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江湖大佬余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耕牛大赛的热烈氛围还未消散,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不论男女老少,上官屯的所有人都激动万分,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大人们则满脸笑意,彼此分享着比赛的精彩瞬间。 “来来来,林川,介绍一下……” 廖长春脚步匆匆,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拉着一个陌生人快步来到林川面前。 此时的林川正和陈和平讨论着刚才的细节,闻声转过头来。 “这位是县里来的通讯员……余振同志……” 余振? 林川一愣,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惊讶。 他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个戴着眼镜、又黑又瘦的年轻人脸上,下意识地仔细打量着他。 两道眉毛中间……果然有一颗痣…… “哎呀,林川同志,我来晚了,差点错过一场好戏啊!” 余振兴奋地伸出手,由于着急赶路,他的声音里带着些许沙哑,那沙哑中又透着一股急切。 “余振同志是《农垦报》的记者,知道你给咱们高级社捐了头耕牛,专门从县里下来要采访你……”廖长春注意到林川表情有些异样:“咋的了这是?林川?” “啊,你好你好,余振同志!” 林川回过神,赶紧伸出手来,握住余振的手。 “你瞧,林川同志第一次接受采访,有点紧张了……”廖长春笑着解释道。 “是,是,是有些紧张……”林川忙不迭地擦了一把汗,配合了一下廖长春的解释。 “别紧张,林川同志。” 余振笑着说道:“要说紧张,那也应该是我紧张啊!毕竟,能主动捐出一头牛的人,我也是生平第一次见到。” 林川心里有些波涛汹涌。 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他现在心里不光是紧张,更是激动。 毕竟,眼前这位名叫余振的年轻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会成为整个大兴安岭北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江湖大佬。 社会上好多人对他的另一个外号更加熟悉:余大胆! 他是兴安岭地区第一个搞起规模化野生动物养殖的企业家,也是当地第一家上市公司“余氏集团”的董事长,旗下梅花鹿养殖、棕熊养殖和东北虎繁育基地,在九十年代赫赫有名。 可惜的是,在集团如日中天的时候,余振离奇死亡,余氏集团因为股份之争也四分五裂,最终没落。 有人说,余振被亲兄弟给算计了。 也有人说,余振的集团涉黑,被秘密处理了。 还有别的各种猜测。 总之,谣言满天飞,真相都随着他的死,再无出土之日。 而林川之所以心里激动,就在于,这个余振外号“余大胆”,在商业方面手段和眼光堪称一绝。虽说当下是1958年,很多事情因为客观原因还无法去做,可是能在九十年代就能办起来那么大的集团公司,说明余振这个人能力超凡。 “林川同志,你能谈谈这个捐牛的想法吗?” 余振拿着一个小笔记本,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动作娴熟地用嘴把钢笔帽咬下来,做好记录的准备,眼神中满是期待,紧紧盯着林川。 “想法?”林川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没什么想法啊,就是屯里的耕牛病死了,没有耕牛,那怎么行?春耕任务又那么重……” “就这么简单?”余振一愣。 “嗯呐,就这么简单。”林川点点头。 “真是纯粹啊!”余振眼睛里闪着光。 “就是就是……”廖长春在一旁搭腔:“林川同志就是纯粹,特别纯粹!” 看到廖长春一副紧张的模样,林川心里有些好笑。 果然拿枪杆子的见了拿笔杆子的,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紧张。 这平日里得得瑟瑟的咋呼劲儿咋都没了呢…… 余振继续问道:“那你就没有考虑过,这可是一大笔钱啊!平常人要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心里总得琢磨琢磨吧?” 林川笑道:“我是觉得呢,钱没有了可以赚,可要是耕地不够了,人不就得挨饿了吗?如果花这个钱,能让全屯的百姓多吃一口饭,少饿一天肚子,我觉得值……你觉得呢?” “这个……”余振不好意思笑起来:“对,值,很值!那看了刚才的耕牛比赛,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林川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没有什么感受。” “就不觉得紧张吗?万一输了怎么办?” “紧张啥啊,不紧张,不会输。” “为啥这么肯定?” “我买的牛啊,怎么可能会输?” “是什么让你这么胜券在握?” “不,你说的不对。我没有胜券在握。”林川说道:“我只是觉得,牛做好了它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余振问道。 “我想要的答案,在这些人脸上。”林川指着周围热闹的氛围,说道:“你看今天,两头耕牛比了起来,村民们的这个精气神,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精气神?”余振愣了愣,若有所思。 “哎呀林川同志,我没想到,今天来上官屯,竟然被洗礼了……这刚被犁开的大地,啊!多么清新的泥土气息,这是丰收的味道啊!” 他没等林川回答,忽然怔怔地看着远处,呆在那里,半天也不吭声。 廖长春和林川面面相觑,不知道余振这是怎么了。 “余,余记者?”廖长春轻轻叫了一声。 “别说话!”余振抬手阻止了他:“别打扰我,我有灵感了……” “什么感?”廖长春没听懂。 “我有灵感了!” 余振回过头来,一把握住林川的手,用力握紧:“林川同志,感谢你啊!” “啊?”林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有想法了,我有思路了!” 余振激动万分:“你的话提醒了我,启发了我,激励了我!我这就回去写稿子!我相信,这会是我最好的一篇稿子!” “哎,余记者,这,这就采完啦?” 廖长春显然没料到余振这就要回去,他还打算带着记者在屯里到处走一走呢。 “吃完饭再走呗?咱们再多唠会儿嗑……” “不用了!”余振把钢笔帽套回去,把钢笔放到上衣口袋别好。 “创作的激情可不等人,饭可以少吃一顿,可灵感要是没了,就很难再发芽了!” 林川听了这话,又是一愣。 他有些怀疑自己刚才的判断了。 这真是他记忆里的那个著名企业家余振余大胆吗? 怎么看着这个架势,更像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文艺青年呢? 这文艺青年和商业巨头,那可是天生矛盾的两面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