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正当赵旻正与卫府各地返还之众人,以及刘表、刘备、孙权这三大诸侯派来的使臣叙旧谈笑时… 卫府大门外突然喧闹起来。 随即,赵贲的声音响起。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少君,河北河间国张儁乂、颖川郡辛仲治携厚礼至。” 来者… 竟然是河间张郃和颖川辛评! 赵旻对此始料未及。 袁绍居然派使臣向刘协朝贡?而且… 袁绍派来的居然是张郃和辛评? 这… 袁绍这分明是在向赵旻示好嘛。 张郃自不必多提,那是赵云叔侄二人的老朋友… 当然,张郃也是赵旻急欲招揽的猛将之一。 至于辛评… 颖川辛家如今是赵旻坚定不移的合作伙伴兼战友。.. 是以,包括赵旻在内,卫府上下人等皆不敢托大,更不敢怠慢,当即走出卫府大门相迎此二人。 张郃、辛评二人皆着一身蜀锦袍、头戴束髻冠,此刻正满面堆笑,向看守卫府大门的赵甲、赵虎、赵旭和赵贲四人(这哥四个终于再次相聚)颔首示意。 见此二人前来,卫府之中,最高兴的人是… 赵大娘。 赵大娘对张郃、辛评格外热情。 “儁乂、仲治,快快请进!袁公竟派你二人至此?” 瞧瞧这称呼… 刚刚还在破口大骂“袁绍老匹夫”的,莫非是赵大娘的孪生姊妹?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张郃辛评二人,明显对赵大娘如此热情极不适应。 就连他们二人脸上的笑容,都变得略显尴尬。 二人忙不迭作揖行礼。 “某等参见嫂夫人!袁公托某二人前来,一是为向天子朝贡、二是为与卫将军冰释前嫌。” 赵大娘闻言笑得更加灿烂。 “如此甚善!儁乂、仲治,二位请进府再详谈!” 刘先、陈到、刘琰、太史慈和周瑜这些人,见张郃、辛评二人至此,心中忍不住暗惊。 袁绍这是何意?其人竟欲与卫将军讲和? 这… 无怪他们心中吃惊,盖因今年赵旻将袁绍得罪得太狠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诚然,高干刺杀赵旻确属重罪,其人所谓“畏罪自尽”也实属咎由自取,然而… 赵旻那“大字报”也太过分了吧? 这两三月以来,袁绍为天下人所口诛笔伐,可谓狼狈至极。 在如此情况之下,袁绍居然还要与赵旻冰释前嫌? 袁绍的心胸何时变得如此宽宏大度了? 袁绍你要给力!你要坚持!你不能与赵旻讲和! 你若与赵旻讲和,我们往后的日子该如何过? 刘表、刘备、孙权三人的使臣,心态登时有些凌乱。 可想而知,当赵旻腾出手来… 他们三方都将如临深渊。 今年的赵旻势头实在是太猛,猛到让天下所有诸侯都坐立不安… 周瑜最先想通了这一点: 所以,袁绍才会派与赵旻素来友善的张郃、辛评出使许都,试图与赵旻冰释前嫌。 一念及此,周瑜心中反而稍安。 吴侯虽已不在,然盟约未变,某等仍应与卫将军友善。 不再提三方诸侯使臣心中的小算盘。 众人分主宾落座后,辛评笑着向赵大娘作揖,并开门见山。 “嫂夫人,高干之所作所为,某家明公完全不知情,故当日明公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甚至欲枭高干之首级以谢卫将军。 故而,某家明公欲与卫将军冰释前嫌,且近日欲返汝南汝阳县拜祭袁氏祖先。” 赵大娘大喜。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甚善!老身亦有意返常山真定县拜祭赵氏祖先。” 原来,这才是令赵大娘高兴的真正原因所在。 由是,赵旻不得不开口。 “仲治先生可转告袁公,旻今岁与袁公发生龃龉,皆因高干欲刺杀旻之故也。 今高干既已畏罪自尽,兼且袁公又尊奉天子,旻当然愿与袁公冰释前嫌,遑论旻与袁公并无仇怨。 先前旻尚以为,高干所为皆为袁公指使,如今看来,此事与袁公毫无关联,此旻错怪袁公也,烦请先生代旻向袁公致以歉意,稍后旻必为袁公修书一封致歉。” 言罢,赵旻郑重其事地向辛评深深一揖。 苟哥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就低调做人。 袁绍虽不得不与赵旻和解,但袁绍到底有多恨赵旻,赵旻心中不可能没有半点儿逼数… 赵旻这是往死里骂袁绍啊!袁绍没被赵旻活活气死,已殊为不易。 因此赵旻见好就收,主动放低姿态… 赵旻不如此不行,他明年肯定要远征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在此期间,他的老巢中原必须平安无事才行。 辛评和张郃二人,登时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赵旻暂时也不愿和袁绍撕破脸皮。 