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7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旻笃定刘备不会轻易退兵。 其原因显而易见。 其1,刘备针对荆州的阴谋不但被赵旻、荆州豪族粉碎,而且其人痛失黄忠、文聘两员猛将。 既如此,刘备又岂能善罢甘休? 他不狠狠咬下孙权1口肉来才怪! 其2,连远在益州的赵旻都能看出孙权猜忌孙策的旧臣,近在山阴城的刘备又岂能看不出来? 刘备不趁此良机再占领1些江东地盘,更待何时? 遑论相对而言,会稽郡在江东亦属蛮荒之地。 其3,交趾4郡既已归刘备之手、兼且士燮已臣服刘备,刘备不但已无任何后顾之忧,且将有源源不绝的粮草辎重由交趾发到豫章、会稽2郡。 1言蔽之,因主战场不在刘备、而是在孙权的地盘上,所以孙权或许耗不起,但刘备绝对耗得起。 如此1来,未达成自己全部战略目标的刘备,何必要急于退兵? 人家干嘛不趁孙权内忧外患严重之时,1口吃下孙权? 然而… 问题来了。 面对赵旻的冷笑,孙权报之以哂笑。 “卫将军有所不知,天子今已下诏令、责令刘玄德即刻退兵返回桂阳郡。刘玄德身为大汉宗室,焉能抗诏乎?”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而今天子犹在、汉室犹存甚至已现中兴之势,刘备若接诏,便不得不奉诏退兵、乖乖返回桂阳郡履职。 但是… 赵旻对孙权很失望。 这真是历史上那位有勾践之英奇的枭雄? 江东给这种人,真能成功抵御刘备入侵? 赵旻遂叹了口气。 “吴侯可知,刘玄德今何在?” 孙权正欲开口,突然神色大变。 诚然如此。 不管是刘协还是伏寿,亦或是荀彧拟诏令,也不管是由何人送诏令,他们总要将诏令交到刘备手中才行吧? 那么问题来了。 若刘备本人没有接到诏令呢? 要知道,这诏令是发给刘备本人的! 刘备若提前得知此风声,尽力避而不接诏令,孙权又能如何? 刘备不是抗诏、也不是不尊天子,人家拼命躲着天使(天子之使臣,不是西方的鸟人),所以没接到诏令,如此1来,刘备何谈奉诏撤兵? 不管对谁,刘备都有话说: 非我刘玄德抗诏不遵,实是我不知有此诏令也!我若接诏,必遵从天子诏令、绝无异议! 在这没有卫星定位的时代,孙权去哪儿找刘备? 以是故,终于反应过来的孙权,才会神色大变。 于是孙权着急了。 “卫将军,若天使迟迟寻不到刘玄德,我请天使将此诏令传于刘玄德麾下如何?” 赵旻心中对孙权更加失望。 赵旻再次叹了口气后,对孙权冷笑不已。 “刘玄德焉可不做防备?你若逼急刘玄德,须当心刘玄德遣死士暗杀天使、损毁天子诏令,届时刘玄德再反咬你1口,你又当如何辩驳?” 赵旻的意思是:你孙权是可以请天使将诏令转交于刘备麾下,但你须当心天使尚未交诏令便1命呜呼! 到时候刘备贼喊说贼,孙权如何自证? 人家刘备只需要咬死1个问题:请天使转交诏令者乃何人?其人是何居心? 如此1来,孙权有理也将说不清。 1言蔽之,只要刘备想,其人便有的是办法接不到天子诏令。 其人不但有办法不接诏令,还能想出无数条堂而皇之的理由来自辩。 刘备摆明了就是要耍不要脸。 综上所述,孙权你准备怎么办? 孙权对此束手无策,他有些傻眼。 归根结底,孙权也只是个虚岁刚满2十的小青年。 他凭什么跟刘备这种老兵油子斗心眼? 刘备凭借自己多次出生入死的阅历,玩孙权还不简单? 不但刘备欺负如今这个阅历不够丰富的孙权,就连赵旻都忍不住想欺负欺负孙权。 当然了,赵旻如今可不想占孙权的地盘。 但这并不妨碍赵旻当众羞辱其人1番。 孙权的1众臣属都看得清清楚楚,孙权如今这手足无措的表现。 