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38章 让王朝短期崩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挖掘了那么多年,是不是已经要挖完了}.M 祖辈们:!!什么被挖完了? 老祖宗们真的坐不住了,谁看了这段话还能稳住,怕是今晚都要睡不着了。 “这是在说刨坟吗?之前看到的博物馆,该不会是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吧,那岂不是历朝历代都被挖了,我的娘嘞。” “唉,咱讲究个入土为安,选个风水宝地,辛辛苦苦的埋,就为了到了九泉之下也能舒舒服服的,结果到了后世倒不在乎这些...” ...... 帝王们忧心忡忡看着光幕,避免错过重要信息,谁都知道帝陵肯定有很多陪葬品,防盗墓贼就算了,还要担心被后人挖了,这叫什么事啊。 嬴政之前的打算是,他作为始皇帝,那帝陵一定要大,要建造的万中无一,现在他后悔了,遇到一群不省心的后世人,越简单越好。 李二的反应是最大的,谁让他几个孩子墓被盗过,还是陪葬在昭陵,所以昭陵到底怎么样了,还好吗?重新换地方埋也不行,耗费人力物力是巨大的,他可没忘记后世人说秦始皇大兴土木,他也不想后世人提到他也这样说。 世家大族的子弟、朝堂的官员们自然也不敢放松,他们下葬的时候一般不会简单到哪里去,多少陪葬品也会有的。 尤其是对于豪门贵妇来讲,死都死了,千百年后还被挖出来,想起来就吓人。 {一号网友表示:别问是不是快挖完了,就之前我家附近一个楼盘,挖着挖着就挖出个墓,好像还是秦始皇的叔叔} 祖辈们:...汗 想到现代人修那么多房子,各种便捷的交通,甚至地下还有地铁,老祖宗们感觉这挖到墓也正常了,以后这样的消息可能还会知道的越来越多。 大秦的众人:啊?这个现代人在说啥?陛下他叔叔出土了? 嬴政揉了揉眉头,这,这让他怎么说才好,至于是不是他叔叔,他也不知道,虽然关系不亲,但嬴政总有一种他的帝陵也不保的预感。 扶苏暗暗吐了口气,还好不是他爹被挖了,虽然这个叔爷爷有点惨吧。 {二号网友表示: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二里头遗址,1959年开始发掘的,挖了六十多年也只挖了1.5%,全部挖完预计还要花三千多年,那个时候今天的考古现场又会变成遗迹了} 祖辈们:...这到底是咋挖的啊,要三千年,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三千年这个时间有多长,没有人比他们更有数了,就秦皇汉武所在的秦汉,距离后世都才两千多年,这中间要隔多少代人? “三千年啊,那他们也成祖宗了,那时候的人再看他们,也成了古人。” “哈哈哈,那他们也要被挖吗?太逗了。” “我们和现代人相比,差距都如此之大,只怕后世三千年过去,会不会后后人又变了一种生活方式?” “我算是看明白了,反正挖是挖不完的,就像是一个轮回一样。” ...... 已经改变不了的祖宗们,郁闷过后只能坦然接受了。 — {#怎么让一个古代王朝迅速崩溃?} 祖辈们:??应该是大变祖制? 帝王们齐齐无语,这小子提的什么问题,想干啥? {一号网友表示:历史上有现成的例子啊,学司马炎立个白痴儿子当皇帝,学萧衍做和尚,学赵佶当书画家、学朱厚熜当道士、学朱翊钧三十年不上朝、学朱由校做木匠... 然后再采用秦朝的律法、王莽的政策、杨广的工程,宠信赵高、高俅、秦桧、刘瑾、魏忠贤这样的下属,来一个赵光义一样的兄弟,有胡亥、司马衷这样的儿子...你把他们都给中和一下,就会发现简直太简单了} 各时空静谧的可怕,当然除了先辈们,他们忙着呢,一些地下工作者今晚还有任务,看了看后人的调侃,怪逗的。 而就这短短一段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太多了。 古代的老百姓们都迷茫了,这难道当皇帝是坏事,怎么还有做道士不上朝的皇上啊?随即不少人又想明白了,怪不得了,昏君太多,王朝不灭都不可能。 大秦 嬴政陷入深思,大秦的律法他知道有问题,早有准备,但"胡亥这样的儿子",他第一次听说,而且还有如此浓厚的讽刺意味,能把王朝搞崩溃的儿子?胡亥这家伙到底干了什么蠢事?还有赵高,这两人竟然在后人眼里有这么高的"评价",他想不注意都难。 而在寝宫的胡亥,还有跟着他伺候的赵高,两人都被吓到了,眼里的惊恐一览无余。 扶苏眼里有一丝忧虑,他这弟弟,在历史上是做了什么荒唐事了吗? 大秦的百姓们有些绝望,但光幕的出现又给了他们一丝希望,陛下会改吧?他们再等等。 汉初 刘邦心烦的看着戚夫人叽叽喳喳,简直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他现在只想看光幕,看乐子,烦人。 “你先回去吧,朕晚点来看你。” 戚夫人嘴边的话一哽,只能把未说完的咽下去,眼泪要掉不掉的,心里骂的不行,但脸上还强扯一抹笑,“妾先告退了。” “去吧。”要是平时看到美人落泪的场景,还柔弱故作坚强的模样,刘邦肯定要安慰了,只是和江山社稷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嘛,何况历史上小四好像还做得不错。 