二人当即起身向赵旻还礼。 “卫将军言重矣。某家明公对高元才擅自做主、行刺卫将军之事亦深表歉意。” 这只是一句客套话,赵旻当然不会当真。 反正赵旻心中的恶气已经宣泄一空。 所以,赵旻颔首后复又问道:“仲治先生,不知袁公欲何时赴汝南?可需旻沿途护卫袁公?” 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赵旻和袁绍之间并无各种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或者准确来说,是袁绍负赵旻,而非赵旻负袁绍。 遑论高干还曾刺杀赵旻。 加之赵旻在江南之乱中坐收渔利、顺势占据荆州四郡之地… 所以,即便赵旻大肆发动舆论攻势,让袁绍血压一度飙升到二百五,袁绍也不好、更不敢与赵旻撕破脸皮。 也因此,赵旻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试探袁绍的态度。 辛评笑着行礼。 “如此,便有劳卫将军。某家明公将于三日后至兖州东郡白马城。” 赵旻欣然颔首,心中大定。 其人心道:绍叔,你如今不敢打老子,嘿嘿!今后你更不敢!只要再给老子一年时间,老子对你何惧之有? 苟哥心中作是念,口中却欣然道。 点&~为@:塔读小说app 诸葛亮年少时以“管仲、乐毅”自诩,可知其本心,是寻找代理人(齐桓与燕昭),维护江汉政权的割据局面,借此为进身之阶。 (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老家虽在徐州琅琊,却对返回中原毫无兴致,一心谋求在外发迹。 甚至公开宣称“中原人才济济,建功立业何必在北国”。 公威(即孟建)思乡里,欲北归,(诸葛)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魏略》 看亮为刘备画策隆中,开口就是“荆州乃用武之国,而其主(刘表)不能守,将军(刘备)岂有意乎”,便可知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襄少壮派,时刻准备抛弃刘表,拥立新主,维护割据局面。 诸葛亮虽然功德盖世,实际其出山的计策却相当险恶野蛮,可谓“乱武天下”。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一纸隆中对,区区数百字,竟前后涉及颠覆三个政权(刘表、刘璋、张鲁),其中刘表还是刘备的恩主。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野心昭然,锐意进取,锋芒毕露。 侧面也可以看出,与“暮气沉沉、伏膺儒教”的耆老派不同,少壮派“儒法双修、王霸兼杂”,学术风气与精神面貌,呈现出完全相异的色彩。 诸葛玄与诸葛亮两代人物在荆州的始末变迁,生动勾画出流寓士族的兴衰起落。 诸葛玄流徙南阳,是托庇袁术余党,而非投奔刘表。实际就袁术和刘表的恶劣关系看,诸葛玄改换门庭绝无可能。 在南阳客居的数年中,诸葛玄替子侄们完成了与荆襄豪族的通家联姻,分别攀附上蒯氏、庞氏、黄氏。 其目的大约是想完成诸葛家族的土著化,方便日后出仕,重振家门(察举制下的“乡举里选”,依赖籍贯所在)。 然而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作为客居荆州的侨寓士人,虽然家族与当地门阀联姻,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融入外州的士族社会。 看诸葛亮与黄氏无子,乃至险些绝嗣,便可知《襄阳记》所谓的“身有丑女,才堪相配”纯粹是事后附会。 (黄承彦)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襄阳记》 诸葛亮的婚姻,完全出于利益考量,毫无情感可言。甚至干脆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对荆州的耆老勋旧而言,“纳土归降”可以维护门第不堕,但对侨人士族与本地的中下级豪强而言,降曹则无利可图。 因此这群少壮派,便致力于维护荆州的割据地位; 乃至刘表未死,便纷纷寻找新的代理。 诸葛亮为刘备“画策隆中”,其实便是这种心态的现实反映。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由是,与庞统不同,野心勃勃的诸葛亮绝无可能投奔赵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