这些孙策的旧臣,在心中难免再次将孙策与孙权作比较,如此1来,显得孙权愈发不堪。 然而…赵旻思及孙策,还是决定就此罢手,不再羞辱孙权。 其人当即喝道:“文远!” 正在1旁美滋滋看热闹的张辽,冷不丁被主公点名,差点儿没反应过来。 万幸其人习惯了卫府的气氛… 张辽躬身抱拳。 “末将在!” “你率1万精兵、1部虎豹骑,即刻启程、赴吴县支援儁乂!” “诺!” 张辽躬身领命后,当即转身离去调兵遣将。 身为卫府中军的2把手、中领军赵云的副官中护军,张辽是有调兵遣将权的。 这只是开始。 赵旻继续高喝。 “子扬、孟起!” 刘晔、马超2人躬身行礼。 “主公!” “你2人率5千精兵,速速赴丹阳郡句(音同勾)容县,彼处必有刘玄德之伏兵,你2人将其揪出并歼之!” 丹阳郡句容县,毗邻吴郡丹徒县… 换言之,若赵旻未及时赶到,孙权将有大难! 刘晔老老实实领命,马超却格外张扬。 “主公放心,俺必全歼刘玄德伏兵!” 言罢,刘晔规规矩矩、马超昂首挺胸离去。 在小马哥看来,这事儿简直不要太简单。 赵旻则心道:刘备麾下皆为名将,也应让马超这小子遇上个硬骨头、吃点儿苦头! 于是赵旻微微苦笑后,复又看向程昱、薛州2人。 “仲德公、薛都尉,你2人率1万精兵,经海路赴海盐县,与儁乂、文远2位将军夹攻关云长!” 如此1来,关羽即将面临其人历史上败走麦城的局面。 但这还不算完。 赵旻最后看向荀攸。 “有劳公达先生即刻赶赴夏口城,助甘兴霸沿大江兵发豫章郡!” 言罢,赵旻又看向赵虎。 “阿虎,你率1部常山部曲护卫沿途公达先生!” 赵虎轰然应诺。 荀攸则微微1笑、躬身作揖。 “主公算无遗策,攸佩服不已!” 赵旻苦笑摇头:“先生过奖也,我不过逼迫刘玄德现身耳!” 主臣2人客套1番后,荀攸、赵虎2人1前1后离去。 至此,赵旻的策略已经相当清晰: 你刘玄德不愿撤兵?那好!我打到你见好就收、主动撤兵就是! 什么叫特喵的真理? 古今中外,无论何方何国,只要有了强大到足以威胁敌人生命的,这些势力都特喵的算掌握真理! 后世漂亮国便是例子。 这个道理就好比: 当我们造出1艘又1艘航母时,澳大利亚屡屡污蔑我们威胁南海…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他们这种说辞呢? 答案当然不是停止造航母! 恰恰相反! 当我们有整编3十支航母编队之时,澳大利亚还会不会污蔑我们“威胁”? 呵呵! 恐怕他们会如舔漂亮国1样疯狂舔我们吧… 不! 澳大利亚只会舔我们舔得更加没有下限,甚至敢于和漂亮国对着干! 因为生命诚可贵,他们要且行且珍惜。 赵旻用的,就是这种套路。 你刘备不接诏令? 我大军尽出之下,恐怕你会如兔子1样飞快接下诏令、主动撤兵,然后第1时间向代表天子的天使哭诉我欺负你吧? 赵旻6续派出麾下1众臣属之后,刘备害不害怕暂且不知,但孙权的1众臣属,脸色倒是变了又变。 他们以为这就算完了? 天真! 待1众臣属匆匆离去、忙于调兵遣将之时,赵旻复又大喝1声。 “阿旭何在?” 赵旭就在赵旻身后。 其人奔至赵旻身前、躬身抱拳。 “少君!” “速速点齐5千精兵,即刻随我兵发钱唐城!我要亲自支援太史子义、周公瑾2人!” 在场之人,包括孙权在内,脸色又1次大变。 【作者题外话】:扬州6郡中,江北的庐江、9江最富庶,吴郡、丹阳郡次之,豫章、会稽2郡是穷乡僻壤。 诸君不妨发散思维: 为何古代,尤其是李唐之前,神州版图总以中原为主、向外扩张能力显得有些不足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董卓雄踞司隶、袁绍鹰扬河北、袁术窃据扬土、刘表跨蹈荆襄。 