等戚夫人走后,刘邦就想到两汉中间的新朝,这个王莽到底是推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似乎玩崩了,这也好,江山注定回归汉家,刘邦开怀大笑起来。 出了殿外的戚夫人听见这肆意的笑声,当即脸色一黑,这是太高兴自己走了不成?戚姬委屈了,真真表现了那句女人如衣服。 三国建兴年间 刘禅笑得肚子都痛了,司马家遭报应了吗,立白痴当皇帝? 姜维、蒋琬、费祎等人想劝陛下悠着点,但他们自己都一脸笑容,他们注定和司马家敌对,敌人倒霉当然乐得看乐子。 西晋泰始年间 司马炎郁闷的不行,这几日他总觉得后世人对大晋没有什么喜欢之心,连他祖父都被骂老乌龟,自己的儿子现在还被骂白痴?这次他说什么也不能听皇后的意见。 尤其是大臣们似有若无的眼光,甚至千年后都被后世人拿出来调笑,这种心情谁懂啊。 开皇年间 杨坚看着"杨广"二字,也有一种不妙的预感,这不是老二吗,要说是同名同姓,几率太小了,难不成历史上老二做了皇帝?他才是第二个"胡亥"? “父皇,这个杨广肯定不是儿臣。”杨广也被光幕上的提名吓了一跳,进宫来和父母加深感情,哪知道遇到这种事情,他心里也虽然慌乱,但还是强做镇定的解释。 独孤皇后也不相信她乖巧懂事的儿子会和胡亥他们提名,也连忙开口,“那罗延,单单是一个名字,说明不了什么,万一冤枉儿子就不好了。” 杨坚脸色也柔和了,“皇后说的对,广儿,时辰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虽然这样说,杨坚还是留了个心。 “那儿臣先告退了。”杨广见他爹面色不好,也不多留了,而且他心里也乱。 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了后人没提到大唐,甚至连李姓皇帝都没有,心里万分得意,不错不错,这是大好事啊。 开宝年间 同样气急攻心的还有赵匡胤,只见他的手死死的扒着龙椅,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赵光义?这混账是干了什么,还有赵佶,姓赵,好好的皇帝不当,当书画家?” 熙宁年间 赵顼有种不祥的预感,赵佶难不成是他儿子?这家伙不好好当皇帝,反而痴迷书画,让大宋裂了,家门不幸啊,这到了地下怎么和祖宗交代? 绍圣年间 宋哲宗赵煦神色不明,赵佶当了皇帝?不会就是这家伙当书画家,不理国事把大宋搞裂开了吧,那自己呢,自己的孩子呢?难道绝嗣,而且根据北宋的国祚看,自己的寿数想来也不长... 洪武年间 此时的朱家也不平静,后世提到三个姓朱的,朱元璋一看就知道了,厚、翊、由,这是他给老四这一脉定下的字辈,这三个榜上有名的家伙,一个当道士,一个三十年不上朝、一个做木匠? 朱元璋的脸冷得吓人,“合着咱打下了的基业,就是被这群不孝玩意儿败光的,那么多朝代,咱朱家的可真出息了,一下就上榜了三儿。” 燕王府,朱棣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还好不在宫内,不然他爹不追着他打?这几个兔崽子可害苦他了啊。 永乐年间 朱棣来太子府看望太子,还没有回宫去,此时看着光幕,永乐大帝也处在暴怒之中,“三个混账东西,好好的皇帝不做,都是在干什么?啊?” 朱高炽也是一副欲言又止、一言难尽的表情,肯定是被前面这家伙带坏了。 正德年间 朱厚照看到刘瑾这个名儿,嗯,这家伙早被他咔嚓了,不过这魏忠贤是谁啊,还有朱厚熜?能轮到和他同一个辈分的上位,那只怕他不仅凶多吉少,还没有子嗣。 在封地的兴王朱祐杬,看着儿子的名字一惊,好消息是儿子当皇帝了,坏消息是他喜欢当道士,还有更坏的消息,只怕皇上现在要来拿人了,这可真是火烧眉毛。 嘉靖年间 朱厚熜依旧是老神在在的模样,他喜欢求仙问道怎么了,一个爱好而已,他孙子和孙子的孙子,不是也有点小癖好吗,咳咳,虽然话是这么说,但道长还是有点脸红。 天启七年 朱由检看着他哥的名字有些尴尬,还有前两位,他爷,他爷爷的爷,这可真是有些丢人了。 不过魏忠贤这老东西被他抓了,他现在也不敢太着急了,大明亡国的那个时间已经深深印在他脑海中,他现在只想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而光幕就是这个机会... {二号网友表示: 第一、大兴徭役,无休止的征用民力,让民夫们也要让他们付费干活; 第二、不给文武百官俸禄、不给士兵们军饷,每年还要按等级给朝堂上交钱; 第三、大肆加税;第四、引狼入室,放任蛮夷入侵} 祖辈们都有些斯巴达了,只有他们猜不到,没有后世人想不出的,这每一条都是在作死的路上来回蹦跶。 嬴政感觉心上又被扎一刀,大秦的徭役重、律法也苛刻,黔首们的确需要先休养生息为好,大秦的灭亡,他何尝没有责任,太急了却忽略了现实。 朱元璋摸摸鼻子,他再削减官员的俸禄,都没敢说让他们付费干活,这过界了真的要完犊子。 官员们都佩服的看着光幕,论狠还是后人狠,竟然能说出让他们付费上朝的话,呵,就过分了哈。 老百姓们虽然觉得最上面那位干不出让人交钱干劳力的事,但架不住一些朝代真有昏君啊,就怪忐忑的,不过要真这样,他们也不介意建立后世那般的国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