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7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马超的大笑声震4野。 听得这笑声,甚至连犹在厮杀的其人之凉州部曲,也渐渐皆停下手来。 刘晔只觉,自己若再与马超搭档下去,迟早要被此人气出毛病来。 魏延那铁青无比的脸复又变得通红。 “马孟起!你何故大笑?” 马超收起笑容,向魏延哂笑道。 “魏文长,枉你武艺不俗,竟不知我无法收力、又不愿伤你性命,故而变刺为扫乎?狮子搏兔,亦用全力。高手对决焉有收手之理?” 马超这厮自己打自己脸的速度,丝毫不比他的枪法慢多少。 上1刻马超话里话外还在表示自己放水,这1刻便主动坦承自己尽了全力… 魏延闻言,脸色终于缓和了少许… 由此可见,这厮也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 魏延极为勉强地向马超抱了抱拳。 “延多谢孟起将军不杀之恩!” 惊魂甫定的刘晔忙不迭问魏延。 “魏文长,刘玄德为何遣你至此地设伏?” 刘晔急于确认自己心中的想法。 事已至此,魏延完全没有隐瞒的必要,是以其人叹了口气。 “此事说来话长。2位有所不知,某主玄德公之意,本为庐江郡、以及周公瑾也。” 刘晔闻言颔首。 此事与赵旻、刘晔等人的猜测完全1致。 魏延却不淡定了。 “2位已知此事?” 马超冷笑起来。 “废话!俺家主公卫将军早已猜到此事!” 魏延更感意外。 “卫将军竟有此未卜先知…” 1言及此,魏延闭口不语。 这确实是废话,若非赵旻及时破解刘备的阴谋,魏延早已攻下庐江郡,又何必静悄悄苟在这里等待消息? 急欲确认自己心中猜测的刘晔,再次追问魏延。 “文长,刘玄德为何令你在此地设伏?” 魏延再次叹了口气。 “此事与云长将军有关…” 1言及此,魏延看向刘晔。 “关于此事,卫将军是否亦有所猜测?” 刘晔却抚须默然不语。 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其人对赵旻更加佩服。 由此看来,主公早已看穿刘玄德全盘谋划… 如此说来… 刘晔神色骤然1变。 “文长,刘玄德而今莫非在芜湖县?” 魏延神色再次1变。 “卫将军真乃神人也!” 赵旻始终有上帝视角。 熟知历史真相及变化、并对刘备1方众人大致性格极为了解的赵旻,对江东这盘棋确实看得颇为通透。 若是熟悉《3国演义》之人来到这个属于历史上真实3国的时空,恐怕早就死得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若是被那可耻教授误导、投奔曹操的穿越客…当然了,此刻那人或许正身居高位、极受曹操重用,然而… 在未来某1天,那人极可能突然莫名其妙被曹操neng死… 1如魏种、陈登、许攸、崔琰、荀彧、娄圭、魏讽、杨修等等无数冤死鬼们1般。 言归正传。 刘晔闻言,神色陡然大变。 至此,刘晔已经完全肯定了自己的推测… 可怕的是,刘晔的推测,很可能正在变成现实! 刘晔咽了口口水后,费力地问道。 “文长,关云长莫非…” 魏延神色又1次大变。 “这…卫将军竟连此事亦已猜到?” 马超这个急性子打断了2人的哑谜。 “子扬先生请恕俺愚鲁,先生有话不妨明言!” 刘晔长长吐出1口浊气,正欲开口解释,突然… 就在这片偌大营寨的西侧,火光乍然冲天而起! 刘晔原本如玉的俊脸,此刻变得愈发煞白。 他有些气急败坏地看向魏延,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 “魏文长!你好大胆!” 被马超、刘晔2人苦苦相逼的魏延,至此终于扳回1局。 其人哈哈1笑。 “某乃玄德公之臣,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某之本分也!” 马超回头瞥了1眼火势,复又转首看向魏延,冷哼1声道。 “无胆鼠辈耳!子扬先生何必如此着急?” 刘晔只觉不用等到将来,他此刻便险些…被这大难临头犹不自知的马超气出毛病来。 