根本不能抵抗刀剑的符箓悍不畏死冲向敌军,下一刻滚烫的鲜血就从他的胸膛喷涌而出。 “撤退!走困虎谷撤退!” 残阳如血,和战场上的尸体和鲜血相互映衬,冰冷的夕阳洒在冰冷的尸体上。 半截被鲜血染透的黄巾军旗帜插在尸山上猎猎作响。 一将骑马飞奔至中军,高喊:“启禀将军,黄巾贼败退!” “黄巾贼往何处溃逃?”卢植坐在马上,一身轻甲,十足威严。 “广宗方向!” 卢植思索片刻,命令:“前军追击,中军缓速。” 虽说卢植觉得黄巾贼应当没有余力再设下伏击,此战张角就在阵中,黄巾贼不可能以张角为饵诱惑他们深入包围。 出于谨慎起见,卢植思索再三,最终决定仅让前军全速进发,追击敌军,而中军则放缓脚步,徐徐跟进。 困虎谷地形陡峭,山谷中仅仅有一条笔直道路能够通过,道路两侧还是高耸的山崖。传说此地曾有猛虎伤人,附近几个村子的猎户联合起来在此道上设下陷阱困住猛虎才生生将其射死,此地也因此得困虎谷之名。 陈昭带着数百身披锁子甲的士卒埋伏在山坡上,冷静看着溃散的黄巾军狼藉逃窜。 山坡两侧伫立着数十块巨大石球,每一块石球旁边都站着三至四名士卒。 打杀声震耳欲聋,陈昭居高临下俯视下方战场,尸横遍野,断裂的兵器、破碎的甲胄散落满地,血气冲天。 夜晚和白天对陈昭来说没有区别,或许是得益于心中那一幅地图,陈昭的目力好的惊人。 “只有前军在追击,中军速度缓慢。” 前进速度不同,敌军队伍渐渐出现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线,按照这个速度,前军已进山谷,中军还到不了此地。 她们一动手就会被中军察觉,及时撤离。 陈昭闭上眼睛,整个战场的战略地形图在她脑中扩大。 想要破局,唯有先搅乱敌军阵脚,敌军混乱,她才有机会接应己方队伍的同时反咬下一块肉。 接应张角,而后立刻仓皇逃跑,这是退无可退的下策。 正面的确打不了,可要是连侧面迂回偷袭的胆量都没有,那就太辜负她读过的那些兵书了。 陈昭踱着步子转了几圈。 “按照先前准备,给混入敌军中的人发信号,再把大旗扯开。” 一道亮光冲天而起,发出咻咻声。 “那是什么东西?” 中军最前方的裨将看着一道亮光冲天而起,万分愕然。 “白日落星?”裨将抬眼看看天空。 天色已经不早了,夕阳落下大半,弯月浮现出隐约的轮廓,可抬头依然能看清周身方圆三丈,就依然算是白日。 “肃静!”裨将厉声镇压军中因这道白日落星引起的混乱,可他的心上却也悄然笼罩上一丝难以言喻的阴霾。 对面可是大贤良师张角,谁晓得他会使什么妖术? “将军有令,命大军全速前进,务必擒下妖道张角!” “大军全速前进!违命者斩!” 混乱的人群中忽然传来几声大喊,裨将狠狠皱眉,大喊:“谁人在说话,速速上前!” 可在人群中他一人的声量太小,中军将士们已然下意识地依照军令行事,如潮水般向前汹涌追击。 就在此时,又是一阵鼓声响起,鼓声急促,这是在催促行军加快。 裨将一时之间心绪大乱,只觉进退两难。 先前将军不是说让中军放缓行军以免被贼子伏击吗,为何忽然之间又催促行军? 可形势已经容不得他犹豫了,北校五军是精锐之军,所谓精锐,意味着更强的纪律性与服从意识。 也就是说在听到进攻鼓声的时候已经毫不犹豫往前奔跑了。 裨将短暂怀疑了一下有诈,可瞬间就被压了回去。 被敌军伏击好歹能归咎于一时疏忽大意,被敌人的奸计所骗,可若这军令是真,不服从军令可是杀头的大罪。 裨将瞬间下定决心,大喊:“全速行军!” 滚滚烟尘中,裨将一骑当先。 此时后军也听到了鼓声,卢植闻声脸色大变,匆忙大喊:“究竟是何人,竟敢擅自下令敲响战鼓?” 一人匆匆前去查探,片刻间脸色煞白奔跑回来:“启禀将军,这不是咱们敲的鼓!” “不妙!” 卢植转瞬之间反应过来,双腿一夹马腹:“速速传我军令,让中军回来。” 此时中军前部已经大半进入困虎谷中。 陈昭挥手:“放石头。” 守在巨石旁边的士卒立刻把阻碍滚石的木头合力踢开,巨石裹挟着强大的冲击力,一头扎进军阵之中。每一次撞击,都仿佛是重锤砸在大地上,伴随着沉闷声响砸在敌军阵中。 裨将惊恐抬头,他双目中倒映的最后画面是伴随巨石一同落下的漫天箭雨。 中军受到伏击,已经度过困虎谷的前半截前军迅速掉头想要折返支援中军。 陈昭持马槊,挥刀一指前方:“随我冲锋!” 马槊竖长三米,槊刃长达半米,槊头有破甲棱,普通的铠甲在马槊的枪尖之下几乎毫无抵抗之力,适合骑兵冲锋。只是造价高昂,只有贵族武将能用的起,曹操横槊赋诗即为此。 陈昭平日用长刀比较多,可骑兵冲锋还是马槊更顺手,冲阵而过,挡者立死。 “杀!杀!杀!” 吼声震天,全部身穿锁子甲的昭明军冲入敌阵。 陈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挑落一人,无暇抹去面上鲜血,立刻掉转马头再次冲锋。 约摸一刻钟后,陈昭立刻离开敌阵,毫不恋战大喊:“鸣金收兵!速走!” 再不走就要被反应过来的卢植大军包饺子了。她只想来蹭蹭经验,可不想把自己辛苦养出来的精锐留给卢植当菜。 陈昭带人一路且战且退,甚至还有余力观察自己的昭明军将士谁比较英勇。 该提拔两个裨将,陈昭心想,没有现成的名将那她就自己培养,关羽和张飞也是跟着刘备一起成长起来的呢。 陈昭轻巧把拦路的敌军挑开,看向战场。 一人十分显眼,他周遭步卒看到他纷纷四散而逃,只有骑兵敢提矛迎上。 此人侧身躲避刀砍,手中长枪横扫,瞬间将一人扫落马下。 又有两个敌军合力来攻,此人毫不畏惧驾马迎上,错身而过之际,枪出如龙一枪一个将敌军挑落马下。 陈昭眼神惊喜:“这是谁的部将如此勇猛?” 随着此人且战且退,陈昭看清了这人的全貌。此人年纪不大,骑在马上看不出来到底多高,可看着身量就颇为修长,剑眉星目,十分俊朗。 最重要的是,此人头戴黄巾,身上还穿着一身显眼锁子甲。 原来是我的部将! 陈昭折身又斩一人替身边士卒解围,滚烫的热血溅在她脸上,陈昭心情却极好,暗暗把此人长相记住。 凭借对地形的熟悉,陈昭很快便领兵摆脱了敌军,沿着大道追上先前溃逃的黄巾军大部队。 令麾下其他昭明军将士暂代巡查军之职,去散开整肃前方溃败逃命的黄巾士卒后,陈昭特意留下了她方才看好的这个少年。 “你姓甚名何?能识字否?我观你作战英勇无比,想要提拔你做个军侯,你意下如何?” 此时以部曲为编制,十人一什设什长,五什一队设都伯,十队一曲设军侯,二曲一部设军司马。 军侯能掌管五百人,在陈昭麾下已经不少了,她要求严苛,在广宗和下曲阳招了几个月兵,男男女女加起来也只有两千士卒。 稚嫩的小少年赵云愣了一下,没想到主将这么快就看到了他的本事。 “启禀渠帅,某姓赵名云,能识字,愿意为渠帅麾下军侯。”赵云没说他具体的籍贯。 一来是尽管年纪尚轻,可赵云也知道他投奔陈昭不是什么好主意,家族一直对黄巾不看好,他不能牵扯家族。 二来,毕竟年纪尚幼又是偷偷离家,赵云知道陈昭在下曲阳时去过真定赵家,若是陈昭知道自己出自真定赵氏之后给他兄长去信一封……兄长就会发现自己骗他了。 赵云脸色红扑扑的,不安扣着手指。 “赵——云?你可有字?” “字子龙。”赵云还是第一回把兄长给自己起的字说出口,声音越发羞涩。 和昭明军中同僚一起同吃同住,可那些同僚都没有字,他也没机会和别人介绍自己的字。 陈昭眼神瞬间如狼似虎。 桀桀桀,她还以为只有刘备才能开局自带两个顶级武将呢,没想到也有单纯善良的武将会落到她手里啊。 至于武将怎么来的?这不重要。刘备的关羽张飞还是开局自带呢! 重要的是,落到她手上了。那就别想走了。 “子龙是如霍去病一般的英才啊。”陈昭掏出了自己先前在真定没用上的《武将名臣甜言蜜语一百句》。 而后不出所料看到了赵云通红的脸颊。陈昭没有多夸,夸人也是需要技巧的,贸然上来就天花乱坠的夸这叫拍马屁,立下功劳之后再夸才是恰到好处。 她应当一点一点渐渐表现出对赵云的赏识,让赵云觉得自己能理解他,是他的明主。 陈昭又和赵云说了几句话后便放他离开了。 她的心情一直到回到广宗都很好。 直到第二日陈昭去找张角禀告昨日战况的时听闻张角昨夜风寒入体。 如今已经是中平元年六月。 陈昭站在张角病榻前,看着半靠在软枕上的张角。 她还记得她和张角初次见面的时候她认错了人,张角那时候驻颜有术,意气风发。 若是现在见面她肯定就不会认错人了。 只是数月,张角就仿佛老了十岁,眼角满是细纹,神情疲惫地躺着榻上。 看到陈昭,张角疲倦挤出笑容,咳嗽两声:“我已经听罗市说了你的战功,你做的很好……咳咳……为何这个神情呢,立下功劳不高兴吗?” 陈昭勉强笑笑:“弟子自然高兴。” 张角又和陈昭说了几句话,仆人已经全部退了出去,屋内仅剩下陈昭张角二人。 不知不觉间,屋内安静了下来,安静的可怕。 “我快死了,对吧?” 张角的声音很轻,陈昭猛然把视线投向靠在床头的张角。 张角又重复了一遍:“我快死了。” 他看向陈昭。 陈昭避开了张角的视线:“老师安心休养,调养气息,再佐以药汤,必定能好。” 中平元年八月,张角病故。 现在是中平元年六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