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2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伏寿如赵旻1般挥了挥袍袖。 “妾知你欲何请,也罢,你暂且在许都休整1旬,1旬后尽速赶至钱唐城!且去!” 言罢,伏寿自案上取出两份制书及1封书信。 赵贲匆匆将其接过,躬身行礼、倒退而出。 其人咬了咬牙,心道:除死无大事!若刘备胆敢行不轨之事,老子拼死亦要护住少君! 就在赵贲回想自己彼时可笑的想法之时… 其人突然听到1声长叹。 “唉!也罢!子义兄,你我2人先随从文去见过刘玄德,再与主公辞别。” 太史慈大喜。 “公瑾,早该如此!孙仲谋处处缚手缚脚、疑神疑鬼,某早已忍耐不得!” 其人正待继续说下去,却见周瑜泪流满面… 太史慈当即闭口不语。 与周瑜不同,太史慈本是割据丹阳郡南数县的1方诸侯,因心折于孙策的洒脱、武勇及气魄而投降孙策。 周瑜却是孙策的创业伙伴。 江东孙家如今这偌大的基业,有1半都要归功于周瑜。 更何况,周瑜对孙策的感情,比太史慈对孙策的感情要深厚得多。 此刻,周瑜默默流泪不止,竟悲伤到口不能言。 赵旻心中默默感慨:如此重感情之忠义英雄,历史上的孙权竟处处加以提防!痛哉!痛哉!老子1定要让瑜哥尽情发挥! 老子倒要看看,没有任何掣肘的瑜哥,到底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本来兴高采烈的太史慈,见周瑜悲伤至斯,也不由怀念起昔日亦主公亦袍泽的孙策。 于是乎,1时间此地惟余鸟鸣声。 赵贲的思绪,再次飞到半个多月前。 那1日,他暗自做好牺牲自我的心理准备后,整个人反而轻松下来。 待回到家中后,刚将孙绍交给杨樱月传授武艺的大乔、以及身怀6甲的孙尚香2女,便复又将赵贲喊了过去。 气质温婉、似乎永远都带着微笑的大乔柔声道。 “阿贲,天子已下圣旨令子义将军、公瑾赴许都就职?” 赵贲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其人恭恭敬敬行礼。 “回桥夫人,正是。” 做为赵旻心腹,赵贲当然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反正桥夫人、孙夫人这辈子不可能进宫见皇后… 这简直是1定的! 王焉可见王? 大乔并不清楚赵贲那充满故事的心理活动… 好吧,其实就算大乔知道也无妨。 大乔仍柔声问道。 “阿贲,天子尚有何吩咐?” 赵贲回想起赵常侍对自己的反复叮嘱,果断摇头道。 “回桥夫人,天子除封2位将军任许都要职之事、及催促少君尽速归京之外,再无别事。” 孙尚香忍不住插了1句。 “阿贲,天子莫非未提及赐小桥夫人如妻之位乎?” 对于这时代的女子而言,此事尤其关键。 在1夫1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妻与妾的地位,宛若天渊。 最起码的1点: 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其人在子嗣中的地位颇为低贱。 袁术便因此事,对袁绍这个庶兄颇不以为然。 赵贲心道:主母恨屋及乌,当然不会主动提及此事…且慢! 武夫出身、后知后觉的赵贲,这时方才想到最关键的1环… 就在这时,赵旻的声音骤然响起,打断了赵贲飘飞的思绪。 “公瑾兄长节哀,旻近日曾多次梦到伯符兄长,伯符兄长1如往昔般洒脱爽朗,足见兄长对我等皆颇为满意。” 赵旻本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怎奈何其人魂穿1事过于玄妙难言,这时代又有周群、张裕等算卦极准的星相家,加之汉末谶纬学术广为流传,由不得赵旻不信这些形而上之物。 周瑜默默擦了擦泪水,语气哽咽。 “从文有所不知,瑜近几日亦曾多次梦到伯符兄,且瑜方才读信,桥氏姊妹近日来亦时常梦到伯符兄,伯符兄有意让我认阿绍为义子,并尽力辅导阿绍成才。” 赵旻很欣慰。 孙绍武有杨樱月、孙尚香传授武艺,文有周瑜辅导,若赵旻再悉心教导孙绍权谋之术,其人将来成就将不可限量。 赵旻将重点放到了孙绍身上,却忽略了更加关键的1点。 太史慈注意到了这1点。 “公瑾,桥氏姊妹近日来皆曾梦到吴侯?兼且…竟是桥氏姊妹称吴侯欲使你认阿绍为义子?” 这才是真正的重点。 周瑜轻轻拭去泪水,微微颔首。 “子义兄,正是如此。此外,小乔尚称,天子另赐你我2人各1处府邸,以充你我各安族人之用,府邸位于…陈留城内。” 太史慈愕然。 “陈留城?为何在陈留城而不在许都城内?” 赵贲正欲解释此事,便听自家少君轻咳1声。 “此事说来话长,公瑾兄长,你是否愿随我归许都赴任?” 说来说去,赵旻终于把握住了此事的关键。 此事的关键,正是周瑜的态度。 尽管周瑜行事果决干练,但遇到这种难以抉择之事时,其人也同样有些举棋不定。 周瑜若选择继续留在江东,赵旻当然不会勉强周瑜,但问题是… 周瑜复又看了1眼书信,在长叹1声后,满脸肃然地看向赵旻。 “从文,你是否可保证,来年江东必无战事?” 赵旻闻言大喜。 其人1把执起周瑜的手、用力握紧放到自己胸口。 两名美男子就这般近乎于贴到1起… 啧啧啧,这动作…满满的都是基情。 万幸鲁肃不在此地,否则其人又将胡思乱想。 赵贲见状却垂下首,其人心道:仆定要寻机会劝1劝少君。 