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2章 坑完勋贵坑礼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给朱重八那个老登正名的想法,在看到小侍女端来的红茶和小龙团之后就彻底消失。 杨少峰甚至感觉江南的那些乡士绅和读书人太过于废物。 回头还是本官亲自上阵编排他,保管让教登听了之后破大防。 杨少峰在心里胡乱琢磨着,朱皇帝却舒舒服服的斜靠在躺椅上品茶。 接下来是不是该这个狗东西头疼了? 毕竟登州府已经在搞盐田,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太好找地方修建船坞。 再说了,造船卖船本身就是个投入周期长的事情,光是船坞的修建时间可能都得一两年甚至更多时间。 偏偏这个狗东西想要让百姓快速富裕起来。 这两种发展道路几乎是背道而驰。 除此以外,这狗东西还说要在登州大学里开设船舶制造专业。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搁一块儿,不知道这个狗东西会怎么选择? 然而朱皇帝的好心情并没能维持多久。 等朱皇帝和马皇后两人都喝了会儿茶,杨少峰就直接让厨娘去准备午饭,丝毫没提在造船的事儿。 就连登州府女学的事情也同样没提。 朱皇帝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望着杨少峰问道:“你跟咱说说,造船这个事儿,你有什么打算?” 杨少峰瞥了朱皇帝一眼,答道:“小婿又不懂造船,能有什么打算?” 嗯? 朱皇帝整个人都凌乱了。 不是。 你个狗东西不懂造船? 那你还口口声声的喊着要在登州府造海船? 朱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黑,杨少峰却自顾自的说道:“小婿想过了,等岳父大人安排的工匠到了登州府,就让他们去挑选能建造船坞的地方。” “等船坞建好了之后,再让他们主持造船的事情。” 朱皇帝黑着脸道:“合着你什么准备都没做?” 杨少峰理直气壮的望着朱皇帝说道:“小婿根本不懂造船,又怎么知道要做什么准备?” “不过小婿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岳父大人调来的工匠懂造船,那就让他们去主持造船。” “小婿只要能安置好他们的家人,能给他们弄来足够的钱粮物料就行。” “毕竟隔行如隔山。” “这船造出来要么是让百姓出海打鱼,要么就是装备水师。” “无论哪种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小婿可不敢在这种事情上胡乱插手。”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朱皇帝反而陷入了沉默当中。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总感觉这狗东西就是想偷懒。 可是这句话又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沉默了好一会儿,朱皇帝才微微叹息一声,说道:“你说的对,造船这事儿确实不能胡乱插手。” 说到这儿,朱皇帝忽然话锋一转,说道:“女学的事儿呢?” 杨少峰嘿嘿笑了一声,说道:“女学的事儿,小婿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没等朱皇帝发问,杨少峰就直接说道:“女学的事情,最简单的是蒙学、社学和大学,最麻烦的则是府学和县学。” 听杨少峰这么一说,朱皇帝不禁有些懵逼。 最简单的是蒙学、社学很好理解,毕竟蒙学和社学里都是几岁的娃娃,不会涉及到什么礼教大妨。 最麻烦的是县学和府学也很好理解,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不适合在一起上课,男女学必须要分开,而能担任县学和府学的女先生不能说完全没有,也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如果用男先生的话,又难免要涉及到配备女子看护等乱七八糟的问题。 真正让朱皇帝感觉无法理解的,是杨少峰所说的“大学最为简单”这句话。 毕竟连县学和府学的女先生都不好找,大学的女先生不是更难找?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朱皇帝干脆望着杨少峰问道:“大学需要的女先生,你又打算上哪儿去找?” 杨少峰小心翼翼的打量了马皇后一眼,说道:“宫里不是有许多女官么?” “这些女官可都是识字的。” “放归一些年龄大的女官,让他们来县学、府学和大学担任教书先生,不是一举两得?” “除此以外,小婿听说京城里有许多勋贵人家的女儿也有颇通诗书的。” “岳父和岳母大人何不先在金陵办一所女学?”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朱皇帝整个人都傻了。 不是。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放归一些年龄大的女官? 这踏马不是纯纯的扯犊子么。 宫里哪儿有什么年龄大的女官? 你总不能指着那些双十年华的女官就说他们年龄大吧? 就算他们年龄大了,以后也是要分配到各个公主府去的。 再说了,咱妹子为啥要搞女学? 想要让天下的女子也有读书的机会是一个原因。 宫里的女官不够用也同样是一个原因。 哪儿来多的女官分配来女学做教书先生? 还有那些勋贵人家的闺女。 那一个个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你让她们来书院里做教书先生? 朱皇帝黑着脸道:“你这些话要是让京城里的那些勋贵们听到,还不一定在心里怎么骂你。” 杨少峰毫不在意的说道:“瞧岳父大人这话说的。” “他们何止是在心里骂小婿。” “他们都有可能冲过来殴打小婿。”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更加阴沉:“既然知道容易挨揍,你还说这些?” 杨少峰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不愿意自家闺女当教书先生,归根到底还是名利不够。” “俸禄,官职,名声,这些东西都给到位,他们能为自家闺女的教书先生名额打破头。” 朱皇帝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当中。 杨少峰却又继续说道:“岳父大人一直都忽视了一个事情。” 朱皇帝微微一怔,问道:“什么事情?” 杨少峰道:“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原本那些读书人有些是心向胡元的,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从心底偏向大明?” “歹树难结好果。” “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而那些勋贵家的闺女则不一样。” “她们从一开始就是心向大明的。” “她们教出来的女学生,也会从一开始就心向大明。” “当然,想要让那些勋贵们同意自家闺女来女学当教书先生,这里面又涉及到教书先生的职级问题。” “比如说汉时的博士,学士。” “岳父大人何不让礼部的诸位官老爷们整理出一套教书先生的职级待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