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9章 陈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听完工匠这番解释之后,李渊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里所说的“一刀”通常包含一百张纸。 如此算下来,每张白纸竟然就要花费足足十文钱才行!这样的价格实在是令李渊感到有些吃惊不已。 要知道,此时正处于东汉时期,铜钱的购买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在太平盛世之际,人们往往只需要花费不到一百文钱便能购置到整整一石粮食。 而这一石粮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足够他们维持一个月的生计之用。 换句话说,差不多相当于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口粮才仅仅能够换购得到区区十张白纸而已! 价格之高昂着实让李渊忍不住咋舌不已。 然而,这番话传入周围那些文吏的耳朵里时,他们的脸色却瞬间发生了变化。 要知道,能够跟随在李渊身旁的文吏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对各种事务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了解,所以十分清楚这样的价格将会带来怎样巨大的影响。 “居然会如此之便宜!” 说话之人目光紧盯着眼前的这些纸张,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紧接着,众多人纷纷将视线投向了那张洁白如雪的纸张。 只见一名文吏迅速伸手拿起了一张白纸,并顺手抓起一支毛笔,轻轻蘸了蘸墨水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开始在纸张上奋笔疾书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太习惯这种新的书写工具,这位文吏写出的字迹显得有些歪歪斜斜、参差不齐。 但是没过多久,随着他逐渐熟悉了纸笔的特性,笔下的字迹开始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不一会儿工夫,一篇洋洋洒洒长达五百字的文章就这样跃然于这张雪白的纸张之上。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发出一阵惊叹声。 毕竟,仅仅只需花费十文钱就能买到的一张白纸,竟然可以承载下多达五百个字的篇幅。 若是换成以往常用的竹简,恐怕得用上整整五册才能容纳下同样多的文字啊! 而且,竹简本身的制作成本也是相当昂贵的。 相比之下,一张薄薄的白纸所能发挥的作用简直超乎想象,可以说它完全抵得上五枚竹简呢! 然而,一枚竹简的制造成本竟然高达一张纸张的十余倍之多! 这其中蕴含的深意,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毫无疑问,廉价且方便书写的白纸注定会逐渐取代竹简曾经占据的重要地位。 就在此时,李渊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了刚才那位略显失态的文吏身上,他的脸色瞬间浮现出浓厚的兴趣之色。 只见李渊开口问道:“汝如何称呼?” 其实,对于这位文吏,李渊在过去的数天里也曾有所目睹。 此人正是来自阎忠帐下的一员文吏,平日里一直跟随在阎忠左右处理各种事务。 不过,尽管李渊对他有些印象,但却并不知道他的确切姓名。 听到李渊的询问,方才还有些失态的文吏,此刻面色骤然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只听得他赶忙恭敬地回答道:“属下陈琳拜见大将军,还望大将军能够宽恕属下先前的失礼之处!” 说话间,陈琳的神情充满了惶恐与敬畏之情。 李渊见状,眼角不禁微微一缩。 这个名字为何如此耳熟呢? 突然间,他脑海中灵光一闪——陈琳,那不就是官渡之战中,替袁绍撰写檄文大骂曹操的那位文士吗? 没想到,他居然也在自己麾下。 想到此处,李渊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之意,于是继续追问道:“那么你在汉室朝廷之中担任何等职务?” 面对李渊的追问,陈琳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回应道:“回大将军,属下实在不敢当啊!属下只不过是大将军何进府中的一名普通幕僚而已,至今尚未获得正式的官职名分呐!” 言语之间,陈琳的语气显得极为谦卑和恭顺。 李渊闻言点了点头。 当初进入洛阳之后,确实抄了大将军府,俘获了上千人。其中大部分是奴仆,还有一部分就是大将军府中来不及撤离的幕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何进的儿媳——尹氏,竟然也落入了李渊之手。 遥想当初,黄都曾特意就此事向李渊禀报过。 然而,那时的李渊事务缠身、繁忙至极,压根儿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事儿逐渐被他淡忘在了脑后。 可此时此刻,李渊却冷不丁地回忆起了这段往事,心中不禁暗自一笑。 回想起当初在洛阳城大肆搜刮之时,李渊可谓是收获颇丰。 不仅将城中众多的文士和官员统统掳掠到了自己这边,数量众多。 但是,至于具体究竟掳来了哪些人,李渊当时并未仔细过问,所以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如今局势总算稳定了下来,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声名远扬的人物开始接二连三地现身于李渊面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钟繇,紧接着又是陈琳。 而在那改造营地之中,更有沮授与张郃二人的身影。 面对此情此景,李渊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强烈的预感:在自己的军队当中,必然还隐藏着许多其他在东汉末年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只不过,目前尚未被自己所察觉而已。 不过,无论这些人是否真心实意地前来投靠,李渊其实一点儿都不在意。 因为在他看来,人才乃是任何时代最为关键且重要的资源。 即便无法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效忠,李渊也绝对不会轻易放走他们。 正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渊宁愿毁掉这些人才,也决不能让他们转投他人门下。 造纸的高昂价格令李渊倍感惊讶和棘手。 无奈之下,李渊只得寄希望于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工投入生产,以此来尽量压低造纸所需的成本。 李渊仔仔细细地将眼前的纸张审视了一番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紧接着便向身旁的侍从吩咐道:“去,把印刷相关的东西给本将军呈上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