刘晔胸膛剧烈起伏几下,勉力压下自己心头的惶恐、焦急等情绪后,方才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对马超道。 “孟起,有劳你速速率军赶赴丹徒城!” 马超1头雾水,魏延却1脸佩服。 同1时间… 正在疾驰之中的周瑜骤然想起1事。 其人看向正不住左顾右盼、竭力控制骑兵作息节奏、以尽可能提升行军速度的赵旻。 “从文,瑜似乎漏算1事。” 赵旻先是1怔,旋即向周瑜微微1笑。 “兄长勿忧,弟既已猜测刘备在芜湖县,又岂能不早作安排? 兄长既知汉升、仲业2位将军已投效于我,为何至今仍不见其2人踪迹?” 至此,周瑜对赵旻彻底心服口服。 其人在疾驰之中向赵旻行礼。 “主公算无遗策,瑜今后必竭尽所能助主公1统大汉山河!” 周瑜终于愿奉赵旻为主君。 赵旻心中狂喜,表面上却自谦依旧。 “兄长虽字公瑾,却不必过于恭谨,弟亦为凡人,将来难免犯错,届时还需兄长及时指正弟之错误。” 周瑜温和1笑,旋即再次蹙起眉头。 “主公,刘玄德之伏兵莫非欲…” 赵旻打断了周瑜。 “兄长放心便是,魏文长焉是马孟起敌手?此番你我合力,必教刘玄德主动退兵。” 周瑜闻言,眉头并未舒展。 “然则,主公,公孙升济处又当如何应对?” 赵旻心中大乐。 他就喜欢周瑜这种认真负责的干劲儿。 “兄长勿忧,袁本初或许时日无多,然则公孙度同样将在两年之内离世,其2子公孙康、公孙恭,无论气魄亦或胸襟格局,皆不及公孙度远甚。 总体而言,辽东公孙氏与昔年伪帝袁术1般无2,皆不过冢中枯骨耳!” 3国为何是3国而非5国?(还有被小学生们吹成忠臣的汉贼士燮之交趾国、公孙渊大燕国) 是因为士家、公孙家的伪政权从来未曾被中原王朝承认过,究其根源,则是士家、公孙家都不敢公然称帝。 公孙渊还好,最起码其人曾自封燕王; 士家从实际割据交趾到被步骘、孙权1窝端,连称王都不敢。 对如此杂鱼,赵旻根本就不曾放在心上。 说句不客气的,公孙度这1挂,公孙家对大汉的威胁,甚至将不如鲜卑大! 公孙度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称其人可助赵旻灭袁绍? 呵呵,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若非袁绍主要精力都被赵旻牵扯,辽东公孙家恐怕已经打gg领盒饭了吧? 明明是在赵旻牵制之下,公孙度才能好端端活到现在,其人居然还以为是他实力雄厚之故? 公孙度简直比赵旻还臭不要脸。 想通此节之后,周瑜不复多言。 主臣2人继续向芜湖县疾驰。 同1时间,魏延设伏的营寨之内… 听罢刘晔解释之后,魏延愈发对赵旻敬佩不已,而小马哥则暴跳如雷。 “刘备小人安敢如此乎!” 其人不待刘晔劝说,便1声大喝。 “众儿郎速速上马,不必再理会此地败卒,随俺赶赴丹徒城!” 1声惊雷般的齐声高吼之后,马蹄音渐渐变大。 刘晔为魏延牵来战马,向其人作揖。 “有劳文长随某1同前往!” 魏延还能说什么? 他如今的身份已不是将军,而是马超的俘虏。 随着蹄声隆隆如雷,马超、刘晔押着魏延赶向东边的丹徒城。 张郃、张辽2人迅速完成部署,已开始围困关羽的营寨。 张郃在与张辽商议之后,决定故意放缓设围速度,以试探关羽的态度。 然而情况有些反常。 【作者题外话】:相比幕后的政治角力,台前的刀光剑影,往往不值1提。 建安2十4年(219)关羽北上樊城,水淹7军。 关公威震华夏之际,遭孙权偷袭,败死临沮。 这是3国爱好者的常识。 关于荆州之变,史料详尽,脉络清晰。 《3国志》对糜芳、士仁的“临阵倒戈”; 孙权、吕蒙的“白衣渡江”; 蒋济、司马懿的“策反之计”均有详述。 结合曹仁、满宠、徐晃、刘封、孟达等人的传记,可谓事无巨细,几乎无“插针之处”。 然而梳理相关材料,我们仍然可以从“荆州事变”的始末细节中,抽离出若干新的线索,以为拓展思路之用。 “荆州归属”是孙刘冲突的核心。结合同书材料,可大致推断出: 襄樊之战前,刘备已承诺“归还荆州”,甚至不惜“以荆州3郡割裂出汉中王国”为代价; 但权鉴于旧日恩怨(即第1次孙刘战争),仍然“发兵自取”。 