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奋斗在晋察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北方无战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张浩自打正式接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一职以后,便是在谋划华北野战军的未来发展。 此时已经是44年的十月底了。 东北的战事已经彻底结束了,同时,调到东北的36纵队-39纵队,也是已经分批调回了华北地区开始休整。 而现如今,负责中朝边境防备工作的,则是30纵队、31纵队、32纵队和35纵队。 经过这些时间的发展,现如今,各大纵队的兵力都是有所加强,以上四个纵队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六万人。 没办法,部队还是要持续发展的,一些情况不可避免。 如今的华北野战军,已经全部换装了国产装备。 而伴随着华北野战军全面换装结束后,第二个换装的,则是西北野战军。 没办法,伴随着东北战役的结束,西北野战军,现如今反而成了我军防务压力最大的一个野战军。 南有胡宗南,西有上马,东北有阎老西和傅作一。 反而成了防备压力最多的一个野战军。 再加上,西北野战军所面对的对手,不是日军那样的武器装备统一的武装,反而是五花八门的,什么装备都有,哪怕是能够通过缴获来获得武器,也不过是增加后勤压力罢了。 所以,我军干脆就把西野的装备进行统一了,这样后续的战斗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伴随着东北工业区的加入,各个兵工厂的武器生产计划全都在进行调整。 现如今的八路军,主要的工业区便是以花溪谷、红崖谷、保定的机械厂、雄安的工厂为核心的冀西工业区、东北的辽河工业区、以太原为中心的太原工业区以及以陕北为中心的延州工业区。 这其中,延州工业区主要是生产一些机械设备,冀西工业区则是主要生产轻重武器、太原工业区因为其地理优势,主要是集中了我党的一些高技术研究所,而工业区,基本上也都是围绕这些研究所进行研究的。 未来太原的研究所大部分虽然都会搬迁到其他地方,但可以预见的是,至少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太原绝对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后便是新得到了东北工业区了。 东北工业区因为主要是日本人建设的,很多东西都是比较有日本的特色的。 所以,为了更加适配我党我军的情况,未来这些工厂肯定还是要进行一定的改造的。.M 就比如沈阳和本溪的一些轻重武器工厂,现如今已经全部调整为生产步枪和半自动步枪等我军制式武器了。 当然了,要说我军在东北收获的最重要的一座工厂的话,那就应该是中东铁路公司造船工场了。 这家造船厂始建于1898年,算是我国第一批工业化造船厂了。 而经过工程师的评估,这座造船厂,虽然很多设备都被拆走运到了日本,但以现有设备,也是可以建造最高两千吨级的船舶,以及最多对万吨级船舶进行修理的能力。 当然了,有这个能力归有这个能力,关键是咱们没有多少这方面的人才啊。 没有人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学呗。 正所谓百年海军。 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事情需要提前就开始准备了。 日军撤走前,虽然移交给了我军一批军舰,但最大的一艘也就一千多吨,小的甚至只有一两百吨。 这些战舰,最多也就能在近海跑一下了。 但有总比没有好。 这些战舰虽然小,虽然不堪,但总比原时空刚建国的时候,只有几条舢板要好吧。 也因此,九月份的时候,海军部队从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以及华东野战军之中抽调了人员,正式宣告成立了。 而海军的舰船,除了37艘大小舰艇之外,还有24艘缴获的日方的最小一千多吨,最大八千多吨的运输船。 而这总计61艘船只,便是海军的全部了。 听着数量似乎不少了,但实际上,37艘舰艇的总吨位加起来,也就不到七千吨,另外24艘运输船的总吨位加起来,也就五万多吨。 也就是说,我军海军的总吨位加起来,还没有日军的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吨位高呢。 任重而道远啊。 但海军人员并没有气馁。 海军既然宣告成立了,那很多事情自然也就开始了。 和空军一样,海军的级别暂时也是被定为了纵队一级。 不过,因为空军的发展极其迅速,现如今的空军纵队,已经下设四个飞行师和一个空降师了,空军纵队的总兵力接近四万人。 而海军方面,通过讨论后,短期内,海军的主要任务,是近海防御和登陆作战。 所以,海军陆战队便是关键之所在了。 整个海军纵队,现如今下设一个舰队和海军陆战队总计两个旅。 同时,造船厂现如今虽然没有造舰的能力,但造船的能力还是具备的。 多建造一些运输船,就算是未来海军用不到了,也可以用来进行一些近海运输任务。 最关键的是,可以用来培养造船厂的工人技术水平。 为以后制造舰船积累经验。 至此,我军开始了一段大发展的时期。 因为日军将战事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我军也没有什么插手的机会。 没办法,花生米为了防止我军染指南方地区,禁止我军部队跨过长江。 为了一些影响,我军便是没有撕破脸,就这么在华北地区安安心心的发展着自己的实力。 如今的我军,治下人民的数量,经过初步统计,差不多1.5亿人口了。 这基本上占据了我国现在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伴随着我军治理的深化,地方建设越发的深入以后,中国北部地区的和平,俨然是已经到来了。 就这般,时间晃晃悠悠的,便是来到了45年。 到了这个时候,局势已经越发的明朗了。 日军虽然把东北的关东军部队全部加强到了华南和东南亚地区,造成了日军在这些地区的一些优势,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