赵旻握紧周瑜的手,哈哈1笑后道:“兄长放心!纵使孙仲谋投鼠忌器、不敢针对交趾有所行动,弟亦势必将为刘玄德火上浇油!如此1来,刘玄德内乱不休,又焉有余力再攻江东?” 赵旻心中暗下决心: 老子须尽快通过商贾,向士燮那老匹夫传书!刘备、张飞,你2人给老子等着!老子1定要给你们好看! 周瑜也紧紧握住赵旻的手,顺便将2人的手向回收了收。 周瑜可没有任何不良的取向。 “既如此,瑜便随从文会1会刘玄德如何?” 赵旻颔首:“甚善!有劳子义兄长留此守城即可。” 赵旻复又握了握周瑜的手,方才依依不舍地将其松开。 周瑜好笑之余。心中不由有些感动。 太史慈这时忍不住问道。 “从文,天子赐公瑾与某之府邸何以在陈留城?再者,你可知刘玄德今在何处?” 赵旻看向垂首不语的赵贲。 闻得太史慈之言,复又感受到自家少君那锐利的目光后,赵贲扬起头,对太史慈抱拳道。 “子义将军有所不知,此乃天子借仆老主母之府邸赐予2位将军也。” 赵贲再次陷入回忆之中。 半月之前,当大乔问出那个问题后,赵贲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主母骤然下如此制书…此乃老主母之功也! 赵贲思绪尚未飘远,便又1次被赵旻的声音打断。 “2位兄长有所不知,家母在陈留曾购置多处宅院,兼且我常山赵氏已大部分迁至陈留县。 至于刘备而今何在…2位兄长不必担心,我已知其人在何处。阿贲!” 赵旻突然转头看向赵贲。 “天子尚有何事托付于我?” 毋庸置疑,赵旻所说“天子”,实则是指皇后伏寿。 赵贲躬身行礼。 “回少君,天子仅盼少君速归,再无別事耳,然则…” 说着,赵贲自怀中取出1封书信。 “少君,此乃辽东公孙升济之信,请少君亲启。” 3人同时愕然。 公孙度的信? 赵旻接过信、匆匆打开浏览1番… 其人哈哈大笑。 “此天助我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再谈1谈建安3年(198)周瑜重获自由的原因。 从时间背景上看,建安3年(198)是袁术称帝的第2年,也是袁术死亡的前1年。 袁术在该年中连续遭遇曹操痛击,在豫州地区的兵马属地尽数丢失。按照《后汉书》记载,袁术彼时山穷水尽,到了“大将死,众情叛,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的绝境,翌年(199)夏季便呕血暴死。 (曹)操击破斩(桥)蕤,而(刘)勋退走。(袁)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后汉书袁术传》 换言之,周瑜重获自由时(198),袁术的健康状况应该已经很糟糕了,地盘也被孙策、曹操等人不断蚕食,甚至连刘备也敢趁乱踩上1脚。 (袁)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截杀)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后汉书袁术传》 因此周瑜求为“居巢县长”时(198),袁术已经无力控制,只得听之任之。居巢县属庐江郡,庐江郡在袁术大将刘勋手中,也是彼时袁术残存的地盘之1。 (孙)策攻(6)康,拔之,(袁)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吴书孙讨逆传》 只不过袁术没有想到,周瑜离开寿春之后,并未如约前往庐江赴任,而是渡江投奔孙策。 当然,按袁术当时(198)的身体状况来看,他即使预料到周瑜叛变,也无力阻止悲剧发生。 孙策听闻周瑜重获自由,大喜,亲自接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授兵2千,骑5十”。 (孙)策亲自迎(周)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2千人,骑5十匹。瑜时年2十4。--《吴书周瑜传》 “兵2千,骑5十”的规格,是孙吴授兵制度的最高级别,与程普、韩当、吕范等人的待遇完全相同。可见孙策对周瑜的重视程度。 兴平2年(195)孙策东渡,奠定了3分天下的历史基础。 关于孙策东渡的具体时间,记载纷纭。《魏书武帝纪》、《吴书孙讨逆传》、《蜀书许靖传》、《后汉书献帝纪》与袁宏《后汉纪》记载莫衷1是,从初平4年(193)到兴平2年(195)皆有。 按《资治通鉴》考订,确定为兴平2年。 田余庆在《孙吴建国的道路》1文中,也明确支持司马光的观点。就诸书记载来看,孙策东渡,事在兴平2年(195)毫无疑问。 孙策东渡之事,历来被读者关注; 咱们则另辟蹊径,以微观问题入手,从丹阳太守变迁、孙策进兵路线、周瑜身份变化等角度,进行探究论述。 通过阐释自己所读所想,勾稽串联背后逻辑,拼凑完善事件始末,相信对读者朋友会有所裨益。 范晔在评价袁术时,称其“日失忠信,变诈妄生;苟4行之,其以欺天”。 贬斥之意,跃然纸上。 谋不可得之事,日失忠信,变诈妄生矣。况复苟4行之,其以欺天乎!虽假符僭称,归将安所容哉!--《后汉书袁术传》 从历史发展来看,袁术“变诈”东汉,而孙策“变诈”袁术; 袁术欺天,又被孙策所欺,可谓天道循环,果报不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