曹操亦参与其中,许“加权爵位”,强化其出兵决心。 咱们依次以曹、刘、孙3家角度,剖析其心态变化始末,借以探讨荆州事变的幕后隐秘。 “封以江南之地”是曹操计策的核心线索。 建安2十4年(219)樊城被围,于禁受缚而庞德败死,曹仁、满宠坐困危城,千钧1发。 又因梁县、郏县和6浑群盗响应关羽,导致洛阳以南、许县以西竟出现“关羽别军”。 曹操为此动了“迁汉帝至河北”的念头。 以上是大背景。 此时蒋济、司马懿提议联合孙权,偷袭关羽。计策的核心非常有趣,是“许江南之地以封权”。 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蜀书6关羽传》 “江南之地”无疑指代扬州。当然,亦可代指荆州。但彼时荆州在长江以南、尚有3郡(南郡、0陵、武陵)在关羽治下,可知“江南之地”1语双关。 问题在于,汉末“3互法”下、本州人不得出任本州刺史或牧伯。 孙权出身扬州吴郡富春县,因此不可能做扬州牧。其彼时职位是刘备表奏的“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吴书2吴主传》 这与袁术表奏孙坚、孙贲(策从兄)为“豫州刺史”是1脉相承的,即吴郡孙氏不能牧扬州。 (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吴书1孙破虏传》 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吴书1孙破虏传》 若许江南之地以封权,如何封赐?须知彼时孙权除了车骑将军和徐州牧的“伪职”外,还承继了汉廷敕封给孙策的“吴侯”(其实是自领)。 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吴书1孙讨逆传》 既然孙权已是县侯,爵位已经到头,便不可能在“提领江东”的身份上更进1步。 注意:列侯顺序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由此,“许江南之地以封权”便显得更加迷惑。 其实建安2十4年(219)蒋济与司马懿的计策,不难推断,即“封孙权为王”。 使其从“侯爵”升格为“王爵”,以此避开3互法限制,名正言顺地“提领江南之地”。 这绝非脑洞大开! 因为翌年(220)曹丕嗣位,在黄初2年(221)即封孙权为吴王。 承拜诏书在《吴书2吴主传》中有清晰载录。 可知加权“吴王”之号,在曹魏内部早有定论,得名始末,无疑来自江东孙氏的“吴侯”故爵。 (黄初2年)秋8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9锡。--《魏书2文帝纪》 注:吴王源自吴侯,就类似吴3桂的“平西王”源自“平西伯”。平西伯实际是崇祯赐予,而清朝沿其旧名,升“伯”为“王”。 由此可知,在3互法限制下,所谓“封权江南之地”,即是赐权“吴王”爵位。 又因曹操为魏王,从地位高低考虑,或许亦有赐权“吴公”的可能。因彼时(219)汉廷已恢复“5等爵位”的先秦旧制。 后昭建议:“宜脩古建封5等。”太祖曰:“建设5等者,圣人也,又非人臣所制,吾何以堪之?”昭曰:“自古以来……”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魏书十4董昭传》 注意:依汉制,仅有王侯2等爵。 非宗室不王,非军功不侯。 实际执行时1塌糊涂,男宠、佞幸皆得封侯; 王莽、曹操封公封王。 所以在无法授其为“扬州刺史”或“扬州牧”的制度限制下,擢拔其爵位,便成了唯1手段。 “江南之地”除指代江左(即江东),大约还有“长江以南”的隐喻。若如此,则关羽占据的“荆州3郡”也便成了曹操的“封赏之物”。 注:即南郡、0陵、武陵。 这就引出下1个问题,即刘备的态度。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