这群魔王们,几乎占据了丧乱初期的全部州郡,唯有益州不在其中。 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魏书6董2袁刘传》赞语 按地位而言、刘焉父子是必入《魏书6》的。但若将刘焉写入《魏书》,那《蜀书》的“驱除列传(即群雄传)”便会缺失。刘备政权的法统就得不到体现。 毕竟,《3国志》虽云奉魏正朔,实际《先主传》与《吴主传》的写法、却完全按照“帝王本纪”的编年体例而成。 可知地方霸史中,亦需要“驱除之人”,故刘焉便从《魏书》中被踢出,转入《蜀书》。 《卷7》中的吕布、臧洪,再加上附传的张邈与陈登,论地位不过“寻常奸雄”而已,竟压了公孙瓒、陶谦诸人1头,背后亦可探讨。 《魏书》“群雄3卷”的人物设置,其实并非看“传主的实际地位”,而是看其与“曹魏的勾连程度”。 换言之,《卷8》中的陶谦、张鲁、公孙瓒等军阀,虽然显赫1时,与曹操发生交集的情况却相当有限。至于张燕、张杨、公孙度等军阀,则与曹操几乎从未发生过任何联系。 换言之,这群地处偏僻的军阀们,虽然在地方上显赫无比,实际对曹操的影响力却很弱。除陶谦、公孙瓒、张绣曾与曹操爆发过数次武装冲突,其余诸人则完全是“备位充数”而已。 《卷7》则不同,吕布的崛起与覆灭,几乎伴随曹操相始终。因此“剿灭吕布”的功绩,也就尤其符合“驱除”核心之所在。 将吕布置于“2公孙陶4张”之前,十分符合其定位。即“通过驱除群雄、强调打天下之不易,增强曹魏得天下之正”。 臧洪的情况与吕布相异。但与曹操另有些许勾连。比如臧洪代替曹操为东郡太守,2人曾共事袁绍云云。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1武帝纪》 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7臧洪传》 更为重要的,是《卷7》的人物顺位、对应的是《卷6》。 《卷6》的开篇人物依次是董卓、袁绍等。而《卷7》的开篇人物吕布与臧洪,2者先后是董卓、袁绍的故吏;曾存在明确的君臣关系。 因此《魏书群雄传》3卷的设立,前后呼应,同时不单纯以“人物地位”为划分依据,而是综合了“与曹操阵营的勾连程度”。 因为群雄传的设立,本就是为了凸显该政权的“驱除之所在”。 若无所驱除,也就不足列入了。 孙吴的驱除传,颇有霸史(所谓“割据史”)性质,以“地盘划分”为依据。即荆州、扬州、交州地区的旧日诸侯。 《吴书》中“群雄传”仅1卷(卷4)。位于帝纪之后、后妃传之前。 (1)妃嫔传的位置问题 如前所述,曹魏的群雄传位置,反映了外戚地位的下降;而孙吴效法旧例,则表明其后族地位高于曹魏。 吴国后妃地位的提高,与孙吴政权的“闺庭错乱”(近亲通婚)有关。吴主孙亮、孙休等人的皇后,皆孙权血脉。 准确1些讲,孙亮的全皇后是孙鲁班是侄孙女儿;孙休的朱皇后是孙鲁育的亲女儿,而鲁班与鲁育,又是孙权的亲生女。 从陈寿在《吴书5妃嫔传》赞语部分嘲笑孙权“嫡庶不分、祸及子孙”也可看出,彼时的风气,对“宠佞外家”是颇为反感的。 (孙权)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吴书5妃嫔传》赞语 因此吴书将《群雄传》列于《妃嫔传》之前,并非“扬州群雄重要性”的上升,而是对孙吴外戚的讥损。 (2)群雄传的人物问题 《吴书4》传主3人:刘繇、太史慈、士燮。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